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應成爲每一個人的人生願景

教育從來就不是學校一方的事,而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完成的“協奏曲”。

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已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認識。“孟母三遷”的典故,既說明了環境造就人,更說明了父母的教育和引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撫”比“養”重要,“育”比“哺”重要。從廣義的“教育家”概念來說,每一個為人父母者,都應該懂得教育,都應該有一種成為“教育家”的人生願景。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之中,既受教於人,也授教於人。小時候,常常會接受來自大人的詢問:“長大了想做什麼?”孩子腦海裡浮現的高大上的職業,往往是被大人所定義和固化了的。在我看來,所有的“家”都不如“教育家”來得偉大,因為所有的“家”都是教育家培養出來的。

1. 人生規劃是教育的首要任務

教育未至,規劃先行。一個初學畫畫的人,評論一幅蘭竹作品時說:竹葉畫得太密了,卻不知,那是畫家故意營造的,密的效果是為了對應構圖空靈的部分,形成疏密之間的對比關係。因此,評價一幅作品要看全局,而不能觀其局部。觀局部,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竊以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提法並不完整,更確切的提法應該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是終身的老師”。當然,孩子長大了,在某一些方面,尤其是在知識技能方面,完全可以成為父母的老師。既然父母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就應該對孩子有一個通盤考慮的人生規劃。老祖宗告訴我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遵循教育規律,一步一步來,將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階段的目標和任務細化。

“教育家”應成為每一個人的人生願景

關於教育家的思考緣起於女兒讀小學六年級時父女之間的一起交談。那是小學畢業前一天的下午,女兒揹著書包放學回家,拉著我的手說:“爸爸,今天我們老師佈置了一份家庭作業,寫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我想跟您商量一下,確定我的人生理想。”說完,女兒蹦蹦跳跳地回到家裡,做完作業,吃好晚飯,父女二人,便手拉手去小區裡散步。盛夏的“山水人家”小區裡綠樹成蔭,我們邊說邊聊來到了古蕩河畔。我們所在的小區兩面環水,形似一座半島。開發商將小區內的單元劃分也極富詩意:美林泉、白沙島、彩雲天等等。父女倆在這樣的環境裡討論人生理想,可謂人得其境,物得其所。古蕩河畔有兩架鞦韆,平時喜歡盪鞦韆的女兒此刻卻安安靜靜地坐在我身旁,看著面前流淌的河水出神。她在思考一個重大的人生命題。

“我看當老師挺好的。這麼多孩子,都乖乖地聽老師的話,當老師多有成就感呀!”“當科學家也不錯,有的發明創造,能夠造福人類,改變世界。”“你喜歡寫作,也可以選擇當作家。”“我想當教育家”。“教育家是非常偉大的一份職業,它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種願景,一個目標

。既授業於人,又受益於己。一個人就是在努力成為教育家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我。”可惜因為幾次搬家,女兒的這篇作文,未能保留。多年以後,我想,如果讓孩子重寫一遍。因為時過境遷,必然無法重現斯時斯景。可見,教育,每時每刻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指望於來日,更不要指望於來年。其實,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你陪伴孩子的每一天,都是無法複製的。用心過好每一天,不要等到孩子臨近高考,才猛然想起,今後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越來越少了。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實施教育的過程,即是對孩子人格塑造的過程。人之有格,如樹之有根。良好的人格塑造一旦完成,孩子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就能夠“風霜雨雪搏激流”,直面各種苦難。

2. 生命教育比學業教育更重要

在各類教育之中,生命教育要放在首要位置。生命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

我們不妨與孩子促膝談心:我們來自哪裡?去往何方?我們有限的生命應該如何度過?生命的終極意義在哪裡?這些問題,是生而為人的根本問題。只有從哲學意義上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真正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生命的可貴在於,它沒有回程票。既然我們有緣來到這個世界,就應該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天,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教育家”應成為每一個人的人生願景

每到節假日,帶孩子到北大清華接受勵志教育的父母很多。他們來自全國各地,來自四面八方。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的家長都有“北清情結”。北大清華是國人所向往的學術勝地。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切磋、學習,能夠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讓每一個孩子在屬於自己的時代奮鬥到自己的高度,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

假期在家整理堆積如山的書和筆記本等,偶然發現一本孩子數年前完成的作文本,幾十篇文章,都是信手拈來的隨筆。每篇短文後面都有老師的評語。學生寫作“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老師點評言簡意賅,畫龍點睛。類似這樣的作文本,搬家時、整理書房時,不斷湧現,令人心生感慨:提高寫作水平,只是副產品,而培養孩子熱愛生活的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才是教育的真諦。

3. 施教者要與受教育者共成長

教育是一種雙向的活動,施教者與受教者共成長,是教育的本質屬性。

現在很多中學都推出了為孩子舉辦十八歲成人禮活動,並邀請家長觀摩。一些學校更是把這一活動從高中延伸到初中,旨在通過儀式,讓孩子感受到成長的責任和力量。成人,意味著你已經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意義上的公民了,意味著要承擔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意味著獨立。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身體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獨立。而支撐獨立的前提是:你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以及觀察世界、認識世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應有意識地讓孩子參與社會活動,培養他們的公民意識,錘鍊他們的膽識,提升他們的能力。

記得女兒讀初中時,班主任勞佳瑜老師來家訪,說了一句讓我印象很深刻的話:“一個人只有內心很強大,才不會被打倒。”我相信,從那一刻開始,勞老師已將孩子強大的內心喚醒了。一路走來,女兒用行動詮釋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含義。

“教育家”應成為每一個人的人生願景

詩人汪靜之說:時間是一把剪刀,生命是一匹錦綺;時間是一根鐵鞭,生命是一樹繁花。他的詩非常形象地描繪了時間和生命的關係。世間最無情的是時間,最美好的是生命。能夠與孩子共成長的父母,無疑是幸福和快樂的。

4. 教育家要予人光明,給人力量

成為教育家,其本質是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真善美的人。

因為唯有渾身洋溢著真善美,你才能予人以光明,給人以力量。為什麼說“愛是最好的教育”。因為愛,你能夠自覺做到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為愛,你才會對天地萬物充滿感恩,才會使自己像一團火焰一樣,無時無刻不在燃燒,並最終“照亮自己,溫暖別人”。教育家應該要有一顆博愛之心。天地萬物皆可親,草木飛鳥皆有情,山川湖泊都可愛。我們應該有一種“抓鐵有痕”的精神,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在無限的時空裡煥發出光彩,哪怕只是“天地之一瞬”。

成為教育家,僅僅做好品質純正,道德高尚還不夠,還應該做到手不釋卷,博聞強記。向書本學,向社會學,向優於自己的同時代人學,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當今時代,信息瞬息萬變。面對圖書館裡浩如煙海的圖書,你是否也曾望洋興嘆?是否有一種時不我待,發憤圖強的衝動?

“教育家”應成為每一個人的人生願景

建議所有的家長朋友在帶孩子外出旅遊時,能多去一些書店和博物館。到書店,面對琳琅滿目的圖書,會讓人感受到自己知識的淺薄;到博物館,聆聽歷史潮流的澎湃之聲,眼觀人類文明的燦爛記憶,會讓人感受到文化的力量,進而激發自己勇立時代潮頭,建功立業的豪邁之情。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講究方法。與通過出版專著、舉辦講座和巡迴演講等方法,來施加影響的“職業教育家”不同,懷抱教育家願景的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來影響孩子,感染自己身邊的人。

作者簡介:吳重生,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北京分社社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被譽為“致信太陽的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