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AI第一會:遍閱醫療人工智慧,誰執牛耳?

6月29日-7月2日,浙江,杭州。由浙江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放射學專業委員會主辦、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承辦,醫學人工智能聯盟協辦的第五屆錢江國際影像論壇在杭州開元名都大酒店隆重召開。來自海內外近千名放射學科專家共聚一堂,就中國腦計劃、影像組學、神經科學、醫療信息化、智能影像等業內熱點展開分享,而在眾多關鍵詞中,“人工智能”毫無疑問是最為火爆的那一個。

7月AI第一會:遍閱醫療人工智能,誰執牛耳?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日發佈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患者人數已達2.9億,其中腦卒中患者人數超過1300萬。遺憾的是,全國僅有266家高級卒中中心及建設單位,僅有不到2%的患者在一小時內接受了規範化的卒中急救,超過70%的患者不同程度地喪失勞動能力,其中重度致殘者約佔40%。

作為當下最為火爆的前沿科技,醫療AI前景如何?醫療AI能否在腦卒中領域大展身手?醫療AI又能否登堂入室,成為醫療行業的基礎設施?

作為國內醫療人工智能技術及理念的引領者,依圖醫療全程參與並支持此次錢江國際影像論壇,並派出2位重磅嘉賓與會,分別由依圖醫療產品市場總監王文艇及依圖醫療科學家兼科研產品高級經理楊俊做《人工智能全場景應用 肺癌多學科智能診斷系統》及《神經疾病多學科診治的人工智能及科研轉化》的主題演講,詳細闡述依圖醫療在人工智能行業的探索及展望。

7月AI第一會:遍閱醫療人工智能,誰執牛耳?

王文艇在演講中指出,在領先的NLP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語音識別技術的支持下,依圖醫療逐漸探索出“以AI治理多模態醫療大數據,構建全維度臨床研究平臺;以平臺加速AI應用創新,推動學科進步與醫院智能化“的發展道路,通過與眾多擁有優質數據資源的頂級三甲醫院合作,以人工智能技術治理多維數據,形成雄厚的醫療大數據基礎,逐漸從單純的影像判讀走向智能綜合診斷應用的開發,為醫生提供具備臨床參考價值的決策建議,實現醫療AI在深度及廣度的雙重飛躍。

他透露,在依圖醫療發佈的全國首個肺癌臨床科研智能病種庫中,依圖醫療攜手華西醫院完成了2.8萬例肺癌患者全週期數據的跨系統集成,納入了超過100萬份的臨床文檔與報告,超過千萬份原始醫學圖像,為肺癌領域科研打下堅實基礎,並以此為基礎研發出世界首個肺癌多學科智能診斷系統,將華西醫院在肺癌診療領域積攢的“華西經驗”與“華西水準”賦能給基層醫療機構,極大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的肺癌診療水平。

7月AI第一會:遍閱醫療人工智能,誰執牛耳?

錢江影像論壇的特邀嘉賓,依圖醫療的科學家楊俊博士在會上發表演講時透露,人工智能給醫療領域帶來了很多新的科研轉化和產學研機遇,同時中國的醫療人工智能也面臨著世界級的挑戰。在他看來,缺血性腦卒中的多維度和多學科臨床綜合診斷和決策過程中,臨床量表評分、基線檢查信息、影像學結論、生化指標、病因學和病史等信息,對於選擇不同病患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和後期病情隨訪管理,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利用強大的計算力,建立普通統計學無法完成的複雜神經網絡和機器學習預測和風險分級的大數據數學模型。在腦卒中患者發病到院後的第一時間,對輸入計算機的CT和MR影像資料進行高效的智能量化評估,填補多學科銜接上的影像決策輸出空白,實現真正服務於臨床,輔助臨床醫師進行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的“多學科會診”,提高腦卒中的整體診治效能。

“對於卒中患者而言,時間就是大腦,影像判讀越快、越精確、診療建議越精準,患者的腦功能受損就越小,而這一塊正好是人工智能的強項所在”,楊俊表示,“依圖醫療將持續參與高質量的多中心科研轉化項目,推動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積累,打造地區性智能卒中數據平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卒中領域的落地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