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行業的監管走勢分析

隨著監管部門近兩年來的摸底、排查和整治,P2P網貸行業的風險逐漸得到化解。並隨著“1+3”監管體系的形成和“108條問題清單”的出臺,監管政策已經逐漸深入到平臺的運營、產品設計和風控等諸多環節。但有仍有部分細節尚缺乏統一性監管政策進行深入指導,例如網貸機構依規退出的指引和監督、投資人維權指導及備案持牌等。

根據“108條細則”要求,網貸機構需要在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合規檢查。網貸1號分析師稱,自“57號文”要求的網貸平臺需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備案驗收延期以來,此次行業將再度開啟合規檢查,將有效使行業儘快走出低谷期。

P2P網貸行業的監管走勢分析

從P2P網貸行業現有的監管政策制度和市場發展環境等多重因素,網貸1號分析師認為行業監管將有以下這些趨勢:

趨勢一:建立健全網貸平臺依規退出體系。

今年6月、7月的爆雷潮,據網貸第三方數據報告顯示,問題平臺的數量達到了384家;另外,從2018年2月1日開始,截止到2018年8月20日,撤離網貸市場的平臺數量達到了803家。由此可見,隨著高壓監管政策及合規整改成本飆升的等諸多因素,網絡借貸行業的從機構將大批量退出。據業內分析人士稱,待網貸備案結束後,市場中預計只能夠留存300-500家平臺左右。因此,還有數量眾多的平臺會退出網貸市場,未來的監管勢必會加大對網貸平臺退出的監督和管理制度,確保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趨勢二:完善和落實網貸備案制度。

隨著網貸備案延期以來,網貸行業便隨即爆發了一輪市場流動性風險危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中國宏觀經濟下行、市場流動性風險凸顯以及借款人惡意逃廢債等所引起,此外還與備案延期也有著一定的關係。時過兩月,備受市場關注的“108條細則”出臺實施,但網貸備案仍然是未知數。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合規檢查要求在12月底前完成,預計網貸備案制度最遲不會超過12月31日便會出臺,完成備案的時間很可能會是2019年6月30日前。

趨勢三:搭建網貸投資人維權平臺。

雖然現目前網貸市場中大多數平臺都能夠做到良性退出,但是仍然有部分平臺依舊存在虛假標的、非法自融等行為。雖然其淘汰將是必然,但這樣的平臺往往由於資金虧空很難做到良性退出,為了切實保護網貸出借者的合法權益,國家監管部門必定會對其進行干預,有效防止因有效信息的缺失、別有用心人士利用維權牟利等讓出借人遭受第二次經濟損失。對此,預計監管層會發布合法維權指引和維權防騙風險提示、開放維權登記平臺以及定期推送案件進展情況等。

落實網貸備案制、健全平臺退出制、保障網貸維權制,將是接下來P2P監管的主要走勢。

無論網貸監管政策走勢如何,愈發完善已是大勢所趨。總而言之,目前的P2P網貸行業正在大步朝著規範化發展的軌道邁進,雖然監管體系尚未健全,但是國家是足夠重視該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並且,在隨著監管制度逐漸完善和市場自律性得到加強後,網貸機構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網貸出借者的資金安全性也會得到極大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