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盛行的時代,應讓軍人成爲偶像!

娘炮盛行的時代,應讓軍人成為偶像!

最近,“娘炮”、“偽娘”等詞語成為網上熱議的詞彙,一時間,抨擊娘炮文化、偽娘風騷掀起了一股熱潮。毫不客氣的說,這是一個“男人女性化、女人男性化”的時代。

像鹿晗、易烊千璽這樣的小明星們,不知道是發育不好,還是營養不良,細胳膊細腿、尖嘴猴腮,化化妝真的難以分辨出男女,但卻得到了眾多歌迷和學生的歡迎,嚴重誤導了觀眾們的審美觀念和價值導向。

2018年9月1日,向來是教育界學風標杆、精神高地的央視精品節目《開學第一課》,但今年不同的是,一改往年戰狼硬漢、國家精神、民族文化的風格,反而起用了幾個不男不女的小鮮肉,讓全中國的中小學生們目睹了滿屏小鮮肉、舉國小白臉的尷尬,都很多家長都破口大罵,這種“洋文化”到底讓孩子們變成什麼樣子!

娘炮文化其實就是一種“慫包”文化。它來自哪裡?美國著名的戰略學家布熱津斯基曾經向美國政府提出對中國實施文化侵略的戰略,其中就包括通過影視、書籍、網絡等手段影響中國的少年和兒童,讓他們羨慕西方的生活和價值觀念,企圖讓中國拜倒在西方的“石榴裙”下,再次重蹈蘇聯解體的覆轍。

娘炮文化最直接的來源是韓國和日本。這些年,韓劇、日劇等都曾掀起一股熱潮,韓國很多組合和明星在中國紅極一時,他們的文化風漸漸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中國青少年的生活。

“慫”是與韓國、日本這些國家再相配不過的了。當年抗美援朝就是南朝鮮打不過北朝鮮請來了美軍幫忙,到現在他們的軍事主導權仍然掌握在美國的手裡,這樣一個沒有“完全斷奶”的國家,還談什麼尊嚴?

還有日本,只要見到比他們的強的,叫爹叫爺爺都願意,日本與俄羅斯的外交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嗎?普京把日本人比作狗一樣使喚,日本人不還是低頭哈腰的說好嗎?普京直接了當的說俄日之間沒有領土爭端問題,那些領土就是我們的,日本也只能認慫,一點脾氣沒有。

“慫”到沒有底線、一無是處就只有當亡國之奴了。誰才是真正的英雄?誰才是最應該被崇拜的人?在每個中國人的心裡都應該畫個問號。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就會重蹈覆轍。

在今天這個浮躁的社會,看著這些弱不經風、手無縛雞之力、毫無男子氣概的娘炮們,試想如果讓他們去抗震救災、讓他們去戰場殺敵,他們能拿得動鐵鍬、拿得動鋼槍嗎?淪落到最後會不會就成為新時代的“慰安婦”!作為一名中國人,小鮮肉們還知不知道黃繼光、邱少雲是誰?還聽沒聽過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如果不知道,在教育上應該讓他們知道中國的和平和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

幸福的背後必然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一支強大的軍隊。有一部老電影叫《高山下的花環》,演繹的是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的故事,導演巧妙的用一個連隊的故事,反映了整個時代、整個社會的現實。副連長靳開來上戰場前說了一句經典的話:“賣命的事,還是得我們莊戶孫來幹!”

“莊戶孫”說白了就是農村子弟,他們沒關係沒資本,往往被人們瞧不起,但是在部隊中,就是因為有這樣千千萬萬的“莊戶孫”獻出生命和先血才換來祖國的安寧,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雖然窮困粗俗,但他們是民族的英雄,他們是最可愛的人,即使時代已久遠,他們也不應被忘記。今天誰是最可愛的人?當之無愧的還是那些人民子弟兵們。

今天的小鮮肉們,往往都是家庭條件很好的富貴子弟,孩子本無罪,但家長們如果你經歷過那個時代的變遷,如果孩子的父親還是個純爺們的話,是不是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呢!

讓從軍尚武成為風尚,軍人應該成為這個時代的偶像。

著名哲人郁達夫說過:“一個沒有英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一群可憐的生物群體,而有了英雄人物卻不知道崇拜和愛戴的民族,則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前段時間,有一個節目叫《真正男子漢》,利用明星效應巧妙的宣傳了軍營的文化生活,讓更多的觀眾們瞭解了軍營,知道了官兵們的苦和累,也被他們的信念和意志所折服。楊根思連、黃繼光連這些響亮的名字,再次讓人們感受到部隊歷史的厚重,增加了對軍人的崇敬之情。

今天,用新時代的方式來巧妙的宣傳軍營,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瞭解軍人、走進軍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很多軍營已經被開放,軍營已經不再神秘和生疏,不妨把國防教育日當做開學第一課,不妨把學習革命傳統和精神作為價值導向,畢竟幫助孩子們養成好的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要比學多少知識更重要!

中國不缺英雄,缺的是教育!

開學第一課應該是幫助樹立夢想的課,應該讓孩子們知道為什麼讀書,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人民日報副主編盧新寧曾在北大中文系的畢業典禮上講了這麼一段話:“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你們或許不相信了,因為追求級別的越來越多,追求真理的越來越少;講待遇的越來越多,講理想的越來越少;大官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

是啊,理想偏了,追求變了,當“娘炮”引領了價值導向的時候,學風和教育自然也會偏頗。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應該完成糾正的任務。

周恩來在上中學時就曾立下“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壯語,正是有了大志向,才會做出大貢獻,成為大英雄。

今天的青少年學生們,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讀書價值觀,應該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理想,應該讓孩子們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不是讓孩子躺在蜜窖裡聽著“娘娘音”,過著“溫水煮青蛙”的生活,別等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變成了嗲聲嗲氣的“討厭”,再也沒有挺直腰板的骨氣和脊樑,那距離當“慰安婦”就真的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