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瓜 子 塘 往 事

作 者/劉 銘

☆☆☆☆☆☆

瓜子塘,形如瓜子,是上水井的一口小山塘。很多時候,它就像遺落在老家的一面鏡子,水透徹的清亮,靜得沒有一絲波紋,能照著人影。

我老家缺水,先人們相繼修了大小不一的十幾口山塘,有門口塘、百公仔仔塘、後隴山塘、石榴塘、荒腳塘、書門口塘、牛屎塘、狗窩嶺塘、洗衣塘、大塘等等,或因形取名,或用途命名,或方位賦名。一口口極俗的名字、極普通的山塘,它們總是伴著稻田而存在,零星的撒落在上水井的各個角落,養育著村裡的父老鄉親。鄉親們也依附著這些山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綿延不斷。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還是那充滿童趣、默默奉獻的瓜子塘。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一】

瓜子塘距離我家不到半里路,出門便可見。面積不大,不過兩三畝的水面。春天的早晨,瓜子塘常常被水面升騰的大霧籠罩著,當大霧散開的時候,水面上流動著蔚藍色的波光,倒影著白絮般的雲朵。

小時候,經常被大人的話嚇得不敢攏邊。奶奶說,瓜子塘裡有“水浸鬼”,能拖人下水,然後淹死你;叔叔說,瓜子塘裡有條水蛇,有碗口粗,吃人時,骨頭都不吐;母親也常說,不要到塘邊玩,塘是灶鍋底,一腳滑下去,就再也上不來了。瓜子塘便成為我的一個心結。

但每次去田洞裡扯豬草時,又不得不路過瓜子塘。我常常被水邊長嘴綠毛的小動物嚇得膽戰心驚。這種古靈精怪的小東西,它常常躲藏在塘邊的茅草叢裡,老半天無聲無息。忽然,一道綠光劃開水面,又倏地消失在岸邊,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過。塘邊是大片農田,稻子長高時,我瘦小的身子只露出半個腦袋,周圍除了田雞麻拐(青蛙)的叫聲,便是噪耳的知了一聲緊一聲的淒厲聲,直叫得人心裡發毛。偶爾有隻田雞麻拐從岸邊躍入水中,“噗通”的一聲響,讓你防不勝防。山塘深不可測,而那種小鳥,忽隱忽現。那種閃電般劃開水面的聲響,一圈圈擴大後,像迷迷茫茫的一個驚歎號,讓我無端地害怕。而此時,偏偏又有一條“狗婆蛇“(四腳蛇)”擦著我的腳丫子串過,在一米開外,偏著頭,死死的盯著你,我感覺膽子被嚇破了似的,渾身的雞皮疙瘩都冒出來了。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水面上還有些像蜘蛛那樣的小東西,腿很長,能在水面上爬行,速度極快。有人說那是水蜘蛛,當它們潛入水中時,全身長滿的防水絨毛就會附著許多氣泡,猶如進入了一個空氣層封閉的套子裡。這奇特的氣罩使水蜘蛛成了一個水銀球,光彩照人。偶爾,它們還會用腹部的末端探出水面,托起一個大氣泡招搖過市。

四五歲時的我,膽子很小,見什麼都怕。回到家,將遭遇告訴母親,母親卻不以為然:怕什麼,那是水鳥在抓魚,抓不到魚時,就抓水蜘蛛小蜻蜓什麼的,“狗婆蛇”你不抓它又不咬人,麻拐也怕?你的小屌屌是不是白長了。

……

有了瓜子塘,孩提時代的記憶便可以從水中一節節的托出,有了它,就有了童年的故事,就有了童年的樂趣。瓜子塘似乎就是專門為我們的童年而存在的。兒時的那種恐懼,是原始的恐懼,是無知的童年對自然生態的一種敬畏。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二】

長大一點,懂事一點,便什麼都不是了。瓜子塘倒像一個樂園,看著你哭,看著他笑,看著我們慢慢長大。

圍著瓜子塘走一圈,發現岸邊盡是些有用的東西。滿地的豬草不說,靠北邊的一岸,竟然有許多粗壯的小竹筍冒出來,那“雞爪”樣的蕨菜嫩芽也一根根肥壯的傲然挺立,隨手一採就是一籮筐。草叢中,還長著嫩嫩的苦菜公,麻拐葉子也不少,靠近水邊還有水芹菜,這些都是自然生長的野菜,採回家便是一餐美食;有幾株蜿蜒攀爬的金銀花,卵型的葉子或嫩黃或碧綠,把岸邊的幾棵雜樹死死的纏住。

最喜歡的還是岸邊一地的野草莓,很多人叫它“蛇莓”,我們叫它“蛇泡”,蛇泡還在冒紅的時候,有些酸澀,等到了紅得發黑的時候,放進嘴裡,那種酸酸甜甜的味道,比得過任何的水果。一顆一顆往嘴裡塞,吃的嘴皮子發烏,吃得舌頭髮黑。冷不丁的,你還會發現幾棵長滿皮刺的小植物,毛茸茸的徑上長滿了“簕泡”,其實它的學名叫“茅莓”,簕泡紅得發亮,與野草莓一樣,它也是可以吃的。據說,簕泡一身都是寶,果實酸甜多汁,可供食用、釀酒及制醋等;根和葉含單寧,可提取栲膠;全株入藥,有止痛、活血、祛風溼及解毒之效。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小時候,母親不僅是我的守護神,還是最佳的隨身醫生。吃錯了東西喊肚子疼,母親便到瓜子塘邊扯一把麻拐草外加幾片瘦肉,用烤罐在灶火旁烤熬,吃上一回兩回準好;要是不小心碰傷了頭,母親便摘幾粒茅莓合著茅莓葉子一塊搗爛,敷在傷口處,不一會就止血了,過不了三天,傷口也會痊癒,而且不留一點疤痕。山塘邊的植物似乎都是草藥,母親知道什麼樣的病用什麼藥,家裡從不保存這些草藥,而是等病症出現了,才臨時去扯去挖,隨到隨取。

瓜子塘的一角,是我家的一塊小菜地,只有曬穀用的竹篾席那麼大,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塊菜地,除了母親偶爾挑一擔糞便澆澆菜,大部分時間,我只要拿一個尿簞,便可以在瓜子塘取水澆菜,菜長勢特別好,種什麼得什麼。村裡有人要拿坡上一塊比這塊菜地大好幾倍的菜地跟我家換,我們全家都反對。因為有這塊菜地的存在,我和瓜子塘的感情也與日俱增。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母親每天三餐炒菜,少不了用菜地的蒜啊蔥啊做佐料,便隨時叫我到這塊菜地去拔,每次我都打開飛腳,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母親交給的任務。有一次,不小心把菜地的一坨泥土滑進塘裡,驚動了塘邊的一隻黑不溜秋的傢伙,它撲楞而起、一躍上岸,落在了大白菜下,原來是隻大大的癩皮麻拐,這隻有著圓鼓鼓大肚皮的麻拐不怕人,瞪著眼睛,鼓著腮幫子唱起歌來,“呱呱呱”的聲音傳得很遠。

瓜子塘的岸邊有許多小洞,估計是老鼠遺棄的。這些洞大都是田雞麻拐的棲息地,當然說不定也有老鼠和蛇躲藏在裡面。蛇和蛙是天敵,有麻拐的洞不會有蛇,不過老鼠和麻拐卻可以共處一洞的。小時候因為家裡窮,常年難得吃上一回肉,便愛去捉麻拐改善家裡的伙食。我熟悉哪些是老鼠洞哪些是麻拐洞,因而,常常用小手伸進洞裡去捉麻拐,大都是二三兩一個的青皮麻拐(青蛙),運氣好的時候,便可以捉到半斤以上的泥麻拐(泥蛙),有時一捉就是一竹簍。麻拐捉回家,小的留著家裡吃,大的就拿去市場換幾個零花錢。常言道,“走多了夜路總會碰見鬼”,我就好幾次被洞裡的老鼠咬過。被老鼠咬倒不是恐怖的事,最害怕的是有一次,把手伸進洞,明明捉到一隻很大的泥麻拐,可把麻拐拿出時,竟然有一條長三四尺的蛇咬著麻拐的腿也跟著拖了出來,把我嚇得半死,現在想來還有些後怕。後來便長了個心眼,先用一個小棍子伸進去試探看有沒有蛇,確認沒有再把手伸進去。

一座山塘的存在,實際上在它的周圍就出現了一個自然的生態鏈,它總是因水的存在而存在。無論是生物還是動物,即使再微小的個體也都圍繞著瓜子塘的水在努力的生存著,而人也是這自然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童年的我們便摻和在自然法則下那種弱肉強食的競爭中慢慢成熟和長大。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三】

春秋時節,砍一根山竹,從母親的針線籃中偷一截線,用大頭針做一個魚鉤,從掃帚上剪一節高粱杆做浮漂,再從菜園子裡挖幾條蚯蚓,來山塘釣魚。那時,這塘裡有許多野生的鯽魚,寸把長的居多,有時運氣好,也能釣一條大鯰魚,樂你個一整天。晚飯時,母親煮出的鮮魚湯,撒上蔥花,真叫一個鮮,嘖嘖……!

瓜子塘的下面是環繞著的幾層梯田,它像一位父親領著一群孩子。由於長年缺水,多虧了這口山塘的供給。久旱無雨時,乾涸的稻田嗷嗷待哺,山塘毫不吝嗇,給予了母乳般珍貴的甘洌清泉;山洪暴發,羸弱的稻田岌岌可危,又是山塘挺起胸膛,頑強地與洪魔搏鬥,奮力呵護著羽翼下的“兒女”;風調雨順的年景,山塘與世無爭,默默無聞地存在著,任憑泥沙淤積,水草衍生,漸漸被人淡忘也好,遺忘也罷。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最喜歡的季節是夏天。驕陽似火,酷暑難耐。早早吃過午飯,一幫小夥伴爭先恐後撲向瓜子塘。先捧來成堆的瓦片,“唰唰”地扔起水漂來,一圈圈的水花濺起,如我們臉上的笑靨,有人把瓦片漂上了對岸,驚起岸上成群的田雞麻拐“噗通噗通”往水裡跳。接著,我們便脫衣下水,一個勁的扎猛子,比誰憋氣的時間長;然後爬上岸上跳水,比誰壓的水花大,個個小肚皮摔的通紅;又是“狗刨式”,又是“仰天遊”,那叫一個爽。嬉鬧著,扎騰著,終於累了。披著一身的泥漿爬上岸,一字排開,翹著小雞雞,曬起了日光浴。不需多長時間,滿身的泥漿曬乾結殼,我們個個都成了“兵馬俑”似的泥人。岸上玩膩了,又鑽入水中,如此週而復始。到日薄西山時,或是有誰家的大人吆喝時,才屁顛屁顛地爬上岸回家。

到瓜子塘游泳還有另一大收穫,就是潛到塘底摸螺螄摸河蚌。塘底淤泥多,螺螄河蚌也多,只要你憋氣久潛水時間長,一個憋子就可以抓上一大把,不一會功夫,就裝滿一鐵桶;這螺螄肉蚌肉鮮嫩細膩,加些罈子辣椒蔥姜爆炒開胃得很;如果把螺螄在盆裡放幾天,等螺螄把肚子裡的泥巴吐出後,用老虎鉗子把螺螄的屁股尖剪掉,便可以炒一盤上好的嗦螺來吃,可口無比;因此每次到塘中游泳都要摸些回家。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每年快過年的時候,村寨裡會放水乾塘捉魚,並把塘的淤泥清出來,淤泥是上好的農家肥,村裡的大人們每隔一兩年就會清一次淤。每到此時,瓜子塘便空前熱鬧起來。等到我們這群小顆螺螄(小孩)放學後聞訊趕去時,塘裡那滿滿的水已放幹得差不多了,濃濃的魚腥味和淤泥味四處飄散,岸邊有許多籮筐,草魚鯰魚鰱魚甩著尾巴啪啪作響,大人們吆喝著,又一條大魚進了筐。當然,那些大魚不屬於我的,我不感興趣。我趕緊挽著褲腿,提著小桶,迅速的下到塘裡。塘真的像只巨大的灶鍋,淤泥很深,能掩到大腿根,水很冷,有些薄冰,感覺到刺骨,那些隱匿在淺水裡的小魚田螺河蚌才是屬於我的,我得趕緊去捕撈它們,不然,會被別的小朋友搶了去;小泥鰍小黃鱔鑽進了泥裡,我伸開雙手,把淤泥盤開,把一些滑溜溜的泥鰍鱔魚拋進了桶子裡。小手凍得透紅,但還是一邊緊張地捉魚,一邊琢磨,塘都幹了,“水浸鬼”呢?都到哪裡去了?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帶著滿筐的喜悅回家問母親,反而惹得母親不高興,母親說,只有鬼才看得見人,哪有人看得見鬼的?小孩子家,胡思亂想這麼多幹嘛,好好讀你的書去!母親的話我將信將疑,總覺得是母親在騙我,而直到有一天,我還真相信“水浸鬼”的存在。

那一天,放學回家,看見很多大人吆喝著往瓜子塘奔去。我揹著書包,也跟著往塘邊跑。在山塘邊,我家菜地的附近,圍了一圈人。有人在呼天叫地的哭著,我奮力將那些密集的腿和身子扒開一條縫,看到社成叔家的嬸嬸抱著一個小女孩不停的呼喊著,一頭溼漉漉的黑髮流著水,看得出,社成叔家的女孩小聶聶被水淹死了。正覺得蹊蹺,有雙大手使勁拉著我往後拖。我嚇了一跳,一看,是二嬸,她驚慌慌指著回家的路,小聲地說:快走快走,浸死鬼小孩子看不得的,該不會哪天“水浸鬼”也把你拖了去!

我驚得拔腿就往家裡跑。耳邊纏繞著涼颼颼的風,彷彿那頭溼漉漉的黑髮緊緊追隨著在我脊背上甩呀甩。回家後才從大人斷斷續續的嘆息裡知道,說是女孩在塘邊扯豬草,被“水浸鬼”拖下了水,大人趕到的時候,人已經浮上了水面,撈上來後,就沒氣了。“造孽啊,孩子還不滿六歲,這麼乖這麼懂事的女孩,就這樣走了,這是命啊!”。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為此,好長一段時間,母親沒在傍晚時分去塘邊種菜澆菜,我也不敢再到塘邊去拔菜。

小學畢業後,便到了鄉里的中學讀初中,我是住校生,週末才能回家。瓜子塘便一天天跟我疏遠起來。過了一年,又聽說六叔的女兒飛燕也在瓜子塘被淹死了。接連兩位漂亮懂事的堂妹相繼在瓜子塘被淹死,她們可都是我兒時玩伴啊,我傷心了許久。當然,更傷心的是她們的父母——我的叔叔嬸嬸,那種血濃於水的親情,轉眼就被這口山塘吞噬。

歡樂和痛苦為什麼總是相生相伴?“水浸鬼”為什麼要把那樣天真可愛的小妹妹拖了去?好幾年,瓜子塘便成了我心中有些恐怖的夢靨。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四】

70年代後期,為了徹底改變家鄉乾旱狀況,我們村所在的太平鄉集全鄉之力通過一年的奮戰,修建了一口中型的五里坪水庫。水庫的水渠穿過我們村莊蜿蜒十幾裡,稻田缺水的局面基本解決。由於不再缺水,水渠以下的山塘便失去了它儲水灌溉的作用,於是一口口山塘被填平改作了稻田,一口口有名有姓的山塘成為歷史的印痕。所幸的是瓜子塘在這波填塘復田的熱潮中被保存了下來。

水渠就從瓜子塘的身旁經過,一個小涵洞與它相連,從此瓜子塘不再侷限於靠雨水來蓄水,一年四季有水庫水的補給,瓜子塘不再是一塘死水,水面擴大了不少,水也更加豐盈。當新的一輪紅日沾著塘水升起在稀薄的晨霧中,我發現平靜如鏡的水面突然間有了些許波浪,村裡的大人小孩也漸漸淡忘了死亡的陰影,又開始活躍在瓜子塘裡。

一年一年,轉眼即逝。很快,我上了高中,離開故土到了縣城上學,為了節省路費,除了寒暑假,每月才能回家一次。但每次回到上水井,我都習慣圍著瓜子塘走一圈,去追憶兒時的歡樂。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故鄉的山塘,貯滿著我淳樸的鄉情,也凝聚著我純潔的友情。

還記得高二時的暑假,那一年大旱,接連三個月老天爺都不曾下一滴雨,五里坪水庫的水已經放幹,瓜子塘也已經放不出水,村寨里正在抽穗的稻田大部分都已龜裂,父親及姐姐日夜不停車水勞作,卻還是滿足不了位於瓜子塘下我家那丘長田中稻子的需求,全家人都很著急。

放了假,我便是勞力。有一晚,我自告奮勇地要去車水,可我矮小,手臂夠不著水車的車臂。還好,同在一個班的那位漂亮的女同學尹來我家做客,她也提出要與我一同去車水。我們架好水車,一人握一支水車臂車起水來,水通過水車的刮板一點點的車上來,又通過一條小渠輸送到我家的稻田裡,嘩嘩的水流聲像鄉間夜曲,那種為父母分憂的喜悅頃刻間漫上我的心頭,同時漫漶心頭的還有種朦朧的戀情。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夏夜的瓜子塘,“呱呱”的蛙叫此起彼伏,響成一片,明滅閃爍的螢火蟲劃出了一道道的光線,有一彎明月落在了水面,清朗如水,星光點點,心如明鏡;在微風的吹拂下,印在輕波中的幾絲微笑,幾縷笑聲,趕走了夜的惆悵和落寞,銀色的夜幕顯露出了一種溫馨的氛圍。

俗話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何況有美女同學的相伴,好像有使不完的勁。經過三四個小時的勞作,一不留意便過了晚上十二點,瓜子塘的水被我們用水車車得見了底。在這個搖曳的季節,在這個難忘的夜裡,我們用自己的勞動,保住了家裡的禾苗,那種成功的心情溢於言表,勞動原來可以帶給我們這樣的喜悅。終於明白,這口承載我無數童趣的山塘其實比我想象的更偉大,我的靈魂,恍惚經歷了一次特別的洗禮。

……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我就這樣從上水井的田埂上一路走來,繞過一座座山塘,稻田的韻致在我生命的血液裡早巳成詩成畫。每一條田埂都有生命奮鬥的足跡,每一口山塘都有生命進擊的火焰;我看見汗水在展輝裡閃耀,我看見火在烈日下奔放,我看見血在晚霞中燃燒……,一眼望去,一條條田埂、一口口山塘、一塊塊稻田,舒眉展袖,層次分明,優美的曲線匯入生命的色彩,隨著季節的更替無窮變幻。

春日裡,融融水暖,滿目青翠,布穀的歌聲與農家的歌聲和鳴;夏日裡,禾苗封行,綠色的波浪漫上坡頂;金秋時,流光溢彩,田野鋪金,所有的稻浪隨風起伏,像古時美人的金色大麾,深遠的秋空下款款拂動,美妙生動,風情萬種;在隆冬,瑞雪飄飄,銀妝素裹,晶瑩剔透,一片澄明。這四季變化的景色,瀟灑柔暢,秀美飄逸,呈現出不同的神韻和精緻,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在裊裊炊煙的山寨裡,在錯落有致的田間地頭。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後 語】

家鄉,是一個撥動人們心靈、促動人們神經、激起人們追思懷想和暢想未來的地方。

離開老家,不知不覺又過了近三十年。無論是月明星稀,還是月黑風高,故鄉的影子總是在我腦海裡輕輕搖曳。土地,莊稼,田園,山塘,還有父老鄉親那純真的笑臉,凝集成一部厚重的經書,塵封著我的思念,迫使我在都市的鼾聲裡,將它一遍又一遍翻起,虔誠地閱讀,在每一頁的字裡行間,咀嚼著濃濃的鄉愁。

今年的清明節,我又回到了上水井。此刻,躺在故鄉溫暖的懷抱裡,我終於有機會敞開心扉,讓陽光捲走幾十年來在外打拼所累積的庸懶和厭倦,讓微風吹走一切的不快與煩惱,讓回憶和憧憬在溫熱中昇華。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村莊依舊,田園依舊,陽光依舊,山塘依舊,清脆的鳥鳴依舊。可留守在家的叔伯嬸孃和母親一樣都老了,他們用濃濃鄉音喊我乳名的時候,此刻,我才真正感覺鄉音所引發的離愁愈聚愈濃。

佇立在瓜子塘邊,思緒回到了記憶最深處,三十年前的映象,似乎就只剩下這口山塘了。山塘的水面似乎比三十年前小了許多,也沒有先前的清澈了,橫七豎八的漂浮著一些衰草和枯葉,淤泥也多少年沒有清理了,看著它讓我有些揪心。是啊,山塘瘦了,腰線有著明顯的皺摺,一圈或者更多,幾隻螺和幾個蚌擱淺了,動物的腳印擱淺了,漣漪也擱淺了,剩下的水面像一塊被遺棄的鏡,邊緣參差,水草不見、青蛙不見、水鳥不見、蜻蜓不見,就連水面上飄浮的白雲也不見了,至於水面下是否還潛藏著“水浸鬼”,那也不怎麼重要了。

無論如何,瓜子塘是我恣意地放飛著思緒的地方,它凝聚著上水井的靈氣,流淌著一代又一代上水井人的品質。他是否遼闊或是渺小並不影響我對它的感情。瓜子塘是滋潤我們甘甜的乳汁,是我們生命的一葉方舟,它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畫,將永遠留在我們的腦屏,它是首動人的歌,將永遠縈繞在我的耳際。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劉銘‖瓜子塘往事(散文)

【作者簡介】劉 銘,中共黨員,導演,作家,出身於永州寧遠縣貧窮的農家。系湖南散文學會副秘書長、湖南網絡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兼影像網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南科技新聞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紅網論壇“散文隨筆版”版主(紅網ID:名人堂)、紅網專欄作家、湖南省散文學會常駐紅網論壇代表,《舜德載福》雜誌副主編。曾任某城市電視臺副臺長兼總編室主任,1999年入職湖南廣播電視臺,參與過許多電視欄目及大型電視活動的策劃及編導,創辦了湖南首檔電視雜誌型欄目《科技環線》,曾僥倖被評為優秀製片人。出版了長篇紀實文學《袁隆平傳奇》和電視訪談錄《智慧人生——院士訪談錄》等著作,其文學作品散見於國內報刊及文學期刊,導演拍攝過近150餘部集電視紀錄片、城市形象片和旅遊宣傳片及10部微電影作品,部分電視作品獲得過國家級和省級獎勵,創作了音樂作品《瀟湘源》、《湘江放歌》、《德孝天下》、《中國女書》等,現在主要從事大型電視晚會導演,是湖南首屆國際旅遊節開幕式文藝晚會執行導演、連續四年的湖南網絡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