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梨的孔融和砸缸的司马光,长大后都干了什么,最后差距如此之大

大家好,欢迎来到传统文化课。孔融让梨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听过,一个谦让有礼,一个机智勇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可俩个人最后的结局却天差地别,一个被满门抄斩,一个得偿所愿了无牵挂的死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小的时候呢,恭谦有礼、勤奋好学、博闻强记,是个远近闻名的小神童。因为身处官宦世家,长大后自然就从政了,政治生涯也算平稳,一路直至北海为相。

让梨的孔融和砸缸的司马光,长大后都干了什么,最后差距如此之大

但是在这期间群雄并起,逐鹿天下,孔融又是个保皇派,旗帜鲜明的站在傀儡般的汉献帝一方,不愿投靠曹操、袁绍他们。又自负于自己的才气秉性,立志平定国家的危难。为人呢,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时不时的就怼曹操几句,说的好听点就是刚直不阿,说不好听的那就是不识时务,看不清形式。曹操都以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你还总去招惹他干嘛。最后让曹操找到借口,给满门抄斩了,连妻儿都没放过。

让梨的孔融和砸缸的司马光,长大后都干了什么,最后差距如此之大

说起这个借口也挺可笑的,就因孔融说过的一句:“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意思是父亲有什么值得孝顺的,自己不过是他一时情欲的产物,母亲又有什么恩情呢,就像是一件器物暂放在瓶子里,分开后和瓶子又有什么关系呢?正所谓杀人诛心,曹操就是这么干的,世人不都说你孔融孝顺父母有礼貌吗,那我就用不孝的罪名杀了你,将你满门抄斩,让你死不瞑目。真是可悲可叹!

让梨的孔融和砸缸的司马光,长大后都干了什么,最后差距如此之大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跟孔融一样,小的时候都以神童之名闻名乡里。长大后一样在朝堂上混,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可就曲折多了,可以说是进三出了,直到最后成为一国宰相。

让梨的孔融和砸缸的司马光,长大后都干了什么,最后差距如此之大

在这期间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资治通鉴》,可谓劳苦功高,为后人所敬仰。但同时他也全面的推翻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还把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疆域,归还给了西夏,使得大宋加快了灭亡的脚步。

让梨的孔融和砸缸的司马光,长大后都干了什么,最后差距如此之大

司马光这一生可谓毁誉参半,即有编写《资治通鉴》的功劳,有也把大宋带向毁灭的昏招。但是他生前位极人臣,死后追封国公,谥文正。也足以含笑九泉了。

让梨的孔融和砸缸的司马光,长大后都干了什么,最后差距如此之大

说完了司马光,再来对比一下孔融的下场,一个因为自负而锋芒毕露,最后落得个满门抄斩。而另一个得偿所愿而死,死后还追封温国公,谥文正。文正啊!多少文人梦寐以求的谥号啊。这差距,堪称天壤之别了吧?

好了,今天就到这了。想要涨知识、增阅历就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