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窗」滿滿的「套路」!校園貸、回租貸,校園傷害何時休?

開學季,各大電子商務平臺都擺上了醒目的宣傳廣告,新一輪的“開學經濟”升溫。與此同時,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這片火熱的市場,試圖利用校園貸誘騙學生。近日,不少學生家長反映這一問題,並呼籲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同時加強對學生的理財教育和防騙宣傳,別讓校園貸成為“校園害”!

「警示窗」滿滿的“套路”!校園貸、回租貸,校園傷害何時休?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良“校園貸”在各方監管重拳打擊下剛剛得到遏制,沒多久又換個“馬甲”,整出一個“回租貸”為禍校園。所謂手機“回租貸”,是為想通過把手機租出去的方式獲得現金的人設置,一般學生居多。回租平臺通過自己的軟件評估學生手機,給個估價,協商好後回收學生手機,然後將手機再回租給學生,約定租用期限(即借款期限)和到期回購價格(即還款金額),回購價格高於回收價格部分以及相關“評估費”“服務費”便是借款利息。

當然這個操作過程很簡單,一般不要求手機離開物主,但是會要求註冊用戶提交身份證信息、個人信息、聯繫人信息、運營商數據等,甚至是手機ID及密碼。有的還需要用戶簽訂一個回租協議。

「警示窗」滿滿的“套路”!校園貸、回租貸,校園傷害何時休?

便穿上“回租貸”馬甲,但仍是鑽法律空子的“校園禍害”。“回租貸”不僅侵犯大學生的權利,也會壞了整個網貸行業的規矩與未來。

眼下,“校園貸”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部分網絡借貸平臺“換馬甲”,將小額現金貸款業務偽裝成“回租貸”,名為租賃,實為借貸,通過讀取通訊錄等方式控制和威脅借款人。目前,這一新型借款方式目標是在校大學生,甚至讓部分學生陷入“套路貸”的圈套。

校園貸“變臉”為回租貸,原因有兩個:一是,由於金融監管、公安等部門的重拳出擊,有效遏制了“校園貸”的蔓延勢頭,不法網絡借貸不敢明目張膽地亂來;二是,某些網絡借貸平臺不會輕易放棄已經嚐到的甜頭,他們以另類“套路”,迴避監管視線,未放棄在校大學生這塊‘蛋糕’。

「警示窗」滿滿的“套路”!校園貸、回租貸,校園傷害何時休?

不不扣的“校園貸”!——“回租貸”面對的對象仍然是在校大學生,而非其他群體;而“回租貸”的盈利模式,是對在校大學生實施的資金增值性流轉,雖然資金數量不大,盈利空間卻不小。“回租貸”的這些因素,與“校園貸”的模式完全相同。

最重要的是,“回租貸”同樣具有校園貸的危害。根據以往的總結,校園貸具有高利貸性質,會滋生借款學生的惡習,放貸人會要求學生提供相關個人隱私信息或抵押物信息,催討還款時會使用不正當甚至是違法的手段。

而“回租貸”同樣要求大學生改換ID(“身份證”)賬號和密碼、讀取通訊錄,掌控大學生的隱私信息。逾期之後,貸款公司有的去學校抓人,有的按照通話記錄騷擾大學生的家人、朋友,有的上大學生家堵門威脅,催討貸款的方式超出了大學生借款時的想象。

「警示窗」滿滿的“套路”!校園貸、回租貸,校園傷害何時休?

個別目從網絡平臺貸款,甚至沾染惡習、耽誤學業! 深圳某高職院校學生小陳從最初只借6000元錢,到如今“滾雪球”累計欠下多少債款,自己也說不清楚,面對放款人的暴力催收,小陳不得不找地方躲了起來;另一位學生從借5000元開始,半年時間,欠債累計上百萬元……校園貸之所以受到很多大學生的青睞,是因為“申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迅速”。如今,大量網貸平臺在客戶准入審查上流於形式,學生只需填個表格,無需資質、擔保或抵押,就能拿到貸款。申請便利與提現迅捷的特點,誘使許多學生身陷網貸泥潭。”

頻陷校園貸風波的背後,也有一些學生是因為缺乏鑑別能力。高校學生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提供,如果受到拜金主義思想侵蝕或者具有虛榮、攀比心理,父母提供的費用往往不能滿足需求,他們隨之就會向校園貸獲得資金,有的甚至引發賭博、酗酒等惡習,有些還因不堪校園貸逼債而逃課、輟學。

警 示!

公醒在校大學生們,如果你身邊也有需要貸款的人,也請提醒他們:

1. 高度警惕;要多瞭解熟悉金融知識,理性分析貸款實際利率標準,不要心存僥倖、盲目信任。不要貪圖“小便宜”,提高自己對不良“校園貸”業務及其變種形式的甄別和抵制能力。

2. 理性消費;要養成“自立自強”“艱苦樸素”“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要樹立良好的消費心態,不盲目攀比,不貪圖享樂,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為出、勤儉節約、理性消費、科學消費。

3. 知法用法;要加強法律法規知識學習,時刻繃緊自我保護這根弦,保護好個人信息和隱私,注意留存相關憑據。當合法權益遭受損害時,第一時間與同學、老師和家長商量,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