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正年輕》:這是一段不敢忘記的波瀾壯闊的青春傳奇

“大三線”,對於當下絕大多數觀眾和年輕人都是陌生的名詞,以此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多以紀錄片形式呈現,如2016年上線的《三線風雲》、2017年上線的《大三線》等,均以宏大篇幅記錄這段不能忘卻的的歷史,而以電視劇形式呈現於大眾視野的作品很少見,眼下正在北京衛視熱播的《那些年,我們正年輕》講述的正是這一歷史背景下令人無限感慨的一代三線人的熱血青春故事,以張利軍(楊爍飾)等為代表的一群正值美好年華的年輕人義無反顧地從大城市來到西南偏遠地區,積極投身到“兩彈一星”國防科研建設並默默奉獻一生。正如該劇導演韓曉軍所說:那一代人是不能忘記也不敢忘記的,沒有那一代人我們真的沒有現在這一代好的生活。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這是一段不敢忘記的波瀾壯闊的青春傳奇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這是一段不敢忘記的波瀾壯闊的青春傳奇

以情感內核拉近年輕觀眾的距離

錢學森,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關於這位大科學家的很多事蹟在年輕一代觀眾印象中是擁有“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等諸多稱謂的符號式的存在,甚至帶有了傳說色彩。在電視劇《那些年,我們正年輕》中,他曾說過的話清晰可聞,“三年,我們就用三年時間讓核導彈上天。”電視劇裡,由喬院長代言。《那些年,我們正年輕》的故事正是取材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這一段科研秘史,為觀眾打開的是一段隱藏在保密文件背後的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編年史一角,那是熱血激盪歲月飛揚的年代,讓舉世矚目的“兩彈一星”偉大創舉背後,有無數年輕人懷著無限熱情,忘卻自我,為國家強大的夢想一往無前和無聲奉獻。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這是一段不敢忘記的波瀾壯闊的青春傳奇

該劇總製片人鐵佛表示,“希望藉此展現那個時代年輕人的奉獻和堅守,為經歷過那個時期的人打撈起一些摻有個人情懷的珍貴回憶”,“如果沒有這一代人的奉獻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今天是怎麼來的這很重要,個人有個人的命運,一個國家也有他的命運,在這樣一個歷史維度裡,更不應該忘掉這樣一代人。”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這是一段不敢忘記的波瀾壯闊的青春傳奇

時光回溯到半個世紀前,歷史距離不算太遠但也並不太近,對當下泛娛樂時代、個人意識不斷增強環境下成長的年輕一代觀眾來說,這樣的故事顯得有些不合時宜,而要讓年輕觀眾相信,韓曉軍導演表示,“任何時期熱血和激情都不能少”,熱血和激情是一個很好的青春共性,也是一種傳承,“在一個特定環境下,我們只能告訴你,當年這些(年輕)人是怎麼做的。”面對三線建設與兩彈一星這樣的眾多歷史事件背景,筆墨切口成為故事創作之初的難點,“最能夠打破這個時間的維度,讓今天的觀眾有感,其實就是感情”,鐵佛說。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這是一段不敢忘記的波瀾壯闊的青春傳奇

以情感為核,以青春所共有的熱血和激情為紐帶,《那些年,我們正年輕》圍繞四個朝氣蓬勃的大學生馬朝陽、張利軍等滿腔熱血來到三線建設的大西南基地,不畏艱難,無悔青春,一腔熱情盡付祖國的航天科技事業。故事輔以四位年輕人在那些年的坦蕩友情、曲折愛情,及其飽含情義的師徒情等,讓那些年的青春往事更富色彩。在王之理看來,“這個劇本寫的還是年輕人的事,要用今天的年輕演員詮釋好,這是難的事,也是必須要完成的事。”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這是一段不敢忘記的波瀾壯闊的青春傳奇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這是一段不敢忘記的波瀾壯闊的青春傳奇

理解大時代背景下別樣青春

作為頗具年代質感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那些年,我們正年輕》劇中的演員對角色人物的完成度頗高,韓曉軍導演滿意地說,“我們所有的演員都是人物,這是我最滿足的地方。”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這是一段不敢忘記的波瀾壯闊的青春傳奇

劇中由馬朝陽、張利軍等組成的“導彈四人組”來自不同環境、不同階層,性格各異,卻因為對祖國航天事業建設的熱情聚在一起。“導彈四人組”之一的陸若文(蘇青飾),出身資本家小姐,可謂當年大家的夢中情人,擁有先進的思想理念和為國出力的夢想,帶著青春和夢想走向貧瘠之地,熱情似火,堅定不移,因對國防事業的執著先後闖基地、闖會議、闖男澡堂而獲得“陸三闖”之稱,這些行為看似與一個知書達禮的知識女性形象不符,但其背後正是反應了在當時時代背景下為追求夢想無所畏懼的一個熱血航天人形象。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這是一段不敢忘記的波瀾壯闊的青春傳奇

與對航天事業的執著堅定不同,陸若文面對愛情抉擇時卻選擇了退讓,讓自己的婚姻之路走得曲折坎坷,針對陸若文的這一抉擇,製片人鐵佛說,“向晴想方設法成了敢死隊的成員之一,這種英雄的舉動把她打動了。這也是一種被情懷或理想所感染以後,毅然決然地選擇,是一種感動以後的回報”。在編劇王之理看來,這就是大時代背景下的性格使然,性格決定了陸若文的命運,也決定了她最後的歸屬。

丟掉“小包總”人設的楊爍,不同於《歡樂頌》中成熟穩重、貼心幽默的霸道總裁人設,《那些年,我們正年輕》中楊爍飾演的張利軍是一位朝氣蓬勃的“軍二代”,梳起分頭、穿上皮夾克,化身為軍人後代,是一個投身於祖國航天事業,為建設新中國傾盡全力的熱血知識青年,表面上油嘴滑舌、衝動莽撞、自帶缺點,實則堅韌不拔,有著一顆明朗赤誠的報國之心。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這是一段不敢忘記的波瀾壯闊的青春傳奇

從一身熱血的大學生和火箭工程師,成為了為工人謀福利的後勤處長,雖有不捨亦決然服從組織,發揮自己最大的特長,為火箭事業的順利推進遭受了諸多誤解與委屈也不忘最初的夢想,付出了許多心血,也完成了自身的成熟蛻變。無論是身為工程師還是作為一名後勤處處長,他都盡忠職守辦好每一件事,包括劇情後期進入改革開放後,他仍努力抓“三產”,使工廠能夠正常運營,最終為“兩彈一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這是一段不敢忘記的波瀾壯闊的青春傳奇

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故事中的人物角色不斷變化,但這種改變並非隨意編造,無論是陸若文還是張利軍,他們都是大時代背景下人物個體,人物最終的命運走向,都是遵循人物的性格軌跡生髮,有其天然的合理性。或許那一代年輕人的愛情觀、價值觀與今天的年輕觀眾是有衝撞的,我們也無法簡單以對錯而論,但從那一代年輕人的激情歲月中,當下年輕觀眾更能真切感受到離我們並不太遙遠的時光中,曾真實發生過這樣令人動容的故事。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這是一段不敢忘記的波瀾壯闊的青春傳奇

“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奉獻奮鬥的精神令人震撼,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也很精彩,希望通過這部劇把這種珍貴的精神和正能量傳遞給當下的年輕人”,編劇王之理表示,“儘管當下年輕人的抱負、奮鬥目標或與那個年代的年輕人有所不同,但為夢想奮鬥的的精氣神始終是一致的”。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這是一段不敢忘記的波瀾壯闊的青春傳奇

正如韓曉軍導演所言,“有這樣的作品證明我們沒有忘記曾經有這麼一些人的奉獻和犧牲,代表我們有這樣的能力,理解到別人的喜悅,向老同志致敬,向爺爺奶奶致敬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