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幻出六道依正,當知本自不有——《地藏經綸貫》參學(25)

無明幻出六道依正,當知本自不有——《地藏經綸貫》參學(25)


《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青蓮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

淨空法師  1998年宣講於新加坡淨宗學會


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們講經註疏,在未講經文之前一定先要將全經的大意,給聽眾做一個概略的介紹。這種介紹古人用的名詞很多,我們最常看到像天台家講的“五重玄義”,賢首所說的“十門開啟”,都是經前的介紹,這也有稱之為綸貫。我們在此看到的註解,是康熙年間青蓮法師,法名靈椉。諸位在這裡可以看到這個“椉”是古寫,現在不是這個寫法,就是大小乘的“乘”。他用的是綸貫,也是這個性質。我們仔細看綸貫的內容,它裡面包含了天台家的五重玄義,而比五重玄義的內容更為豐富。


承前:【三千不出一念法性,三千不出一念無明。今家釋華嚴心造之文有二,一約理,造即是具。二者約事,即三世變造等。】


【無明體相,本自不有,妄想因緣,和合而有,不善思惟心行所造。】

『不善思惟』,就是前面講的你不會看、不會聽,所以才造成現在這個樣子。六道輪迴、五濁惡世怎麼來的?就是這些眾生“不善思惟心行所造”。妄本來沒有,妄是不覺,不覺就是無明,無明就是不覺。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明白的指示我們:“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兩句話說得好。本覺是什麼?是自性,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這是本有的,前面跟大家講“理具”,理是講自性,具是本來具足。妄是講無明、不覺,本來沒有。這兩句話給我們修學的人,建立了很大的信心,本有的決定可以證得,本來沒有的一定可以斷掉,對於我們斷妄證真建立了信心。

不覺,本無的不覺從哪裡來的,什麼原因來的,幾時產生的?這些問題,自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問過,佛經上有沒有答案?有。這些問題在楞嚴會上,富樓那尊者就曾經問過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的第四卷,世尊告訴富樓那尊者:“無明從哪裡來的、無明怎麼來的?”世尊只說了八個字:“知見立知,是無明本。”這兩句話解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懂不懂?你如果要是真懂,你的無明就破了,你就明心見性,一句話就把你點醒。可是這句話,我們念上一千遍、一萬遍還不懂,為什麼不懂?你不善思惟,你錯用心。什麼叫知見?什麼叫立知?我們睜開眼睛,外面境界相看得清清楚楚,這是知見,雖看得清清楚楚,心裡明明白白,這個時候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不是說我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什麼都不知道,你睜開眼睛,你什麼都不知道嗎?什麼叫立知?稍稍一起念、一動心,就叫立知,世尊說那就是無明。

所以才告訴你“無明無始”,你問無明什麼時候起來的?無明無始,沒有開始。如果要有始有終,那就真的變成事實。沒有開始,這就是假的,是妄想。你要說無明幾時起來?佛給你講無始無明,沒有開始,就在現前這一念。你一念有意:“我看見了”,這就是無明,“我知道了”,這就是無明,你就被無明煩惱覆蓋住。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也說我見到了、我聽到了,這個話是隨順眾生說的。所以佛說法是以二諦而說,隨順眾生的知見;你們說這個身是我,我也說是我,是隨順你們說。你們執著這個身是我,佛絕不執著這個身是我,佛是以什麼為我?盡虛空遍法界是我。所以說隨順眾生的執著而執著,隨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才能跟眾生交流。這是假話,不是說真話,世尊以二諦說法就是半騙半真,用這種方式引導你從虛妄見到真實,這是佛的善巧方便。

如果是真的,完全用純真,不用一點虛妄的方法,不用俗諦,完全用真諦,沒有話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是真的;不但一句話沒有,一個念頭都沒有,這是純真。佛是恆住真實,不但是究竟圓滿的佛恆常住在一真裡面,一真就是心行處滅、言語道斷,佛跟佛見面一句話沒有說,那是真的。無量智慧、無量功德圓滿具足顯現,誰懂?所以佛一定要隨順眾生,以世俗諦與真諦相結合、相融化,用這種方法來幫助十法界的眾生悟入諸法實相,這是諸佛如來大慈大悲。我們看《華嚴經》講的華藏世界,看往生經裡面講的極樂世界,看到這些諸佛菩薩他們生活多彩多姿,多彩多姿從哪裡示現出來的?在虛空法界為一切眾生,這個眾生就是十法界裡面的眾生,現無邊身,說無盡法,多彩多姿是從他對十法界活動裡面看到。雖然活動從來沒有止息過,他的心永遠安住在一真之中,種種活動隨緣而已。他是不變隨緣,從來沒有動過念頭,真的於一切法裡面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諸佛菩薩,經上講這是遊戲神通,這是大自在、大圓滿。我們曉得菩薩是用什麼心,我們今天用的心跟他恰恰相反,我們不善用心,不知道事實真相。

『妄想因緣』,就是說分別執著。我們今天是隻知道妄想因緣,以為這個東西是我們的真心,而把真心忘得乾乾淨淨,完全不能體會,完全不能覺察,不知道妄依真起。你沒有真心、沒有自性,你的分別執著從哪裡來的?我們講分別執著這個意念,這意念從哪裡來的,依據什麼而起來的?能夠有這個想法就叫回光返照,佛家講回頭是岸。一回頭去找,我現在執著分別,我分別從哪裡來的,我執著從哪裡來的?你就找這個,這叫回光返照,這一找,找不到了。

這就是慧可跟達摩祖師一樣,慧可心不安,現在心不安的人太多了,求達摩祖師給他安心。現在達摩的造像,造像中有一隻手伸著,那是什麼?那就是對慧可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慧可從這一句話迴光返照,我的心不安,心在哪裡,為什麼不安?去找,找到最後找不到,覓心了不可得,你叫我去找心,我找不到。他比阿難高明,阿難胡思亂想,還說在內、在外,亂七八糟去找,慧可比他高明,慧可說覓心了不可得。這就是到了開悟的邊緣,所以這一句話點醒他,“我與你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他就恍然大悟了。阿難就沒有到開悟邊緣,阿難是胡思亂想,差得遠之遠矣!到覓心了不可得的時候是到了邊緣,這一點就點破了,這就是宗門講的見性,成為禪宗二祖。

我們今天所欠的功夫是沒有回頭,然後你才曉得參禪要回頭,學教也要回頭,唸佛也要回頭,你不回頭你永遠不能開悟。大勢至菩薩,在《唸佛圓通章》裡面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回頭。觀世音菩薩修學的方法,“反聞聞自性”,反聞是回頭。用的耳根聽到外面聲音,回過頭來去找,能聽的是什麼?這樣才能見性,反聞才能見到自性。我們今天聞是專門緣外面,想想我看見了什麼,我聽見了什麼,愈想愈迷惑,愈想愈錯誤。由於錯誤的知見,產生錯誤的行為,造口業隨便批評人家,身業是隨便侵害別人,我們看錯想錯了,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感受得三途的苦報,都是由於不善思惟心行所造。

由此可知,不但六道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六道、十法界都是唯識所變,都是無明幻化,是《金剛經》講的“夢幻泡影”。佛講的話沒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絕非真實。佛法講真妄,它的標準是訂在凡是有變化的就是假的、就是妄的,永遠不變的那是真的,是以這個標準來說真妄。虛空法界剎那不住,它是變化的,這個意思在大經裡面講得很多很多。所以現象是無常的,我們一定要懂,它不是常住的。但是任何一個妄相都是真妄和合,離了真,哪來的妄?離了真沒有妄,所以妄一定隨著真,妄決定不離真。古人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這個比喻好,他用金比喻真、比喻自性,用器比喻一切現象。我們到一個金店裡面參觀,用金製造的這些器具很多,幾百種、幾千種,每一個款式都不一樣。凡夫著了妄相,這是鐲子、那是項鍊、這是戒指,著了相。會看的人在相上看到性,他看到的是金,物像再多隻有一個金,他看到金。他看到金,有沒有壞相?沒有壞相,並沒有把這些相破壞才看到金,在相上就看到金,知道這是真妄和合。

修道人,見性的人,事事物物裡面都見真性。在有情眾生,我們今天講凡夫,現在講動物,在一切動物裡面,見到這些動物的自性,經上有的時候講佛性,自性就是佛性。他有佛性,他怎麼不是佛?所以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他的自性跟一切諸佛如來的自性無二無別,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見性、聞性,跟釋迦牟尼佛的見性、聞性,跟阿彌陀佛的見性、聞性,跟毘盧遮那佛的見性、聞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那怎麼不是佛?所以《華嚴經》與《圓覺經》都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無量壽經》也說:“一切皆成佛。”他本來成佛,不是什麼時候才修成佛。

在無情眾生裡面,你有沒有看到法性,我們這一片紙張,它是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我們從這些地方去體會,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體會,不斷體會,總有一天豁然悟入,你真的見到了。非常可惜,凡夫可憐,業障習氣深重,不會用功,不能在一切眾生、一切幻相里面見真性,而變成什麼?在一切現象當中見是非人我,裡面起貪瞋痴慢,這就是不善思惟心行所造。

“不善思惟心行所造”,這是講六道輪迴眾生,你為什麼會有六道,你為什麼不能出離六道,你為什麼過得這麼苦?八個字說盡了。所以會用功的人,才懂得六祖惠能說得沒錯,“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會用功的人,真正善思惟的人,真正會用心的人,不見世間過。不但不見世間過,他見到世間一切,都是真如自性無量智慧德能圓滿的流露。所以會用心的人是入佛境界,不會用心的人是入魔境界。境界裡面無佛亦無魔,佛跟魔是你自心變現出來,會用心的人就是佛,不會用心的人就是魔,外面境界哪有佛與魔?沒有。我們修學大乘,如果連這個意思不能體會,你的功夫如何得力?

無明幻出六道依正,當知本自不有——《地藏經綸貫》參學(25)

【無明幻出六道依正,當知本自不有,無明所為。】

我們看這一句,這是把六道輪迴的真相為我們說出來。我們現在住在六道里面,『當知本自不有』,六道本來沒有。“六道”是什麼?作夢。六道是做惡夢,我們在搞輪迴就是在做惡夢,佛菩薩是從夢中醒過來,我們迷惑顛倒,在夢中沒有醒過來,繼續在作夢。這個夢從哪裡來的?『無明幻出』,幻是夢幻泡影,無明就是對事實真相完全不知道。隨著你的無明,無明很可怕,不瞭解事實真相,於是在這個境界裡面就起了妄想分別執著,隨順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就做錯事。世間人第一個錯誤,就是認為自己根身是自己,從這個錯誤的認識,就連續不斷一直錯下去。

“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防範侵害……”,愈想就愈錯,愈做就愈錯,於是鑄成了大錯,你的生活圈子就愈來愈小。最小的圈子是阿鼻地獄,《地藏菩薩本願經》上告訴我們,阿鼻地獄裡面你所感受到的就是一個人,無間地獄。地獄多大?你的身體多大,就剛好這個身體跟地獄一樣大。地獄裡所有的罪刑統統一時都要受,這是什麼原因?自私自利到了極處,一個人都不能容,這是阿鼻地獄。我們細想這個現象,這個現象全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都是你自己錯誤的觀念變現出來的。自性清淨心中沒有這些東西,是妄識變現的,無明是妄識。六道里頭正報是身,依報是生活環境,全是假的,你如果真正知道是假的,是無明、是幻想,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的,你要真正瞭解這個事實真相,在六道里面生活,你很自在。為什麼?再不執著分別,一切隨緣,隨緣就得大自在。你說打妄想要儘量保護自己,你能不能保護得住?保護不住。這是假的、空的,你保護它幹什麼?

世間人迷惑顛倒,以俗諦來說,俗諦就講因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遭惡報,這是六道里面天經地義的真理。所以覺悟的人,在六道行善,知道虛空法界跟自己是一個共同體。今天有人提出一個生命共同體,他哪裡知道什麼叫生命共同體?話他會說,意思他不懂。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換句話說,利益一切眾生就是利益自己,傷害一切眾生就是傷害自己。所以傷害一切眾生,你還沒有覺悟的時候,你墮三途六道,你能夠幫助一切眾生,你果報在三善道,我們為什麼不去幫助一切眾生,而去傷害一切眾生?世間確實有一些野心家,想在這個世界稱霸,統治這個世界,他能不能做到?決定不能。有沒有真正統治世界這個人?有,佛經裡面講轉輪聖王。鐵輪王統治一個星球,銅輪王、銀輪王、金輪王,佛經裡面講金輪王統治一個星系,那是人,不是神。他用什麼來統治?用十善業道。自己修十善,勸人修十善,行善才能有這個果報,造惡不行。 我們應當要存大慈悲心、佈施恩德之心。

底下講六道的差別,都是“從一念無明心出”。大師以此為教體,意思就是告訴我們,過去我們迷了這樁事情,現在從迷開悟,就在現前自己生活環境當中學習善思惟。什麼是“善思惟”?我們的想法看法與事實真相相應,這就是善思惟。能將事實真相說明白、說透徹,確實是大乘佛法。

這段是講地藏本識,也就是地藏菩薩存的是什麼心,地藏菩薩用的是什麼心?地藏菩薩幫助六道眾生,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對於自己一絲毫的要求都沒有,地藏菩薩並沒有要求這些眾生感激他,也沒有要求這些眾生報答他,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條件,無條件的愛心,無條件的佈施,無條件的教化。他只有一個願望,希望眾生個個都開悟,個個都成為菩薩,個個都作佛。菩薩用的是這個心,菩薩存的是這個心,我們要明瞭,應當要學習。這一段我們簡單就介紹到此。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無明幻出六道依正,當知本自不有——《地藏經綸貫》參學(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