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區志》|人口 民族 宗教——宗教信仰

2005年,回民區有五大宗教,分別是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藏傳佛教和道教。宗教活動場所24處,教職人員132人,信教群眾33 000人。其中,伊斯蘭教清真寺 8個,分別是清真大寺、清真東寺、清真西寺、清真北寺、清真東北寺、清真小寺、清真西北寺、清真祥和寺,教職人員67人,信教群眾20 000餘人;天主教總堂1個,教職人員34人,信教群眾3 000餘人;基督教堂3個,分別為海西基督教堂、攸攸板鎮基督教堂、什拉門更基督教堂,教職人員16人,信教群眾3 000餘人;藏傳佛教召廟1個,為西烏素圖召,教職人員8人;道教1個,為元山太清官,教職人員7人,信教群眾1 000餘人。

一、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7世紀中葉穆罕默德於阿拉伯開創的一種宗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順從”之意,即順從安拉旨意的人,阿拉伯語“穆斯林”,是對伊斯蘭教徒的通稱。伊斯蘭教稱其信仰為“伊瑪尼”,其基本內容是信安拉、信天使、信經典、信使者、信前定、信後世,通稱“六大信仰”。還有信仰表白、謹守拜功、堅持齋戒、完納天課和朝覲聖地,簡稱念、禮、齋、課、朝“五大功課”。

清真大寺 位於呼和浩特市舊城北門外,通道南街路東。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清真大寺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期間被封閉,“文化大革命”後作為呼和浩特地區最大的伊斯蘭教活動中心而予以開放。呼和浩特清真大寺清光緒以前歷任教長已不可考,自光緒初年以來歷任教長為馬謙譜阿訇、劉輯五阿訇、王振藝阿訇、劉輯五阿訇(重任)、王振藝阿訇(重任)、劉化春阿訇、王寬阿訇、蘇振海阿訇、劉化春阿訇(重任)、李瑞林阿訇、韓統春阿訇、李希真阿訇、楊覲元阿訇、劉富瑞阿訇、張文斌阿訇、楊萬祿阿訇、馬時若阿訇、張殿亮阿訇、時福森阿訇、馬宗仁阿訇、李瑞清阿訇、從吉明阿訇、哈吉•馬建文阿訇、馬天寶阿訇,現任教長馬建軍。

清真東寺 位於呼和浩特舊城新民街東寺巷內,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公元1798~1820年),為一清真小學學堂,俗稱“東學”,隸屬於清真大寺管轄。1959年,實行宗教改革時與清真大寺合併,“文化大革命”期間全部封閉,後由新民街小學佔用,沐浴室被拆除。1981年,該寺重新開放。該寺歷任教長為李大阿訇、景宜亭阿訇、劉化春阿訇、劉化榮阿訇、李秉真阿訇、穆成廣阿訇、張殿亮阿訇、劉富瑞阿訇、陳文斌阿訇、馬振坤阿訇、佟振祿阿訇、馬成阿訇、哈吉•劉永寬阿訇,現任代理教長底清華。

清真北寺 原址位於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北,通道街學道巷,現址在通道南街中段路西,呼和浩特回民中學校北。清真北寺前身為一清真小學堂,俗稱“北學”,約建於清咸豐年間,隸屬於清真大寺管轄。民國10年(公元1921年),重建北寺。建成後,命名為“甘綏清真禮拜堂”。1962年,由於城市建設規劃將北寺大殿等拆除與清真西寺合併,稱“西北寺”。1986年,經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批准,新撥地基重建清真北寺,1988年底竣工。1989年10月,開放使用。該寺歷任教長為馬金鐘阿訇、楊二阿訇、哈吉·白福阿訇、哈吉·金德海阿訇、買道明阿訇、哈吉·馬生璽阿訇、哈吉·王志忠阿訇、韓義阿訇、哈吉·楊四阿訇、吳之文阿訇、丁子清阿訇、哈吉·戴雲清阿訇、哈吉·金德海阿訇(重任)、哈吉·馬文雲阿訇、馬成祥阿訇、馬忠雄阿訇、哈吉·馬賢明阿訇,現任教長哈吉·馬真福。

清真西寺 位於呼和浩特市—中后街,約建於清乾隆中期,“文化大革命”期間曾被關閉。1978年後,經過整修重新恢復宗教活動。該寺自清同治年以後歷任教長為劉清源阿訇、王世恩阿訇、王世隆阿訇、景德祿阿訇、尹正阿訇、鐵阿訇(名諱不詳)、王禎阿訇、白貴庚阿訇、馬成阿訇、時福森阿訇、白鳳鳴阿訇、哈吉·金德海阿訇、哈吉·王魁真阿訇、哈吉·馬長青阿訇、吳金貴阿訇、王文林阿訇,現任教長劉文俊。

清真東北寺 位於呼和浩特市清真大寺東北,前新城道路西,初建於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隸屬於清真大寺的清真小學堂。先後於民國29年(公元1940年)、民國32年(公元1943年)擴建,1978年曾被拆除,1993年復建,1994年9月開放使用。該寺自建寺後歷任教長為劉永祥阿訇、回紹先阿訇、李芳華阿訇、馬成阿訇、馬阿訇(名諱不祥)、馬學仁阿訇、王文英阿訇,現任教長白利軍。

清真小寺 位於呼和浩特市回民區通道街友誼巷60號。始建於1982年10月。該寺自建寺後歷任教長為黃萬鈞阿訇、劉德孚阿訇、劉禎阿訇、王俊阿訇、馬戰元阿訇,現任教長黑福海。

清真西北寺 位於回民果園西路十六中對面。1990年建成並正式開始宗教活動。歷任教長張海昇阿訇、馬佔武阿訇,現任教長趙勇剛。

清真祥和寺 位於縣府街祥和小區東側。2002年建成,歷任教長周彥林阿訇,現任教長佟君俊。

二、藏傳佛教

也稱黃教,因教職人員稱喇嘛,故俗稱喇嘛教。

西烏素圖召 位於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攸攸版鎮烏素圖村西。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後經多次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1998年,區劃調整後劃歸回民區,召內有教職人員9人,為內蒙古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蒙古佛教學校建在寺中。

三、天主教

天主教的基本信仰是相信宇宙間有一位造天地、造神人、造萬物的真主,稱之為天主,第二位聖子即耶穌基督,是他創造天主教會。

天主教呼和浩特教區總堂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中蒙古教區(今西灣子教區)主教巴耆賢和張瑪弟亞神父(中國人)傳教來歸綏市,在段文達先生協助下,以1 980兩白銀購得牛東沿9號店院一處,共22畝。南界義倉(後為綏遠省模範監獄,今為市公安局家屬樓),北界喬姓宅院,東界水磨街水渠,西界小河,購買後,當教堂繳納契約稅時,綏遠將軍拒不收納,並將原房主兄弟4人扣押,勒令抽契退款,雖經多次交涉而不得解決。後來兄弟4人1死獄中,1人潛逃,2人具保獲釋。至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張瑪弟亞神父又乘將軍出缺,與其僚屬協商,始得解決。隨後便在此處新建教堂1處,但規模很小,起名“雙愛堂”。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牛東沿街9號天主堂院內,供傳教人員來市內辦事使用的1座小堂被焚燬,何濟世、馬賴德兩位神父亦被殺害,事後清政府做過賠款,並樹碑以示歉意。

民國11年(公元1922年),羅馬教廷把原西南蒙古教區劃分為包頭以西為寧夏教區,包頭以東為綏遠教區。

同年,在“雙愛堂”興建主教座堂(即大教堂)。該座堂東西向,為哥德與羅馬二式混合建築,高而短。大堂北側分建鐘樓1座,高30米,樓梯為木板螺旋形式,上有大小鋁合金鍾各一個,由歐洲進口,鐘聲敲響,可聞六、七里。鐘樓後,大堂北門內為1空室。大堂建築工程由文神父指揮監造,耗資50 000銀元,使用特製青磚20萬塊,當時為歸化城宏偉建築之一。同年秋,綏遠教區主教葛崇德又根據上海主教會議,主教座堂應遷至附近城市,以利傳教工作的決議,於同年秋將主教府由24頃地遷來歸綏。

民國23年(公元1934年),在主教樓西側又建一樓,為副主教室、會計室、會長室(聖母聖心會)及神父客室、庫房等。另在大堂東建孤兒院,有房10餘間。原天主教堂大門設在堂院西南角。

1950年12月19日,歸綏市天主教人士600餘人,召開革新座談會,積極響應王良佐等人士的主張,強烈譴責帝國主義利用宗教侵略中國的罪行,一致表示與帝國主義割斷一切關係,積極主張中國教會由中國人自己辦,建立自治、自傳、自養的新教會。1951年10月,天主教總堂王學明升為總教主,並舉行祝聖大典。1951年12月28日,歸綏市人民政府明令取締反動組織聖母軍,並正式成立歸綏市天主教“三自”(自治、自傳、自養)革新籌備委員會。1956年1月底,召開呼和浩特市天主教代表大會,成立呼和浩特市天主教愛國會。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天主教的宗教活動中止。1980年5月,呼和浩特市天主教總堂恢復宗教活動,同時天主教愛國會也恢復工作。天主教主教堂遷到歸綏後,先後辦起聖家學校、崇德小學、恆清中學等,以上學校均在回民區管區內。

聖家學校 建校於20世紀30年代初期。抗日戰爭初期校址遷於舊城北門外牛東沿6號,並附設幼兒園。民國35年(1946年)秋,與天主教堂內的崇德小學合併。

崇德小學 創建於20世紀30年代初期,以第一任主教葛崇德而取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校名改為新華完全小學校。1952年春,市教育局接管後改名為十九完全小學校。

恆清中學 民國25年(公元1936年),綏遠教區與集寧教區合併成立的1所私立中學,校名取集寧教區主教恆安的“恆”字,與綏遠教區主教穆清海的“清”字合為“恆清”。校址於舊城北門外和合橋北(即今回民中學校址)。

神哲學院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興建,翌年竣工,共耗資5萬銀洋,初為歸綏市哲學院。民國35年(公元1946年)8月,大同神學院與歸綏哲學院合併,改名為歸綏市神哲學院(地址在通道南街原回民區公安分局和呼和浩特市電視設備廠內)。該院於“文化大革命”中停辦。1985年,遷至天主教總堂院內。

四、基督教

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英國傳教士華國祥來綏遠後,租賃歸綏市水渠巷永寧號院內的房屋,開設基督教堂,並經常借演出機會宣傳教義,後又在東順城街租房設立醫院,施以恩惠,勸人入教。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從歐洲各國先後來到歸綏的男女傳教士增多,因而傳教範圍逐漸擴大,推及到四鄰旗縣鄉鎮。這一時期,除將縣府街東口的舊教堂附近民宅全部收買歸堂外,還在通順街另建1處規模較大的新教堂。此後,又在東順城街和新城、舊城等建立幾處分堂。

海西基督教堂 始建於民國34年(公元1945年),原址位於舊城大西街光彩市場。2000年10月,遷建到海拉爾西路。2001年3月,正式開始宗教活動。

攸攸板基督教堂 位於回民區攸攸板鎮攸攸板村。建於1992年5月。有基督教活動點10個。

什拉門更基督教堂 位於回民區攸攸板鎮什拉門更村。建於1997年。

五、道教

元山子三清觀 位於回民區攸攸板鎮元山子村。建於1997年,佔地10餘畝。

1999年8月,呼和浩特市區調整區劃,賽罕區(原郊區)劃給回民區宗教活動場所13處。其中基督教正式活動場所2處,分別為攸攸板基督教堂、刀刀板基督教堂;家庭聚會點10處,分別為壩口子、東烏素圖、—間房、東棚子、廠漢板、塔布板、什拉門更、孔家營、青山、淌不浪;藏傳佛教(喇嘛教)正式活動場所1處,為西烏素圖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