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財要先認清風險所在,才能降低風險,看這幾點!

近段時間的P2P平臺從集體爆雷,到清盤停業,再到展期和延期兌付,從市場的行情來看是逐步回暖,但從風險層面來看,只是抑制了釋放速度,根本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所幸的是監管部門在短短8天內連續出臺了18項政策逆轉雷潮,為投資人和P2P行業重塑信心,但回過頭想想畢竟有成百上千的人遭遇嚴重的資金損失,面對這些血淋淋的例子大家該怎麼看待P2P理財呢?

認清P2P理財風險

收益率高是很多投資人選擇P2P網貸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前兩年一度能夠到達18%以上,即便經過監管整治後,現階段的行業平均收益依舊能維持在9%左右,相比銀行理財和其他大多數投資產品而言,還是很可觀的。但在金融行業收益和收益是對等的,當你在享受高收益時也將承受高風險,在P2P行業中為何會有不計其數的投資人踩雷,原因是忽略了風險。

P2P理財要先認清風險所在,才能降低風險,看這幾點!

拒絕薅羊毛

薅羊毛在P2P行業存在已久,不管是蠅頭小利的新手標,還是讓人慾罷不能的高息都會吸引一大群羊毛黨光顧。他們遊走在各個平臺之間,每天在不同的平臺間開戶,投資,把自己所有親友的手機號、身份證都用上,為他們的高年化率不停的奮鬥。其中高返、高息平臺自然就是主要戰場,然而在本次雷潮中這些問題平臺缺是陸續被拍死在沙灘上。當然很多投資人會提到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誠然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本身是沒問題,但是你全都放在那些搖搖欲墜的籃子結果可想而知,這便是大家看看的一個投資人來回奔波於好幾個維權群的現象。

樹立P2P理財風險意識

《暫行辦法》就曾對P2P投資人提出要求,“出借人應當具備投資風險意識、風險識別能力、擁有非保本類金融產品投資的經歷並熟悉互聯網”。要有風險意識,要有風險能力,瞭解非保本類金融產品,每個點都在告誡,作為合格的P2P投資人首先應有一定的風險意識,能意識到潛在的政策風險、運營風險、道德風險,要避免盲目投資。在過去P2P投資中,平臺兜底的承諾往往會給人絕對安全的錯覺。通過這一波的雷潮,就會讓你有了風險意識。投資前必須確定自身的風險承擔能力,不能指望平臺有限的風險備付金和第三方擔保兜底。換句話說投資一定是拿多餘資金,即便全雷也不影響正常生活。

建立好的P2P投資準則

建立好的投資準則就需要不斷完善、不斷的剔除雜質,通過行業中已有的案例不斷驗證自己的投資準則,去蕪存菁,而最終形成的就是能迴避現在發現的所有問題平臺的準則,能在未來帶給你穩定可持續的收益。有了好的P2P投資準則才能更好將平臺的核心指標、關鍵參數、點滴資訊輿情都要納入到你的監控範圍中,從而降低投資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