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審真要取消論文?這些人急了

職稱評審真要取消論文?這些人急了

寫論文

論文,是一個讓多少人既頭疼又無奈的字眼。曾幾何時,作為專業技術人員評職晉級的必要硬件,論文影響和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這幾年,隨著職稱制度的改革,不再將論文作為職稱評價的限制性條件。

一時間,職稱評審告別“三唯”( 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時代成為互聯網上的熱詞。

論文,到底是隻什麼“鳥”,讓人如此歡喜如此憂,評職與論文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關聯,一篇篇看似不起眼的論文,到底有多重要?

評職稱需不需要論文?

近年來,儘管國家已經陸續對職稱論文鬆了綁。今年1月8日,新華社發佈中辦、國辦《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將破除“唯論文論”。

“將改革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對論文、科研等不再作硬性要求,而可用能夠體現專業技術工作業績和水平的工作總結、教案、病歷、技術推廣總結、工程項目方案、專利成果等替代”。

在這份文件中,並沒有出現“職稱評審將取消論文”的字眼,文件中“對論文、科研等不再作硬性要求”的表述,只是表明國家正在建立多元的更為科學的職稱評審標準和考核制度。


“職稱評審取消論文,是對國家職稱改革政策的誤讀。”北京青年學者石偉達說“建設良好的學術環境,構建多元的技術人才評價體系,才是建立科學而公正的職稱評審制度的根本。”


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也曾說過:“如果把(論文)這些硬指標取消了,那是不是就完全成了領導說了算?”雖然在中央層面已經做出了調整,但是具體實踐中卻很難落實,如果取消了論文的標準,而職稱評審制度沒有進行相應的改變,後果可能更為不利。


《教師報》裡有一篇文章直言“評職稱,不能讓論文走開”,把論文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一個條件,是對教師的一種鞭策和鼓勵。論文寫作的過程,就是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的過程;論文的質量與數量,衡量著一名教師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水平;一個沒有相應教研能力與表達能力的教師,自然不是稱職和優秀的教師。


浙江省人力社保廳專技處處長程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說:很多(媒體)頭條標題打著‘評職稱不再要求論文、外語、計算機’,乍一看很醒目,其實是錯誤的,《意見》中是說對論文、外語、計算機不做統一要求,不是一概不要,也不是統統都要”。程爽認為,全面實行分類評價,就是改變“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標準,引導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迴歸本職,有些需要用到論文、外語、計算機的崗位還是會做要求。

哪些人需要發表論文?

職稱評審真要取消論文?這些人急了

學術論文是專業技術人才展示其工作能力、業務水平、科研成果的最佳形式,是對自己階段性科研工作的盤點和總結。從我國目前實際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類:

  • 專業研究機構的科研工作者
  • 高校教師與科研人員
  • 需要技術認定評定的各行業專業人員
  • 在校博士、研究生
  • 優秀本科畢業生等

推行代表作制度,重點考察研究成果和創作作品質量,這實際上是對職稱論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學術期刊主辦單位,也會加大論文發表審核力度,嚴把學術質量關。真正做學問的人總是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發表和認可,因為無論什麼時候,一篇優秀的論文都是檢驗一個專業人才學識、能力的重要憑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