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散木《篆刻学》论青田石

按:《篆刻学》是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邓散木先生根据几十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心得和经验。书中论书印章源流,篆刻流派、章法、刀法,详实扼要,颇具独到见解。同时,

这部著作是以作者手稿影印出版,作为书法家的邓散木,全书以劲秀的小楷抄成、一丝不苟,堪称一件极佳的书法作品。

《篆刻学》分上编、下编两个部分,上编主要讲述篆文、印式、篆刻流派、边款等,下编分篆法、章法、刀法、杂识、 参考等章。其中,下编第四章“杂识”第二节“印材”,依次列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及多种杂石,彼时巴林石尚未作为篆刻用石大规模开采,故未在列。“印材”一节先论述石印源流,而在印石品类中首列青田石,述其产地、品种,共列出十二种青田石。手稿上有删改痕迹且部分略显模糊不清,故本文文字内容以原作小楷手稿为准。

从今天来看,《篆刻学》中关于青田石的内容并不全面,作为邓散木先生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讲授金石篆刻的“课徒稿”整理而成的著作,固然有其时代和专业的局限。作者将青田石列于众石之首,可见在彼时的篆刻界,青田石是篆刻家广泛采用的上佳印材。

《篆刻学》下编第四章第二节

邓散木《篆刻学》论青田石

古时印材多用铜,尤精者则用玉,或有用金银者,以别品级贵贱耳。及元代王冕元章,始以花乳石作印,一时文人以其易于受刀,竞相采用,于是石印始大昌于世。兹先言石选,而以其杂材坿述于后:

邓散木《篆刻学》论青田石

一、青田石。

青田石,产浙江处州青田县,在县治东南,山口、图书山、方山、岩垄、白垟等处及西南之季山、风门山。多夹顽石而生,难得大块,石理细腻,温润易刻,有黄白青绿黑等色,皆以冻为贵。(所谓冻,谓其石质细腻透明。)其类别如下:

邓散木《篆刻学》论青田石

1.灯光冻:微黄,纯洁,半透明,坚緻细密,价等黄金,为青田最上品。

2.鱼脑冻:青白,半透明如玉。(处州松阳亦产之。)

3.田白:纯白如玉。

4.墨田:纯黑色。

5.酱油冻:褐黄,或深黄带灰色,俗称牛角冻。

6.松皮冻:含红黄黑班(应为:斑)纹。性坚。

7.松花冻:同上。

8.白菓冻:绿色带微黄,纯净如煮熟龙眼。

9.薄荷冻:绿色匀润微带青灰,俗又称梅根。

10.紫檀冻:产季山,紫色带微黄半透明。

11.风门蓝:产风门山。含蓝钉蓝带,质粗不适刀锲。

12.封门青:亦产风门山。青色,半透明。

二、寿山石。

三、昌化石。

四、杂石:依次列举:大松石、莆田石、楚石、宝花石、莱石、大田石、朝鲜石、煤精石、阴洞石、辽石、闽清石、延平石、古田石、绿松/矿石、永福晶、广石、房山石、丰润石、湖广石。

邓散木《篆刻学》论青田石

石不论何产,皆以老坑为佳。以石中含有水份,出土既久,水份渐去,石之坚度亦随以增强,故篆刻家多爱重之;即光泽亦老坑为佳,则入世久,经无数人之擵挲把玩,精气内敛,斯英华外发也。新坑则其质輭(按:音义均同“软”)嫩,易于腐蚀,刻成用不数年即多勚泐(按:yì lè,磨损开裂),朱文则细者转粗,白文则粗者转细,刀法笔法两失其真。老坑虽亦易于损蚀,然较可持久矣。至若新坑之石而用油浸蜡泽,以求其美,不特矫揉造作,贻笑识者,且故意窒其水份,不令宣洩,抑更有损于石之本质矣。

石印不宜有纽。纽之佳者易损,劣者可厌,可厌则不如无,易损则无可取。故印纽之佳者,只可作为收藏玩好之物,不宜镌刻。诚以良工制纽,亦必惨淡经营,或蹊径天然,巧不可阶;或鬼斧神工,毫发毕现。一纽之成,煞费苦心,刻拓时偶一不慎,或损或折,未免可惜也。

邓散木《篆刻学》论青田石

佳石不易得。石之佳者,色彩光泽炳然可玩,然世之能致佳石者,每喜磨去印文,刻己名号。经过数人,盈寸之石即缩至数分,固不特佳刻之不能保存已也。故周栎(按:清初篆刻家周亮工别号栎园)曰“印章莫过于市石,冻则其最下者,仆蓄老坑最夥,亦复最善,患难以来,尽卖钱糊口,买者欲得吾冻耳,岂知好手镌篆,便亦随之去邪?彼买冻者,即得妙篆,势必磨去,易以己之姓名,故市石之形,百年如故,冻入一家即矮一次,不数十年,尽侏儒矣。仆冻章无一存者,而妙篆反因市石岿然如鲁灵光。君苟爱惜妙篆,当永戒镌冻石,专力于市石可也。”此虽栎园愤语,然有至理存焉。余谓篆刻家如爱惜妙篆,莫如少作姓名印,或以市石作姓名印,佳石镌闲章,庶减石友之灾。至短仅分寸之印材,则佳石仍不妨镌刻姓名,以其不为人重也。


邓散木《篆刻学》论青田石

邓散木(1898-1963)

按:“散木”之名,源自《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邓散木先生化用此典,以无用而得享天年之木自比。

邓散木原名铁,学名士杰,字纯铁,斋名豹皮室、厕简楼,别号有且渠子、一夔、一足、粪翁、厕简子等。长于诗文、书刻,亦能作画。精于四体书,行草书集二王、张旭、怀素之长,旁参王铎、黄道周。隶书曾遍临汉碑。篆书初学《峄山碑》,继杂以钟鼎款识,上溯殷商甲骨文。篆刻初学浙派,后师秦汉玺印,早年得李肃之先生发蒙,壮年又得赵古泥、萧蜕庵两位先生亲授,艺事大进,又从封泥、古陶文、砖文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章法多变,雄奇朴茂的风格。

邓散木《篆刻学》论青田石

邓散木五体书《正气歌》

邓散木先生于1931年至1949年之间,曾在江南一带连开十二次展览,艺坛瞩目,有书坛“江南祭酒”之称,艺坛有“北齐(白石)南邓”之称。在篆刻方面,邓散木(钝铁)与吴昌硕(苦铁)、王大炘(冰铁)、钱崖(瘦铁)合称“江南四铁”。

邓散木《篆刻学》论青田石

邓散木篆刻印蜕

邓散木《篆刻学》论青田石

邓散木诗稿

邓散木先生一生勤于艺事,几十年间,黎明即起,临池刻印,至日出方进早餐,曾手临《说文》十遍,《兰亭》亦临过几十遍,1963年逝世前几天还在伏案工作。曾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写过简化汉字字模,著有《篆刻学》《中国书法演变史》《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草书写法》《怎样临帖》《三体简化字帖》《简化字楷体字帖》等。


往期回顾

出品:东方国石文化产业(深圳)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