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爲生態種養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無為縣緊緊圍繞“提質增效、綠色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要求,積極推廣稻漁生態綜合種養模式,提高生產效益。

該縣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縣鎮兩級多次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民到江蘇盱眙等先進地區考察學習,瞭解生產情況、技術經驗和經濟效益。組織農業、水產等技術人員編制稻蝦、稻蟹等共(連)作模式技術操作規程,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2016年以來,每年培訓農技人員和農民超千人次。為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該縣財政安排生態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對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給予獎補,並積極爭取蕪湖市扶持稻漁綜合種養獎補資金,用於稻漁生產的基礎設施建設,每年投入稻漁綜合種養財政資金300萬元,充分調動了農戶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積極性。此外,該縣大力引導相關企業和家庭農場、合作社通過訂單的方式,積極培育“稻蝦”特色產業化聯合體,目前已培育無為縣香勤糧食產業化聯合體,陡溝、無城、泉塘、福渡等鎮正在積極打造產業化聯合體,加快生態“稻蝦”產業化進程。

據統計,2017年該縣稻漁綜合種養面積2.01萬畝,今年擴大到5.56萬畝,其中稻蝦綜合種養面積5.16萬畝,建立100畝以上連片稻漁養殖基地167處、200畝以上稻漁養殖基地45處、“千畝稻漁示範基地”4處。畝均純收入3500元,比種植一季水稻畝均增收2000多元。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已成為該縣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抓手之一,促進了產業扶貧,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胡春雷 王中梅

來源 蕪湖新聞網-蕪湖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