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吃意大利麵,醬汁是不可缺少的!搭配醬汁的原則是越細約窄的面體適合清爽型的醬汁,而越粗越厚的面體則適合稠厚的醬汁。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說到醬汁,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番茄醬,其實,番茄醬算是小字輩,因為亞平寧半島上原本沒有番茄,16世紀初,番茄才傳入歐洲,並一直被當成有毒的觀賞植物,直到17世紀末,意大利拿波里地區才開始用番茄醬拌意大利麵。即使是番茄醬,也有各種各具特色的演變…意大利家庭式的濃郁番茄醬和法國人繁複精緻的番茄醬,口感亦有明顯不同,咱們接下來就聊聊意大利麵的醬汁!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Sauce tomato-

紅醬(番茄醬)

番茄醬絕對是意麵的經典伴侶,洋蔥、大蒜炒香,加入番茄燉煮成糊,用海鹽、牛至或羅勒調味,裝盤擦上幾絲奶酪屑即可,正統的番茄醬,連番茄的品種都有嚴格要求,一定要用意大利的San Marzano番茄才對味!法國人做番茄醬,是將清炒過的洋蔥、胡蘿蔔、培根與番茄碎一同熬煮,用高湯與香草束(bouquet garni)增添香味,在番茄軟爛後,取走香草束,再用食物磨(moulin à légumes)絞碎,加入番茄湯,再次燉至濃稠,逼格滿滿啊!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派生:Vodka Sauce 伏特加醬,是在傳統番茄醬基礎上加入大蒜、紅椒、墨西哥青椒、奶油,使其呈現出豪邁奪目的鮮橙色,隨後加入伏特加烈酒,逼出番茄香氣,而酒精則在高溫中蒸發,留下伏特加的回味。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派生: Miso Tomato Sauce味噌番茄醬,在熬煮過程中加入了日式赤味噌和香茅草,味覺更有層次感,比較適合亞洲人的口味。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Sauce Béchamel-白醬

白醬的基礎配料非常簡單,只有黃油,低筋麵粉,鹽,黑胡椒,牛奶或奶油,製作也很方便,唯一的要點在於溫差:黃油和麵粉攪拌而成的白麵胚(roux blanc)放涼後,再與煮沸牛奶混合,或者冷牛奶與熱面胚攪拌,兩者溫差能使它們充分融合,達到最大的順滑口感。白醬適合與海鮮,培根或雞鴨肉搭配,當然,也能撐起一盤意大利麵,吃的時候依據個人口味添加一點碎帕瑪森…贊!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派生:Alfredo Sauce 奶油乳酪醬,是美國人特別喜愛的一種醬汁,用帕爾馬乾酪和黃油調製而成,柔滑香濃;有些廚師會在奶油乳酪醬的基礎上加入麵粉、蛋黃之類,調製出更加濃厚穩定的醬汁。如果在意大利點這種醬,很多時候waiter會給你蒙圈的表情!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Squid-Ink Sauce黑醬

與白醬形成鮮明對比,是以墨魚汁製成的醬汁。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Pesto 青醬

以羅勒(basil),大蒜,松仁,橄欖油和帕瑪森芝士製成。比起番茄醬,青醬其實更富有傳統的地中海風情,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由於含有大量橄欖油,有助於隔絕空氣,青醬在冰箱裡可以保存很久,是夏天吃意大利麵的絕配。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派生:牛油果羅勒醬,與傳統青醬相比,用牛油果代替松仁,帶來綿密柔滑的口感,又混入檸檬汁,非常適合製作夏日沙拉大餐。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Tuna and Egg Sauce雞蛋吞拿魚醬

將熟雞蛋切碎,與罐裝吞拿魚混合,加入等量蛋黃醬、適量鹽和黑胡椒,拌勻就好,但切記要等意麵稍微冷卻之後再加入。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Tartufo松露醬

非常昂貴醬料,口感濃郁,營養價值高,堪稱麵醬裡的勞斯萊斯。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高手在民間! 在意大利的不同地區,還可以發現很多獨居地方特色的意大利麵醬汁…西西里島盛產海鮮,就以新鮮魚蝦為配料,加入奶酪熬製成醬料,海鮮的鮮味加上奶酪的奶香,加熱後鮮香四溢…波隆那地區的波隆那肉醬,是以肉和蕃茄為主原料製作的醬,它的特色是在主要的制醬食材裡,加入了洋蔥、蒜末、芹菜、胡蘿蔔和肉桂…意大利北部的波倫尼亞的麵醬,裡面添加了北部地區特產的帕爾米加諾奶酪,這種奶酪味道比較厚重,但又不會特別膩…以大量番茄,加上肉排、牛肉和紅酒熬煮的那不勒斯肉醬…以綠橄欖粒和黑欖粒做的橄欖醬…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怎樣恰到好處的煮意大利麵?意大利麵包裝上的數字是幾個意思?吃意大利麵的腔調是什麼?…敬請關注ACPN“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系列分享

*N Li,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物科學博士;國際標準學會食品專業委員會委員; 加拿大註冊執業營養師公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曾於Unilever Colworth研究中心從事茶葉功能性成分研究 、曼徹斯特大學從事蛋白質合成研究,現任職知名國際公司,專注生物技術在烘焙領域的研究與開發。

意大利麵的那點事兒(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