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常识积累:这26个中秋常识,你一定不知道!

1.中秋节名字的别称都有哪些?

据史籍《周礼》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2.中秋节盛行于哪个朝代?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1)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2)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3)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3.中秋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时间是什么?

2008年。

4.中秋节盛行于哪个朝代?

宋朝。

5.《礼记》中提到的“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中的“夕月之夕”指什么?

夜晚祭祀月亮。

6.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的朝代是哪一个?

唐代。

7.哪个朝代赏月的心境是感物伤怀的?

宋朝。

8.宋代的中秋之夜,百姓为何不睡觉?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9.中秋拜月的典故由来是?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10.少女拜月的主要初心是什么?

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11.“秋暮夕月”中的“夕月”是指?

夕月指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12.明清时期,人们供奉绘的月光纸,上面的图案是什么?

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寓意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

13.中秋节当天,明代宫廷时兴吃什么?

螃蟹。

14.清宫月饼一般有多大?

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15.哪个少数民族通常在中秋节当天打月亮?

土族人。

16.在古代,比较盛行中秋节玩花灯的省份是哪两个?

广东、广西。

17、舞火龙是哪个地方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

香港。

18.火龙有多长?

长达70多米。

19.中秋佳节舞动火龙的寓意是?

可将瘟疫驱除。

20.傣族小伙中秋节通常做什么?

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

21.中秋节当天,从早到晚“追月”的少数民族是?

蒙古族。

22.中秋“寻找月亮”的民族是?

藏族。夜晚,藏族的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23.中秋“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的少数民族是?

德昂族

24.哪个少数民族中秋节“跳月”?

阿细族。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25.中秋之夜“闹月”的是哪个民族?

苗族。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26.中秋之夜“偷菜”的少数民族是?

侗族。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刷题巩固

01关于诗句所描述的节日,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②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③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A.元宵 清明 中秋

B.重阳 寒食 端午

C.中秋 寒食 端午

D.元宵 清明 重阳

【答案】B

【解析】①东篱把酒黄昏后,出自宋李清照《醉花阴》。此句中的“东篱”,借用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指的是黄昏把酒赏菊。赏菊为九月九日重阳习俗,重阳另有饮菊花酒、登高、插茱萸等习俗。②雨中禁火空斋冷,出自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禁火空斋冷”道出寒食节习俗。寒食节相传为晋文公介子推所设,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有禁烟火、吃冷食的习俗。③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出自宋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江南古调”应指离骚,古楚国方言所做歌曲。“楚江沉魄”道出屈原,屈原一心救楚,反遭驱逐,投古楚国汨罗江而死,端午节即后人为纪念他而来。有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和菖蒲的习俗。故本题答案为B。

02下列诗句按其描写的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②④③①

B. ①④③②

C. ④②③①

D. ③①②④

【答案】A

【解析】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是重阳节的传统。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中曈曈指的是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桃指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③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这首诗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作者唐代诗人皮日休,描写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描写的是元宵节赏灯的景象。故本题答案为A。

03下列诗词与其反映的节日对应错误的是( )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春节

B.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清明

C.叶落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月常圆——中秋

D.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重阳

【答案】A

【解析】A项错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该诗句的意思是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该词描写的是元宵节观灯的盛况。

B项正确,“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出自唐代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该诗句的意思是风吹动空旷野外中的纸钱,纸钱飞舞,陈旧的坟墓重重叠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草。该诗主要描写的是寒食节、清明节的时候人们思念亲人悲凉的心情。

C项正确,“叶落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月常圆”是一副描写中秋节景象的对联。对联中的“秋正半”恰好指秋天的一半,就是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

D项正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出自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该诗句的意思是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该诗句描写的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的场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