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不盡的夕口禾刀,道不盡的悲歡離合

對於人性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幾千年,現在仍在繼續。這是一種無聊的爭論,但又不能置之不理。

在論述人性之前有必要先討論兩個詞:智性和智慧。

智性是有機體的本性,其浩瀚悠久根本無法洞見,人類的智慧充其量只是發現了其滄海一粟而已。 智性的特徵主要有:協調、保存、延續、有序、漸進、全息、融入、……這些特性體現了與有機體的一體性。它和智慧的不同就像一個人的全身所有細胞和大腦掌管思維的部分之間的區別,那一個更重要根本無需解釋。

數不盡的夕口禾刀,道不盡的悲歡離合

智慧是意識覺醒的產物,有人可能要反對。說那豈不是連動物也有智慧了,它們都覺醒了嗎?呵呵,這真是諷刺!是嗎。沒錯,事實就是如此。區別只存在於覺醒後意識所獲得的空間的向度不同而已,人類的意識擁有更深刻、更廣闊的域。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使我們可以不那麼自大,也許這很好。

數不盡的夕口禾刀,道不盡的悲歡離合

智性和智慧同屬於有機體的功能,而智慧則屬於剛剛進化出來的年輕的功能。智慧是一種洞見,具有間接性、跳躍性、概括性……它的這些特性顯然具有分離的特徵。我們還處於嬰兒階段,最好別急著使用這樣一個功能強大但陌生的工具來指導人類的生活。我們需要耐心,就像對待嬰兒一樣。慢慢了解智慧,慢慢習慣智性。一點一點嘗試著發展它們,否則失控將是必然。

數不盡的夕口禾刀,道不盡的悲歡離合

人性以有機體本性為基礎,漸漸發展出具有生物族群性的特點。 人性是複雜的,不能簡單定義。我們觀察到的人性通常是個體於情境運行的結果,它為我們提供了觀察人性運行的可能。

比如說人性之善、惡。善和惡,是一對人性面向的定義,但是它掩飾了定義它的維度。我們得承認善惡是同一維度的兩極,由於在文化層面專門挑揀代表極性的範例致使善惡被割裂的看待了。即使這樣,我們仍然可以嘗試著將善代入到惡裡面。先找一件你覺得惡的事情,去評判它,定義它的惡性,看看是否真實。

數不盡的夕口禾刀,道不盡的悲歡離合

現在你大概認同了對該事件的定義,那麼它就是惡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是否還向當初那樣強烈的認同那個定義嗎?即使你不否認,但是你總覺得有那麼一絲的鬆動,這就是空間感。當內在出現認同不確定的時候,就是又增加了一些空間感,只是在此空間還沒有其它的事物出現。慢慢的當初那個事情離生活越來越遠,它的意義、體積也越來越小,這就意味著空間越來越大了,漸漸的在不撤除認同惡的同時也能看到那麼一點點善了。因為善一直就在那裡,只是當初自己因為認同於惡,就將自己的覺受限定於惡中,而無法超越,更不能獲得容納其它可能的空間,於是善在你的世界裡就無法出現。

數不盡的夕口禾刀,道不盡的悲歡離合

討論性善還是性惡是多餘的,研究善惡的運行機制卻顯得非常必要。善與惡服從於有機體本性,也就是智性。它們被牢牢的的限定在生物生存條件的閥值之內,成為一個人性因子。閥值的上限是種群延續面向善,閥值的下限是個體延續面相惡。談到閥值就表示那是極端情況,也就是說在普通情況人類個體是中性的,他們通過內在感受隨時調整趨向。隨著社會規模的不斷擴大,人類個體貌似演變成了社會的依附品,但這不是事實,真實的情況社會由人組成,因此人是主體,社會是組織形式。

數不盡的夕口禾刀,道不盡的悲歡離合

到了今天,人類的活動豐富多彩,我們可以去做太多的事情:社會活動、科技活動、醫學活動、軍事活動、政治活動、娛樂活動……根本說不完,但它們都是為了生命活動服務的。否則它們的意義何在呢?這一簡單的事實真的被人類大眾達成共識了嗎?當然沒有,恰恰與此相反,生命正在被無限的浪費著。這種蓄意削弱個體價值、製造分裂的行為模式,導致了眾多人類深深的陷入否定之中,他們對人性持基本的否定態度,但永遠無法堅定……

數不盡的夕口禾刀,道不盡的悲歡離合

面對世界的方式基本分為:肯定、否定、接受、逃避、臣服。肯定否定屬於思維(智慧)把握世界的方式,看似客觀實則具有強烈的主觀性,這是脫離客體的瘋狂,這是製造極端的原動力,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用錯了它,思維(智慧)是認識瞭解世界的工具,僅此而已。接受逃避屬於本性(智性)把握情境的方式,它看似低級,卻很好的解決的大部分問題。但如果這樣,人類又無法向更深刻的洞見探索,於是帶著覺知,不評判的讓這四個極性因子共存,臣服已成必然,這就是臨在、超越等等的大門。

數不盡的夕口禾刀,道不盡的悲歡離合

現在我們基本知道了惡是怎樣產生的,惡始於分離。行為與生命活動分離、智慧與客體的分離、本性與主體的分離、責任與權利的分離……真的不想在枚舉了。 惡導致毀滅,但必然物極必反,善油然而生。惡,是生物斥力(基本力)的病態表現。我們討厭惡,是因為它斷絕了個體需要依附的需求,逼迫個體獨立。被強迫總是令人不快的,那是因為人類個體被動的太久了,沒有強迫驅力你們還能幹些什麼呢?我們可以直視人性之惡,甚至直擊它,但永遠不要想著消滅它,它是無辜的,錯在我們。看到惡的可愛,惡的功效,也許它就不太容易發展為病態了,也許這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