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的头饰更接近明代风格

本文作者黄强

《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高贵妃均有戴凤冠、配金头饰的妆容。凤冠是中国古代妇女的礼冠,因为冠上缀有凤凰二,故名,乃是妇人至尊贵之首饰,重大场合必须戴凤冠。

《延禧攻略》的头饰更接近明代风格

【图22,《延禧攻略》皇后头饰】

《延禧攻略》的头饰更接近明代风格

【图23,《延禧攻略》高贵妃冠式】

徐珂《清稗类钞》记载:“凤冠为古时妇人至尊贵之首饰,汉代惟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之首服,饰以凤凰,其后代有沿革,或九龙四凤,或九翚四凤,皆后妃之服。”清代后妃所戴的礼冠,虽然也饰有凤形,但是名称上不再称凤冠,而称朝冠。清代朝冠没有垂珠,到了戴耷拉翅时才有流苏。

《延禧攻略》的头饰更接近明代风格

【图24,清乾隆时期金凤冠】

流苏造型近似簪头,在簪头的顶端垂下几排珠穗,走动时摇曳不停,与古代步摇颇为相似。清代后宫头饰中有点翠嵌珠凤凰步摇,沿袭了明代焊接工艺,以金属为底托,凤身用翠鸟羽毛装饰,凤凰的眼用红宝石,嘴用雪白的米珠镶嵌,两侧嵌红珊瑚。凤凰造型呈侧翔式,嘴上衔两串10厘米长的小珍珠,坠角用翠珠制成小葫芦。清宫后妃的首饰也有吉庆有余流苏,流苏顶端是金累丝编织的金戟,戟的上端是金累丝磬,磬的两端各垂下一珠串,一串为珍珠青金石蝙蝠点翠华盖,下坠红宝石坠角;另一串为珍珠蜜蜡鱼点翠华盖,红宝石坠角。整个流苏由戟、磬、蝙蝠、鱼等组成,谐音“吉庆有余”。

《延禧攻略》的头饰更接近明代风格

【图25,清代耷拉翅(传世照片)】

富察皇后的冠式与清代皇后的朝冠、耷拉翅的流苏,在造型上相差甚大,更接近明朝的凤冠,头面。明代皇后、命妇凤冠有垂珠,从冠的两侧垂下两根细细长长的垂珠。

《延禧攻略》的头饰更接近明代风格

【图26,《延禧攻略》中皇后如意头】

过去将用于头部、脸部妆饰的首饰,称为“头面”。单个的饰品只能称首饰,整套的首饰称头面,包括梳、簪、钗、冠、步摇、花钿、钗等,据说一整套头面至少包括三支发梳,钗一对,步摇一对。明代的一副头面,包括插在头部发髻周围的各式簪子、钗、耳坠、耳环、桃心、分心,少者几件,多则二十多件。富察皇后的这套头面至少十多件。

头面是明代说法,汉人所用,清廷是满族贵族,其冠式、发饰、首饰都是满人的风格。清代后宫头饰有金约设计风格,在冠前镶嵌四五片金片,据说《延禧攻略》富察皇后的冠式,依据就是清宫后妃朝冠。从造型上,确实与清代皇后朝冠中的金凤、金约有几分相似,不过设计中显然加入了明代的风格,明代的凤冠在用金方面,更体现出精致、繁琐、雅致、大气的风格,而清宫后妃头饰更流行点翠工艺,因此《延禧攻略》后妃头饰,笔者以为是将明代皇后、贵族女性头面、清代耷拉翅的流苏元素糅合到富察皇后头饰之上。

《延禧攻略》的头饰更接近明代风格

【图27,清宫镶珠翠花钿子】

满族女性传统帽饰,形似覆箕,又称覆箕子。清代后妃的头饰,与明代倾向用金不同,大量使用点翠、钿螺工艺。故宫博物馆藏清代后妃镶珠翠花钿子,以黑色丝绒缠绕铁丝编结而成,镶嵌珍珠、珊瑚、玉石、碧玺等珠宝,组成各色花式,点翠铺衬,铜鎏金为底托。花饰有蝴蝶、灵芝、寿桃、如意、石榴、祥云等吉祥图案,寓意子孙万代、长寿如意。做工精致,设计巧妙,各种玉石运用的也恰到好处。其风格典雅、华贵,极尽奢华。

《延禧攻略》的头饰更接近明代风格

【图28,《延禧攻略》太后点翠】

清宫后妃的帽饰,是与吉服配套使用的,穿常服、便服并不要戴这样冠饰。《延禧攻略》中后妃的活动中,时常出现戴点翠、翠花、钿子,一是帽饰相对简单,与清宫后妃的帽饰比较,显得简陋;二是也没有必要,因为不是重大庆典、重要活动,并不要戴这样华贵的帽饰。日常活动,平时也就梳理如意头,耷拉翅。

《延禧攻略》的头饰更接近明代风格

【图29,《延禧攻略》点翠】

《延禧攻略》中有如意头,主要是低品级的嫔妃、宫女、绣女使用,皇太后、皇后、贵妃也是梳理耷拉翅的。

黄强黄不息2016年、2017年两次年度文化头条号。

黄强,字不息。知名服饰史学家、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金瓶梅文化、中国服饰史等研究,已出版《另一只眼看金瓶梅》《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服饰礼仪》《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15本。独家点评热播影视《芈月传》《女医明妃传》《秀丽江山之长歌行》《武媚娘传奇》《绣春刀》等戏服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