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素材」诗写中秋1


「诗词素材」诗写中秋1

「诗词素材」诗写中秋1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这首诗是初唐人李嶠所作,是最早的中秋咏月诗。诗的大意是说,圆圆的明月跃上寒空,大家都说四海之内处处银辉洒地,但又怎知千里之外有无风雨交加、阴霾布空的地方呢?诗句字面写中秋夜月的清圆玉润,也隐含作者对远处亲人的遥念:他担心对方住处天气欠佳,不能在佳节观赏到那可爱的明月。

注:圆魄,指中秋明月。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中秋明月普照万里大地,那皎好洁白的月光正如同我对友人的一片悠悠深情。一年之中今晚的月光最为明净澄澈,我对友人的情感今日也倍觉不能平抑。诗句写作者中秋之夜对月怀友的景况,借用通感手法把友情描摹得动人心曲,极富感染力。

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

映水金波动,衔山桂树生.

千家万户共赏明月,在夜空下时间既久,不禁人人被露珠打湿了衣裳。万里天宇均笼罩在一片银白的世界里,觉得天幕是这样的清明。月光倾洒在水面上,波光涟涟。明月快要落在山后了,隐隐约约还能看到月中的桂树树影。诗句写中秋夜晚千家共赏中秋月的习俗,又描绘了中秋月色的可爱迷人。

合望月时常望月,分明不得似今年。

仰头五夜风中立,从未圆时直到圆.

诗句写诗人同友人从八月十一至八月十五连续五个夜晚赏玩月色的盛况,反映了中唐时期观赏中秋明月的习俗形成初期的某些游移性。诗的大意是:该赏月的时候就要赏月。显然,今年的赏月规模要超过往年。我们几个人连续五个夜晚站立在秋风中仰望明月,从八月十一月未圆时,一直赏玩到八月十五月圆的那一天。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在庭院当中,月光满地,树上栖息着乌鸦。冷冽的露水悄悄地下落,打湿了树上的桂花。这里描绘了中秋月夜的景色。“白”字贴切而形象地展现出月光的皎洁、明亮。明月、桂花虽为美景,但冷露、乌栖,却给人以凄清之感,暗寓诗人佳节怀友之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两句诗是写中秋月夜的名句,得以广泛的流传。诗意是:今夜中秋朗月如此晶莹明彻,普天下人谁不举头仰望。该有多少不得与亲戚友朋相聚合的人悠悠而生思念之情呢。诗句写作者中秋夜望月怀友,是广为传诵的名作。但全诗并无一字叙写己之思情,却问“秋思在谁家”,此明知故问的手段,实在高明。同其他中秋诗相比,也高过一筹。

坐爱圆景满,况兹秋夜长。

寒光生露草,夕韵出风篁。

端坐在中秋月轮之下,满地是人影、树影、花影、多么令人惬意的中秋月色,叫人喜爱不尽,赏玩直至更深时分。近处细草上已结满寒光闪烁的清露,远处传来秋风吹拂竹林发出的飒飒声响。诗句写中秋月夜时的大自然的生机。

注:景,即影。篁,竹林。

近看江水浅,遥辨雪山重。

万井金花肃,千林玉露浓。

在中秋月色的映照下,近处的江水蒙上一层朦胧的银辉,仿佛浅了许多;远处的雪峰由于涂上溶溶月色的莹光,似乎雪更厚更多了。人烟稠密的地方,栽满了金菊,在飒飒秋风中傲霜挺立。山林深处,寒露打湿了林叶。诗句写中秋月色遍照江河山林、村巷人家的景象,弥漫着浓重的秋气。

注:万井,指人烟稠密的地方。

清景同千里,寒光尽一年。

竟天多雁过,通夕少人眠。

此诗诗题为《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前字》,此外,尚有柳公绰的《和武相锦楼玩月得浓字》、张正一的《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苍字》等诗,均是武元衡及其友人共同赏月时所作,这说明中唐时文士已有相聚赏月赋诗的习俗。此诗意为:千里之遥,清光处处相同,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来临。夜空明彻,可以清楚看到一群群大雁飞过。因思念远方亲朋,竟整晚不睡。

注:景,同影。竟天,满天。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天空没有一丝薄云,也看不见银河。明月洒下万里清辉,习习清风微拂。诗句描绘了中秋佳节的美景。你看,薄云四卷碧空无云,皓月舒展光波,轻风掠面。何等明洁宜人。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一年之中今天晚上月色最明,可是我的命运坎坷,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这怎么叫人能对月开怀畅饮呢!为了不辜负这良辰美景,还是强压着悲痛把这杯酒喝下去。诗句写作者危苦的贬谪生活,并对获赦时仍受到压抑表示愤懑。此三句句句用韵,愈显其悲哀之情不可释。

注:明,指月。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对日犹分势,腾天渐吐灵。

三秋正中的八月十五夜月,今晚从东海上冉冉升起。它光照万里海域,气势几欲与太阳出海时相同;腾身跃上中天,更不断向大地放射光辉。诗句写中秋夜月海上升腾时的浩大气势,表明作者对它的无限喜爱之情。

注:端正月,指中秋月。东溟,东海。灵,此指月光。

「诗词素材」诗写中秋1

「诗词素材」诗写中秋1

「诗词素材」诗写中秋1

原创首发:现代诗3-5首;古韵10首以上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诗词素材」诗写中秋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