當代作家丁小琪:《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在妻妾成群的唐宋,王維清教徒式的生活幾乎成了異類。白居易有"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李白有劉氏、宗月萱,蘇東坡有朝雲、王閏之。而王維31歲時妻子難產而死,王維從此“孤居三十年,終生不娶。"

當代作家丁小琪:《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經歷了喪妻亡子的錐心之痛,王維真的是“哀莫大於心死”,對男歡女愛諱莫如深嗎?千百年來,很多人都喜歡窺探王維的隱私,對他那首超有愛意的紅豆詩《相思》也多有詬病,有的說是寫給太平公主的,有的說是寫給玉真公主的,有的說是寫給好朋友李龜年。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王維的400多首詩,沒有一首是寫給自己的愛人妻子的。

傳說,南朝太子蕭統當年住在虞山編選《昭明文選》時,遇到了一位美麗絕倫的山間女子慧茹,兩人一見鍾情,墜入愛河。迫於皇室壓力,蕭統最終未能娶慧茹進宮。蕭統答應慧茹,等他繼承皇位就來接她。慧茹取出袖裡珍藏的兩粒紅豆送給蕭統作紀念,以寄相思之情。

當代作家丁小琪:《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蕭統太子體弱多病,未等繼位已經病入膏肓,臨終前他支撐著去了趟虞山,見到了慧茹,這時的慧茹已經蒼老得找不到從前的模樣,蕭統掏出懷中的那兩顆紅豆,淚如泉湧,他們把兩顆紅豆種在了當年相遇的地方。31歲的蕭統在幽怨遺恨中離開了人世。那兩棵紅豆樹不但發了芽,而且長大了。慧茹去世後,也葬在了紅豆樹旁。

當代作家丁小琪:《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一百多年後的一天,一位風姿綽約、儀態端莊的弱冠少年來到了虞山,見到這兩棵紅豆樹驚詫萬分,兩棵樹的軀幹傾靠在一起,枝蔓樹冠緊緊地纏繞摟抱著,像兩個久別重逢的戀人,緊緊地抱著不鬆手。少年被這兩棵紅豆樹深深地打動,他一蹴而就,寫下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是王維17歲時寫的一首詩。王維是唐玄宗時期的狀元。江湖盛傳,王維的金榜及第與兩個人有直接關係,一個是歧王李隆範,一個玉真公主。

當代作家丁小琪:《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王維入京前已經是名冠遐邇的少年詩人。王維入京,就是奔著拔頭籌、奪桂冠,衝著狀元來的。誰知剛入京就聽說本年度的“解頭”已經被玉真公主私下擬定給了張九皋。王維大失所望,他垂頭喪氣地來到了歧王府,歧王李隆範得知此事,也頗感惋惜,王維的才氣確實在張九皋之上。斟酌再三,歧王決定帶王維去找妹妹玉真公主。歧王讓王維換上一套新錦袍,再帶上十首最出彩的詩,讓王維到公主府彈琴獻藝。一曲哀婉憂傷的琵琶曲《鬱輪袍》彈完,深深打動了玉真公主,哪來的後生,琴技了得呀。歧王趕快讓王維獻上詩稿,這後生是來自河東蒲州的王維,詩藝比琴藝還高呢。玉真公主看了看王維的詩稿,這不正是自己案頭經常誦讀的那些詩嗎,原來作者竟是個小年輕啊。正是,歧王興奮地說,原來公主早就喜歡王維的詩了,事情就好辦了。玉真公主上下再打量著王維,這小子不僅才華橫溢,還這般陽光燦爛,英氣逼人。玉真公主打心裡喜歡上了王維。那玉真公主可是當今皇上李隆基最嬌寵的小妹妹,一手可遮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擬定給張九皋的“解頭”被取消了。開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王維旗開得勝,金榜題名,高中狀元。

相貌出眾、才情過人的王維,儒雅斯文,風流倜儻,人見人愛,很多名門望族達官顯貴都想招他為乘龍快婿,卻被王維謝絕了。玉真公主也看上了王維,這事就比較棘手。能做大唐的駙馬,常人是求之不得的。按道理,王維應該樂滋滋地從了。偏偏那王維十三四歲上就有了青梅竹馬的意中人,兩人情意篤深,摯愛不渝,海枯石爛情不移,滄海桑田愛不變。王維父親去世早,那姑娘就像閨女一樣一直替王維行孝服侍在老母膝下。

當代作家丁小琪:《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王維狀元及第後的第一件事,不是騎著高頭大馬一日看盡長安花,而是匆匆趕回河東蒲州,迎娶了自己的青梅竹馬。這一不識時務之舉,不僅重重地傷了玉真公主的顏面,也傷到了他剛要起步的仕途。

新科狀元王維僅被封為太樂丞,就是專為皇室宮廷培養宴樂伶人的八品小官。玉真公主這樣安排定有自己的用意,一來是想挫一挫王維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銳氣,二來是為了讓他方便進出皇家宮禁的臺謝苑觀。但幾個月后王維卻因“伶人舞黃獅子”案,被貶到山東濟州做了個看糧倉的九品小官——司庫參軍。據唐代律令,舞黃獅子是專為皇帝而演的,不得私自娛演,否則當以犯律處置。王維身為太樂丞,手下的人擅自排演禁劇,王維也難脫其咎。但此等案件,彈性很大,只要玉真公主一句話就可擺平的。而王維竟被流放了整整四年。玉真公主並未幫他。可見,王維在情感問題上是有自己的堅守,寧可流放,決不苟且,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大唐是李氏的大唐,天下是李家的天下,玉真公主想要的東西,能失得了不手嗎。從王維的詩《息夫人》就能略窺一斑。

唐孟棨《本事詩》記載,寧王把皇位讓給了弟弟唐玄宗,自己無官一身輕,那就盡情享樂吧。寧王豢養了數十個家妓,個個身懷絕技,美妙絕倫。有一天,寧王居然看上了府門外一個賣大餅的妻子,那小娘子細頸纖腰,頰紅腮圓,一顰一笑,莞爾動人。寧王一見就愛不釋手,花錢把人家強硬買了回來。過了一年多,寧王問她:你還想不想你那賣大餅的丈夫,此女默然不語。寧王召來賣大餅的與她相見,那女子沉默不語,望著丈夫,含情脈脈,雙淚垂頰,若不勝情。“座客十餘人,皆當時文士,無不悽然。”寧王讓大家賦詩,王維第一個寫出來,題目就是《息夫人》,眾人一讀,皆歎服: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息夫人本是春秋時息國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滅了息國,強佔了息夫人。她在楚宮裡生了兩個孩子,但終日默默無言,從不和楚王說一句話。“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不要以為你今天的寵愛,就能讓我忘掉舊日的恩情。看似是息夫人內心的獨白,更像是王維的內心低語,他一直也沒能走出玉真公主的情感桎梏。“莫以”“能忘”,一句否定的詰問,反襯出主人公對珍貴難忘的舊情的堅守,權貴和淫威豈能徹底征服人心?“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如此新寵實際是一種屈辱。息夫人在富麗堂皇的楚宮,看著那些盛開的花朵,卻滿眼淚水,對身邊的楚王始終不共一言。“滿眼淚”之後是“無言”的沉默,凸現息夫人內心的孤苦冷漠和頑抗。王維用二十個字塑造了一個飽受屈辱沉默頑抗的烈女形象。別有一番動人之處。寧王被這首詩感動了,他把這個女子還給了賣大餅的。

當代作家丁小琪:《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王維這首詩含蓄地勾勒了一段富生動的悲情故事,令人知一鱗而窺全龍,視一斑而窺全豹。縱觀王維屈身仕途孤苦悲悽的一生,這首詩不正是王維情感生活的寫照嗎?這首故事詩頗有小說氣象,沉默的語象中深含著人格的汙損,精神重創,也許正是這些積淤在心的怨憤、冷漠和頑抗,漸漸消磨掉了王維情竇初開時對異性心旌搖盪的激情和美好的嚮往,最終導致他心門緊閉,心如死灰,終生不娶,孤老而死。如果你把這首詩純粹看做是藝術,那就嚴重地誤讀了王維,那何嘗不是王維苦不堪言的真實生活呢。高邁脫俗的王維和宋之問之流是完全不同的,宋之問拚命抓住女皇、公主們的裙帶,主動想去做男寵,渴望爬上武皇的龍榻;王維更不同於張昌宗、張易之之流,靠色相謀生。王維是個有氣節有情懷的天才純情少年,一汪清水,白璧無瑕。他初次應試時寫的《賦得清如玉壺冰》就是實證。和玉真公主的際遇,嚴重地刺激傷害了王維,那些無愛的苟且,錯亂的野合,沒有底線的荒唐,齷齪不堪的汙水,和一股清澈小溪同流合汙,王維心中的驚詫、恐懼和厭惡是難以名狀,這些霧霾和陰鬱久久地籠罩著他的生活。理想還在,堅守還在,但情感肉體卻被摁進了大染缸,已經被汙染得不堪入目。所以,當孟浩然找到他,想請求推薦謀職時,王維卻說出了這樣的話(《送孟浩然歸襄陽》):

杜門不欲出,久與世情疏。

以此為長策,勸君歸舊廬。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

好是一生事,無勞獻子虛。

王維覺得孟浩然現在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隱居鹿門山,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沒有羈絆,隨心所欲,不必看誰的臉色,也不要像司馬相如那樣玩什麼虛的,獻什麼《子虛》賦了。王維這不是矯情,是真正的看破了,放下了。王維後來不就隱居終南山下的藍田了嗎。

玉真公主是唐玄宗寵愛最寵愛的小妹妹,身為天之驕女,天生一副叛逆的性格,自幼追求逍遙,受祖母女皇帝武則天的影響,是很強勢的女權主義者,她不想受到婚姻的羈絆,選擇修道,但並非青燈黃卷孤獨避世。身份尊貴的玉真公主,有很多隱居處:玉真觀、安國觀、山居、別館等等,她經常在那裡舉辦文學沙龍,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入幕之賓都是才貌出眾的當世名流,非富即貴。她想要誰,誰就是她的。王維自然位列其中,李白也曾列席。李白為了在長安謀得立足之地,很想攀龍附鳳,但李白貪酒誤事,每次喝得醉如爛泥,怎麼討公主歡喜呢。同在玉真公主身邊周旋的的兩位盛唐大詩人王維和李白,關係逐漸變得很複雜。

據詩人西川的《唐詩的讀法》所言:王維和李白都想贏得玄宗皇帝的妹妹玉真公主的好感,但二人之間似乎沒有往來。不過當時的王維一定不喜歡李白,兩個人甚至有可能相互厭煩。因為在安史之亂前,唐代宮廷的趣味把握在王維手裡,李白是外來人,野小子。李白的性格、才華成色和精神結構跟王維很不一樣。

當代作家丁小琪:《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不久,王維在藍田買下宋之問的舊居,耕讀南山,過上陶淵明式的半隱居生活。寫下很多膾炙人口的田園詩篇。《山居秋暝》《鹿柴》《竹裡館》很多傳世詩作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看破紅塵的王維,對俗世的男歡女愛早已心如止水;在藍田輞川別墅區內,造設了華子崗、欹湖、竹裡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等景點,閒時則邀請丘丹、裴迪、崔興宗等好友前往,彈琴飲酒,吟詩作畫。禮佛修行之人,獨居幽境,宛如神仙。

當代作家丁小琪:《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舊唐書》記載,王維自妻子去世後,孤居30年。禁肉食,絕綵衣。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外一無所有,完全過著禪僧的生活。每當退朝之後,淨室焚香、默坐獨處,冥想誦經。一首《嘆白髮》寫出了王維全部的心境:

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一個詩人的生活不該是一潭死水,索然無味。有點逸聞趣事的調節,生活就有趣多了。相傳,王維剛到終南山時就遇到過一個有趣的姑娘。

一個冬天,王維受了風寒,去藥鋪抓藥,早聽說藥鋪裡有位妙齡少女叫紫雲,才華出眾,名揚鄉里。王維進門一看,果然不凡,只見她肌膚白嫩如鮮筍,面頰紅潤似蜜桃,細頸修長,低眉含顰,嬌羞可人,宛若天人,王維一下子驚呆了。

紫雲柔聲細語地問道:公子抓藥嗎?

王維這才回過神來:略感風寒,抓幾味中藥療疾。

有藥方嗎?

走得急忘帶了。

可否記得藥名?

奧,頭一味是“酒闌宴畢客何為”。

紫雲美目一閃,悟出他有意意刁難,細一琢磨:“當歸”。

王維面露驚喜,這姑娘果然靈動,第二味叫“夜深月黑路不迷”。

紫雲答:“熟地”。

第三味:“豔陽牡丹妹”。

牡丹花妹“芍藥”紅,今天方到貨。

“再要百年美貂裘。”

陳皮。

“還要夫婦偕白頭。”

百合。

一副藥一會兒就抓完了。

當代作家丁小琪:《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這紫雲姑娘聰明伶俐,名不虛傳。王維對紫雲的愛慕油然而生,回去以後,夜不能寐,輾轉反側,心裡七上八下的,平靜不下來。他一骨碌爬下床,披衣疾書一首詩,讓書童速速送往藥鋪。書童敲開店門,說,我家公子病得不輕,再抓些藥來。

紫雲姑娘一看,這哪是藥方,分明是一首藏頭詩嘛:

二者缺一真可嘆,書房偏又無石硯;

金童身邊少玉女, 晴天無日煩心添。

紫雲的臉頰唰地一下羞紅了,這不是轉著彎兒戲弄人嘛,這藏頭詩分明藏著“一見鍾情”嘛。紫雲轉身假裝取藥,低聲問書童:你家公子尊姓?

書童答曰:大詩人王維呀。

紫雲的心跳彤彤彤地加快了,原來那俏皮聰慧的抓藥書生竟是大詩人王維啊,看到他的一剎那就已經喜歡上他了,沒想到落花頗有意,流水也有情啊,況且還是個還是個急性子,等不過到天明啊。姑娘塞給書童一張字條,說了聲:“他要的藥不全,明天再來取吧。”

王維打開字條一看,像被澆了一桶涼水,很久不吱聲。那字條上寫著:

一月一日喜相逢,,二人結緣去問僧,

竹林深處見古寺, 伊剛張口人無蹤。

乍一看,徹底沒戲。再看一遍,細琢磨,有戲啊,詩中分明暗藏著“明天等君”嘛!王維頓時興奮地差點跳了起來,他把字條緊緊捂在胸口,噗嗤一聲,笑了。

但那終歸是一場玩笑。

當代作家丁小琪:《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晚年的王維被意外地捲入安史之亂的風波,在戰亂中他被賊軍捕獲,被迫當了偽官。戰亂平息後,這件事情的後果非常嚴重,他因此被交付審訊。幸好在戰亂中他曾寫過思慕天子的詩,再加上刑部侍郎弟弟王縉的求情,他才得幸免於難,僅受貶官處分。有驚無險。後來,王維又升至尚書右丞之職。

當代作家丁小琪:《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王維被稱為詩佛,不僅僅是因他詩中的禪味,人們願意把更崇高的詩歌之位留給王維。終南山成就了王維詩,也成就了他的畫。蘇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錢鍾書稱王維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王維的畫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不僅如此,王維音律、書法、篆刻,也是當世一絕,堪稱詩書畫篆的全才。

當代作家丁小琪:《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丁小琪 2017年2月24日 桃李居 2018年9月12日修改

參考資料:段生軍《王維狀元及第始末,原來是她幫的忙》

石中華《楊貴妃秘史》

吳迪《今日女報》:

《李白和王維關係不好,竟是因為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 他們成了情敵》

2018-06-12 19:02:12

西川《唐詩的讀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