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女兒如養賊

何叔嫁女嫁得很風光,陪嫁品一應俱全,包括最時興的手提電腦。臨到蘭蘭出門時,何叔還給了個存摺,數字是多少,不知道,但人們猜測不會少於十萬。

養女兒如養賊

喜事辦完後,左鄰右舍的人家都誇何叔大方。何叔笑了笑說:“養女如養賊啊,捨不得又有什麼辦法。”鄰居又說:“你家底厚實,蘭蘭心裡有數,恐怕今後還要來‘偷’啊。”何叔這回不笑了,很嚴肅地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再想偷肯定不成了。”鄰居們搖搖頭,說:“你那蘭蘭像個鬼精,不來偷才怪呢。”

當地有女兒出嫁一個月後回門的鄉俗。早些年,回門的時間是一個月,後來移風易俗,回門的時間就縮短了。短則五天,長也不過八天十天,女婿就會到丈母孃家把新婚的妻子接回去。

不知不覺一個月過去了,何叔去接蘭蘭回門,不想蘭蘭大包在肩小包在手,何叔就問:“你帶那麼多東西幹嗎?”蘭蘭仰著臉說:“回門是一個月,自己穿的用的總該要帶吧!”

一切都趕時髦的女兒,這回怎麼講起了老傳統?何叔心下疑惑,卻又不好再問,轉念一想,一個月我還巴不得呢,眼下豆腐坊正缺人手,有道是回門的女兒當牛使,只怕你吃不消。

蘭蘭好像看懂了父親心思似的,回到孃家的當天,就脫了新裝,去了脂粉,捋起袖子,到豆腐坊幫忙。何叔的豆腐坊是集鎮上出了名的,各類豆製品應有盡有,經常是供不應求。然而,何叔豆腐坊的品牌並不是這些,而是黴渣,那些經過過濾剩下的豆腐渣,一般人只用來餵豬,可何叔利用發黴技術將其製作成黴渣,色香味俱佳,是特別搶手的緊俏貨。據說,這一發黴的絕活是何叔的祖上傳下來的,到何叔已經有三代了。不過,黴渣再搶手,何叔既不多做,也不加價,就因為這,何叔的口碑很好。

一轉眼過去了一個星期。何叔對老伴說:“你看小兩口天天電話來電話去的,也不知要多少話費,還是你去說,讓蘭蘭回去吧。”老伴想想也是,就去跟蘭蘭說。誰知蘭蘭一開口,卻句句在理:“媽,女兒回門是應該替孃家做事的,您就讓我做滿這個月吧,以後女兒也有女兒的家事,您就是忙不過來,我興許想幫都幫不了。”就這樣,蘭蘭遇事總是搶在何叔老兩口的前面去做,泡豆子,磨豆漿,燒石膏,炒豆腐渣,半個月下來,居然樣樣都做得有模有樣。鄰居見了,戲謔何叔真的拿回門的女兒當牛使。何叔也不當真,只是笑,笑得眉眼間一把的皺,女兒能吃苦耐勞,他的心裡比吃了蜜都甜。

回門滿月那天,女婿一早就來接蘭蘭,何叔特地安排兒媳去集鎮上做生意,自己留在家裡陪女婿。喝完酒吃完飯,蘭蘭他們就要回去,何叔掏出個鼓鼓的紅包來塞給蘭蘭,可蘭蘭說什麼也不肯要,何叔心想,都說養女如養賊,看來也不全是啊。

但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是何叔始料不及的。一個親戚的鄰居對他說:“何叔,你知道嗎?蘭蘭小兩口也開始賣豆腐了!”何叔吃驚不小地問:“在哪?”鄰居笑著由答說:“在她們鄉的集鎮上,聽說,那黴渣一出攤就搶完了……”

何叔摸出煙來,一根接一根地抽著。屋外,陽光燦爛,小鳥啾啾,他扔了手中的煙,走出去,午後的陽光立刻爬上了他古銅色的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