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鳳舞

龙飞凤舞

任進作品

2017 · 美的歷程

龍飛鳳舞系列

龙飞凤舞

龍飛鳳舞

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中曾提到:智人最大的優勢是會講故事,也相信故事。

我們從牙牙學語起,就纏著大人一遍遍講故事。人類為什麼會這樣?

或許是源於其高級屬性:想象。

在野蠻期的低級階段,這一屬性已初露曙光,此時的神話傳說,開始對人類產生影響。

龙飞凤舞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流傳最廣、材料最多的便是“女媧伏羲”。

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說文解字》)

伏者,別也,變也。戲者,獻也,法也。伏羲始別八卦,,以變化天下,天下法則,鹹伏貢獻,故曰伏羲也。(《風俗通義.三皇》)

“女媧”,“伏羲”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作為遠古中華文化的代表,他們究竟是什麼?剝去後世層層人間化的面紗,在真正遠古人們的觀念中,它們卻是巨大的龍蛇。

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山海經.大荒西經.郭璞注》)

燧人之世....生伏羲....亦人首蛇身(《帝王世紀》)

龙飞凤舞

-伏羲(右)與女媧 帛畫 唐代 新疆高昌出土-

不止女媧伏羲,《山海經》的記載中,中國遠古傳說的“神人”大抵都是人首蛇身,“盤古”、“軒轅”均如是。此外,還有“燭龍”的怪異現象: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謂燭龍。(《山海經.大荒北經》)

龙飞凤舞

-燭龍 人首蛇身 西漢帛畫 馬王堆出土-

燭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生物,主宰日夜、風雨、四季。

巨大的龍蛇,也許就是我們原始祖先最早的“人心營構之象”,人面蛇身,也許就是籠罩中華大地許多氏族、部落一個共同的代表標誌。

龙飞凤舞

作為國人,無論讀不讀史,一定聽過我們是“龍的傳人”的故事。

龙飞凤舞

龍是什麼?

象徵中華民族“龍”的形象,實際是蛇加上各種動物,它以蛇身為主體,接受了獸類的四角,馬的毛,鬣的、鹿的腳,狗的爪,魚的麟和須。這可能意味著以蛇圖騰為主的遠古華夏氏族、部落不斷戰勝、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圖騰不斷合併其他圖騰逐漸演變為“龍”。

與龍蛇同時或稍後,鳳鳥是中國遠古文化的另一圖騰符號。與人面蛇身一樣,“人面鳥身”,“五彩之鳥”在《山海經》中亦多見。五彩之鳥大約就是卜辭中的鳳。

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麐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說文解字》)

龙飞凤舞

-鳳鳥紋石拓片-

正如“龍”是蛇的誇張、增補和神化一樣,“鳳”也是鳥的神化形態。它們不是現實的對象,而是幻想的對象、觀念的產物和巫術禮儀的圖騰。

以“龍”、“鳳”為主要圖騰標記的東西兩大部族聯盟,經歷了長時期殘酷的戰爭、掠奪和屠殺,逐漸融合統一,最終形成了龍鳳呈祥的大格局。

龍飛鳳舞,也許這就是文明時代來臨之前,從舊石器漁獵階段通過新石器時代的農耕階段,從母系社會通過父系家長制,直到夏商早期奴隸制門檻前,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飛揚著的圖騰旗幟。

它們是原始藝術—審美嗎?

是,又不是。

審美或藝術這時並未獨立或分化,它們只是潛藏在這種原始巫術禮儀的圖騰活動之中。

追溯到首飾起源,早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對形體形狀已經具備初步的感受。到了山頂洞人,就出現了所謂的“裝飾品”:裝飾品中有鑽孔的小礫石、鑽孔的石珠、穿孔的狐或鹿的犬齒、刻溝的骨管等。所有的裝飾品都很精緻,且所有的穿孔,幾乎都是紅色,好像他們的穿戴都用赤鐵礦染過。

國人為何自古喜歡紅色?不得而知。

但可以推測的是,紅色對於原始人群,已不只是對鮮明奪目顏色的動物性生理反應,而是紅色在想象中被賦予了獨有的觀念意義。如果說工具是物質生產的產物,那麼裝飾已是帶有精神生產和意識形態的產物了,這種原始物態化的活動正是包括了宗教、藝術、哲學等人類社會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築。

龍鳳圖騰,所代表的是一種未分化的、混沌的統一體,後世的歌、舞、劇、畫、神話、咒語、宗教、藝術、哲學均糅合於其中。你不能藐視那已成陳跡僵硬了的圖像輪廓,你不要以為那只是荒誕不經的神話故事,你不要小看那似乎非常冷靜的陰陽八卦,想當年,它們都是火一般炙熱虔信的情感、信仰與期望。

龙飞凤舞

-龍飛鳳舞 · 項牌-

龙飞凤舞

-龍飛鳳舞 · 耳飾-

龙飞凤舞
龙飞凤舞

-龍飛鳳舞 · 戒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