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思維原創,當歸在名方中的運用

中醫思維原創,當歸在名方中的運用

當歸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的根。該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乾燥根。秋末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發後,捆成小把,上棚,用煙火慢慢燻幹而成。當歸療效頗多,歷代以來當歸的使用亦廣,其在眾多名方經方中有著不同的作用。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一些與當歸有關的名方經方以及其在方中的重要作用。

中醫思維原創,當歸在名方中的運用

赤小豆當歸散

赤小豆當歸散見於《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病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下血,先血後便,此近血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赤小豆當歸散是治療狐惑病“膿已成”的方劑。方中由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曬乾)(150g),當歸(30g)組成。程雲來說:“當歸主惡瘡瘍,赤小豆主排癰膿,漿水能調理藏府,三味為治癰膿已成之劑。”可見,此方以其活血排膿之效可用於諸多癰膿證。《沈注金匱要略》:“用赤小豆去溼清熱,而解毒排膿;當歸活血養正,以驅血中之風;漿水屬陰,引歸、豆入陰,驅邪為使。斯治風溼流於腸胃而設,非狐惑之方也。”方中用赤豆、當歸治者,其赤小豆能消熱毒,散惡血,除煩排膿,補血脈,用之為君;而當歸則補血、生新去陳為佐。

當歸湯

當歸湯,出自《劉涓子鬼遺方·附錄》,方由當歸二兩,甘草一兩,川芎一兩,芍藥一兩,地榆三兩組成。按《普濟方》言,該方之效為:婦人由心神煩鬱,胃氣虛弱,氣血流滯,致生陰蝕瘡,亦名匿瘡,或痛或癢,如蟲行狀,淋露膿汁,陰蝕幾盡,少陰脈數而滑者。此方中中有大半張四物湯的成分,故常用於因體虛,氣血流滯,而致痛症、癢症等。當歸在方中為養血活血之效。

當歸補血湯

當歸補血湯別名黃耆當歸湯(《蘭室秘藏》捲上)、補血湯(《脈因證治》卷二)、當歸黃耆湯(《醫方類聚》卷一五七引《袖珍方》)等。處方:黃芪一兩,當歸(酒制)二錢。黃芪30g、當歸6g主成。其功能補氣生血。主治勞倦內傷,氣弱血虛,陽浮於外。《內經》所謂脈虛血虛是也。而當歸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養血也。

中醫思維原創,當歸在名方中的運用

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湯是《傷寒論》中的常用方,其組成為當歸12g、桂枝9g、芍藥9g、細辛3g、炙甘草6g、通草6g、大棗8枚,具有發表溫中,溫經散寒,養血通脈之功效。主治因血虛受寒、寒邪凝滯經脈所致的血虛寒厥證,是治療血虛寒厥證的代表方劑。這個方里的君藥用當歸和桂枝聯合作君藥。桂枝有溫陽作用,也有散寒作用。對外寒來講,有溫經散寒作用,對本身內在陽氣不足,有這種溫助陽氣,有溫陽作用,同時它也有一定的活血作用。當歸呢,養血活血,針對了血脈瘀滯,血脈不充,這種血虛血滯的特點。

當歸芍藥散

當歸芍藥散出自《金匱要略》卷下。為理血劑。其方組成:當歸三兩(9g)、芍藥一斤(48g)、茯苓四兩(12g)、白朮四兩(12g)、澤瀉半斤(24g)、川芎半斤(一作三兩)(10g)。具有養血調肝,健脾利溼之功效。該方用於因脾土為木邪所克,谷氣不舉,濁淫下流,以塞搏陰血而痛也。用芍藥多他藥數倍以瀉肝木,利陰塞,以予芎、歸補血止痛;又佐茯苓滲溼以降於小便也;白朮益脾燥溼,茯、澤行其所積,從小便出。當歸與芍藥、川芎等合為為血分藥,有和血舒肝的功用。

中醫思維原創,當歸在名方中的運用

當歸六黃湯

當歸六黃湯為《蘭室秘藏》卷下所記載者為常用方。其組成為當歸9g、生地黃9g、黃芩9g、黃柏9g、黃連9g、熟地黃9g、黃芪18g,具有滋陰瀉火,固表止汗之功效,原書指出本方為“治盜汗之聖藥也”。 盜汗為脾胃內傷,初為熱中。氣虛不運,升降樞轉失常,三焦鬱滯,陰火內生。陰火內蒸,迫津外洩,而成盜汗。也就是說,盜汗之起由於氣虛,盜汗之成由於陰火,而結果是陰血耗傷(也包括氣傷)。故既需生地黃、黃柏、黃芩、黃連苦寒、甘寒瀉陰火,亦需要熟地黃、當歸甘溫補陰血,更要倍用黃芪甘溫補元氣,合而組成“治盜汗之聖藥”。所以當歸在此方中為補陰血。

四妙勇安湯

四妙勇安湯出自於《驗方新編》其方由玄參、金銀花各三兩,當歸二兩,甘草一兩組成。其功在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治脫疽。熱毒熾盛,症見患肢暗紅微腫灼熱,潰爛腐等。該證由於熱毒內蘊,血行不暢所致。故清熱解毒的同時當需活血化瘀,而方中當歸活血散瘀之效。

逍遙散

逍遙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其加減方有丹梔逍遙散、八味逍遙散。組成:炙甘草、炒當歸、芍藥(酒炒)、茯苓、炒白朮各一錢,柴胡、各五分。為和解劑,具有調和肝脾,疏肝解鬱,養血健脾之功效。本方為肝鬱血虛,脾失健運之證而設。肝為藏血之髒,性喜條達而主疏洩,體陰用陽。若七情鬱結,肝失條達,或陰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體失養,皆可使肝氣橫逆,脅痛,寒熱,頭痛,目眩等證隨之而起。疏肝解鬱,固然是當務之急,而養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廢之法。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鬱,使肝氣得以調達,為君藥;當歸甘辛苦溫,則養血和血。

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煎,方出《景嶽全書》,由當歸二錢,熟地三至五錢,陳皮一錢半,半夏, 二錢,玄苓四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至七片組成。景岳雲:本方可“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及年邁陰虛、氣血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證。” 《湯頭歌訣白話解》將上方變湯為散,主治同上,只是未提“氣血不足”及“外受風寒”,並認為“二陳湯(由陳皮、半夏、茯苓、生薑、甘草組成)為治痰方藥,當歸、熟地為補陰之藥,真陰在腎,故本方能治腎虛水泛為痰引起的病。” 此方取熟地寒潤,當歸辛潤,加此二味,用為脾腎虛寒,水泛為痰之劑。《醫學衷中參西錄》認為: “痰飲病輕則治肺脾,重則治腎。以虛痰之本源於腎,腎氣虛則閉藏失職,上見飲泛為痰,下呈不約為遺,故加熟地、當歸使令腎氣得充,厚其閉藏之力,則水溼運化,痰之本源清也,故當歸在此有佐熟地以納氣。


中醫思維原創,當歸在名方中的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