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版要聽得進批評,受得了質疑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出版的從業者們越來越聽不進去批評意見,越來越不能接受別人的負面質疑。網絡上隨處可見爭論罵戰,許多爭執的起因不過是對作品、封面、編輯的幾句批評與質疑。這裡面有新入行的年輕編輯,也有浸淫多年的老總大佬。彷彿只有爭論吵架,辯個勝負,才能挽回自己的面子,才能證明自己的實力,作品的優秀。

文無第一,所以每個作品、每本書、每個封面、每篇文章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瑕的,都不可能是無懈可擊的,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這個時候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雖有負面的認識,但前提是對方關注了你,看了你的作品。是對方對你對作品還有期望,還有企圖心。當所有的人對作品的好壞不聞不問的時候,那應該就是出版業的末日。

作者裡有不能接受讀者對作品的質疑的,封面設計師有不能接受讀者或同行對設計對作品批評的,編輯更有隻能誇不能貶的。為什麼?因為自卑,所以才會像刺蝟一樣的保護自己。因為自卑,所以自尊心才禁不住別人的批評。因為自卑,別人也許是善意的忠告,在他眼裡都可能被認為是對自己人格或能力的質疑。

只有內心強大的人,只有自信者才會去正確看待批評,看待質疑。因為一方面他是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相信作品是禁得住推敲評判的。另一方面他也會積極從這些不同的意見中吸收營養,讓作品完善,讓自己提升進步。從別人眼中看到的,往往是自己所忽略的事物,甚至是自己視界的盲區。那麼這些批評正好是對自己最好的忠告和提示,它可以讓你客觀、冷靜、換位的觀察、審視自己和作品。

沒有批評就沒有進步,沒有質疑就沒有蛻變。一部作品,一個人,只有在接受了批評,吸收了不同的意見之後才能完善,才能走向成熟,才會有機會成為精品。沒有批評的作品,不過是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但在別人的眼裡該是什麼樣子還是什麼樣子,也許仍然一文不值。海納百川,所以廣大博深。放棄自己的狹隘,才是進步的開始。

接受批評,接受質疑,不會降低自己的水平,不會沾汙自己的作品,不會被同行看低。相反,會得到尊重,得到好感,得到支持。因為能批評你、提醒你的都是對你關心,有期待的人。而為了保持那虛無的自尊而去牴觸、反感,甚至是攻擊提出批評、質疑的人,那最後的結果不過是讓自己被孤立,被同行及讀者所疏遠拋棄。

能接受批評方顯自己的胸懷,方能體現自己作為一個出版從業者的修養。一個出版人如何修煉?先從能接受批評和質疑做起。

做出版要聽得進批評,受得了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