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花開」突尼西亞

“議長先生很滿意治療效果,稱讚中醫針灸療效神奇。”回憶起給突尼斯人民代表會議(議會)主席穆罕默德·納賽爾治療的經歷,中國援突尼斯醫療隊針灸醫生何水勇難掩心中自豪。

作為援突醫療隊針灸分隊隊長,47歲的何水勇與4名同樣來自江西的同事一道,在突尼斯蒙吉·斯利姆公立醫院,為當地病患提供針灸治療服務。1994年,由兩國政府牽頭,這家醫院與中國援突醫療隊合作成立中國針灸中心。

今年4月,何水勇接診一名特殊的患者,為突尼斯議長治療腰椎關節疼痛。“議長先生很友好,主動向我提起他之前訪問中國的經歷。”何水勇說,經過一個療程10次針灸治療,並結合火罐和推拿等手段,議長腰椎疼痛明顯緩解,他很滿意。

何水勇說,中心每天平均接診60名患者,這些人大多患有頸椎病、腰椎病和風溼性關節炎等,主要與當地氣候和飲食習慣有關。

他說,自中國援突醫療隊上世紀70年代把針灸引進突尼斯後,這種中醫傳統療法深受當地民眾歡迎。除日常接診,何水勇還承擔教學任務,每週五下午在針灸中心電教室為洋弟子們傳授中醫知識。

針灸中心的教學項目每兩年招生一次,迄今已培養160多名當地針灸醫生。教學內容包括中醫基礎理論、經絡疏血、針灸操作技巧和針灸臨產治療等。

他說,學員都是自主報名,至少具備全科醫生資質,再由合作單位突尼斯醫學院確認篩選。學員結束學習,通過考試和臨床實習後,可獲得碩士學位。

40歲的醫學院教師阿妮薩·塞託穆去年下半年開始學習針灸。談及學習初衷,她說是出於對中醫的好奇,希望通過系統學習,更加全面瞭解中醫傳統思想。“我不只是為了拿張文憑,還希望更多地瞭解中國文化。”

法特瑪·巴卡爾是首都突尼斯市一傢俬立診所的全科醫生,與塞託穆同班。她說,臨床實踐中,西醫療法對一些病症效果並不明顯,希望從傳統中醫中尋求其他治療方案。

去年10月,中突兩國在突尼斯東部海濱城市蘇塞舉辦首屆中突中醫年會,以期通過學術交流加強雙方合作,擴大中醫臨床門類,實現中醫本土化。

突尼斯針灸中醫協會主席熱巴利告訴記者,不少突尼斯人對中醫的理解還侷限於針灸治療。他希望加強與中國同仁合作,把中醫理論與突尼斯臨床治療需要相結合,實現中醫本土化。

第22批援突醫療隊總隊長謝建文認為,對於突尼斯這類醫療水平相對較高的國家,醫療援助應當更多體現中國特色,而包括針灸在內的中醫是最佳媒介,既可以宣傳中醫技術,又可以通過中醫理論介紹中國傳統哲學和文化。

他說,醫療隊正籌備把針灸中心升級為中醫中心,擴展中醫外科、婦科、骨傷科和其他一些中醫特色科室,並嘗試開發當地植物藥。

(據新華社突尼斯電記者劉鍇馬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