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興安嶺概況

大興安嶺是興安嶺的西部組成部分,[1]位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東北部,是內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的分水嶺。

中國大興安嶺概況

大興安嶺北起黑龍江畔,南至西拉木倫河上游谷地,東北-西南走向,全長1200多公里,寬200-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主峰索嶽爾濟山。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主要樹木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紅皮雲杉、白樺、蒙古櫟、山楊等。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大興安嶺位於中國東北(位於東經121°12′至127°00′,北緯50°10′至53°33′。東西橫跨6個經度,南北縱越3個緯度[2]),東與小興安嶺毗鄰,南瀕廣闊的松嫩平原,北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俄羅斯為鄰,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主要山系,南北長約1220公里(一說1400公里左右),是內蒙古高原和松遼平原的分水嶺。[1]

大興安嶺東側的遼河水系、松花江和嫩江水系與其西北側的黑龍江源頭諸水及支流的分水嶺,山脈南段西坡的水注入蒙古高原。

大興安嶺地勢呈西高東低,位於地勢第二階梯東緣,[3]第二梯階第三梯結合部,大興安嶺山脊以東為第三階梯地,以西為第二階梯地。大興安嶺地貌形成具有明顯的不對稱形態。全區地形總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屬淺山丘陵地帶。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平均海拔573米;最高峰黃崗梁,海拔2029米(一說最高峰為伊勒呼裡山主峰—呼中大白山,海拔1528.7米);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瑪縣三卡鄉沿江村。冬寒夏暖,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2.8℃,最低溫度-52.3℃,無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共6張

大興安嶺景區圖冊

形成過程

大興安嶺地區系新華夏系第三隆起代北段之地質帶。上元古代時期,系原始海洋的蒙古海漕,屬早期地質構造中“五臺運動”的產物。古生代時期,在“加里東”地殼激烈運動中,區內出現海陸交匯地層。至石炭紀和二迭紀,經過“海西運動”,海水東洩退出,全區上升為陸地,形成大興安嶺褶皺帶與伊勒呼裡山系雛形,呈北東、南西走向。[2]

中生代時期,侏羅紀後期至白堊紀初期的“燕山運動”,使本區出現強烈褶皺、斷裂和火山噴發,加之西伯利亞板塊與中國板塊擠壓、相撞,大興安嶺褶皺帶進一步上升,形成新華夏隆起帶和階梯式斷裂帶,主軸呈北北東向展布。[2]

新生代時期,早期第三紀大興安嶺隆起帶和區域斷裂帶,繼續穩步上升。受長期侵蝕和剝蝕,出現“興安期夷平面”。“喜瑪拉雅運動”使本區出現新褶皺、大斷裂,火山噴發激烈,出現黑龍江、呼瑪河、多布庫爾河、甘河、盤古河等多處斷裂帶。至第四紀及其爾後,大興安嶺繼續緩慢上升,發育成大興安嶺山脈和斷裂帶及河谷地帶。[2]

大興安嶺溼地風光

土壤環境

大興安嶺地區特有的土壤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含量居全國之首,肥沃且無汙染。[5]大興安嶺為多年凍土帶,處多年凍土帶南部。盤古河以西及河源南向東直線以西為大片多年連續凍土帶,其它為島狀多年凍土帶。[2]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土壤類型主要有:棕色針葉林土、暗棕壤、灰黑土、草甸土、沼澤土。[6]

共5張

大興安嶺

地質地貌

元古代晚期浸入巖,分佈於呼瑪地區。呈岩基或巖株狀產出,由片麻狀黑雲母花崗岩、片麻狀斜長花崗岩和片麻狀白崗質花崗岩組成。[2]

古生代加里東期浸入巖,分佈於伊勒呼裡山和呼瑪地區。以岩基和巖株產出,主要由斜長花崗岩、白雲母花崗岩組成。[2]

華里西晚期浸入巖,分佈於全區。多呈岩基狀產出,由黑雲母花崗岩、花崗閃長巖、白崗質花崗岩、斜長花崗岩和石英閃長巖組成。[2]

中生代燕山期浸入巖,主要分佈於呼瑪地區和漠河地區。多呈巖株、巖牆或岩脈狀產出,由黑雲母花崗岩、花崗閃長巖、白崗質花崗岩、花崗斑岩、橄欖岩和輝長岩組成。伊勒呼裡山以南為岩漿岩。[2]

大興安嶺東北組興安山地屬地型區,興安嶺山地與臺原中的興安嶺北部臺原地貌區。西部為高緯寒凍地貌類型區,東部為高寒侵蝕地貌類型區。地貌由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間盆構成。中山有山脈形態,但分割較碎。低山山形圓渾,地面零碎,較丘陵分佈規則。全區地形總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屬淺山丘陵地帶。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平均海拔573米;黃崗梁是大興安嶺最高峰,海拔2029米;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瑪縣三卡鄉沿江村。伊勒呼裡山西東走向,橫臥本區,東低西高,400公里長,系黑龍江水系和嫩江水系的分水嶺。中山區相對海拔300~500米,分佈於本區西部和中部的新林區、呼中區、塔河縣。山體由一系列寬緩復背斜組成,地形起伏大,切割深。低山區相對海拔200~300米,主要分佈於嶺東的呼瑪縣和嶺南的松嶺區、加格達奇區。山體渾圓,山坡和緩,坡角一般為15~30度。丘陵區相對海拔50~200米,分佈於東部、南部和北部。地面呈崗阜狀起伏,坡長而緩,坡角一般為10~15度。山間盆地,分佈於全區河谷地帶。河谷寬闊,谷底狹窄,直線河谷較多。[2]

共4張

大興安嶺

氣候特點

大興安嶺地區中國最北端,冬長夏短,尤其在漠河、洛古河地帶,冬季長達7個月以上,而日照時間非常短,夏季只有2個月左右,然而從每年的6-8月份,日照時間長達17小時。[7]

漠河地區的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冬季溫度超過零下40℃,[7]年大於10℃積溫低於2200℃。無霜期90-120天。[8]

大興安嶺同時為重要的氣候分帶。夏季海洋季風受阻於山地東坡,東坡降水多,西坡乾旱,二者呈明顯的對比,但整個山區的氣候比較溼潤,年降水500公釐以上。山脈北段是中國東部地區最冷之地,冬季嚴寒(平均氣溫-28℃),有大面積多年凍土區。該地區覆被著茂密的森林,野生動物豐富,有鹿、麋、貂、山兔及許多毛皮獸。山脈中段與南段溫暖乾燥得多,1月氣溫約-21℃,年降水量250~300公釐,雪量也較少。[9]

大興安嶺大白山

主要山嶺

哈拉哈火山群位於阿爾山,是大興安嶺地區重要火山群之一,火山群集中的區域面積達3500平方公里,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其中有50餘個火山錐,上百個火山丘,7個高位火山口湖(天池),數十個熔岩堰塞湖,著名的有松葉湖、杜鵑湖、烏蘇浪子湖、鹿鳴湖以及多姿多樣的熔岩地貌。分佈在大黑溝一帶的熔岩丘是目前全國唯一的規模最大的玄武岩地貌。[10][11]

藥泉山:也叫極樂山,位於五大連池火山群的南部。它噴發年代大約在30萬年以前,火山海拔355.8米,高出地面60.8米,遠看像某個土山。是五大連池火山群中海拔最低、規模最小的火山,但形態較典型。[12]

大白山:大白山在北溫帶最大的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是大興安嶺北段最高峰。山勢南陡北緩,海拔較高,峰頂為1528.7米。它具有典型的森林植被垂直帶景觀特色,5、6月份的時候往往可以見到山巔白雪皚皚,山下萬木蔥綠的景色。大白山山腰有山泉,山頂多石海,石頭上多生有石耳。山坡下部平坦的地方則形成了石堆、石海、石河。[12]

黃崗梁是大興安嶺最高峰,海拔2029米。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東北部,黃崗梁地區保存了第四紀冰川最完整的形態,且類型多樣,是典型的山谷冰川,黃崗梁兩側有冰斗、U 型谷、角峰、終磧堤、側磧堤、條痕石漂礫等冰川遺蹟,被稱為冰谷林海,是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冰川地貌齊全、科研價值最高的第四紀冰川遺蹟。

黑龍江至南部的大興安嶺主脈之間的主要分水嶺為額木爾山脈,平均海拔為1000米左右,構成東部中山地帶;老潮河與大林河之間的霍洛台山,海拔927米,地勢稍低,構成南北向中部的中山地帶;西為大興安嶺北端主脈,分水嶺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地勢較高構成南北向西部的中山地帶。[13]

共3張

柴河天池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在大興安嶺,因立地條件的差異及海拔高度不同,興安落葉松林呈現不同的森林類型,其中分佈廣且具代表性的有杜鵑—興安落葉松林、越桔—興安落葉松林、杜香—興安落葉松林、草類—興安落葉松林及白樺—落葉松林等。

杜鵑—興安落葉松林代表著一種冷乾的生境條件,是構成大興安嶺植被的主要森林植被類型。此類興安落葉松林多佔據陽坡、半陽坡或分水嶺上。林木高大,木材蓄積量大,結構簡單,林相整齊。

越桔—興安落葉松林代表著一種冷溼的生境條件,在大興安嶺多見於山坡上部較平坦地段,分佈較為廣泛。此類型林下天然更新良好,尤其在林窗處有大量的興安落葉松更新幼苗,生長狀態良好。

杜香—興安落葉松林是大興安嶺分佈面積最廣的森林類型,多在坡度5°~10°之間的陰坡、半陰坡下部,生境較冷溼,水分充足,並常有滯水。枯枝落葉分解不良,形成明顯的潛育化和泥炭化現象。加之土層極薄,又具永凍層,影響林木生長,因此立木低矮,胸徑小,林相雖整齊,但枯腐木和風倒木較多。由於林內水分充足,利於興安落葉松種子萌發,故林下幼苗很多。但因灌草茂密,妨礙了幼苗發育成幼樹,因此林下更新出現幼苗多、幼樹少的特點。

草類—興安落葉松林集中分佈於山地下部坡度一般為6°~10°的陽坡、半陽坡,多為同齡林,有成層現象,層片結構較簡單,有時林內有大量更新幼樹。林下土壤為較肥沃的棕色針葉林土,因此草本層和灌木層發育較好,草本植物種類繁多。

白樺—興安落葉松林在大興安嶺是一種過渡植被類型,是原生的興安落葉松林經過採伐、火燒等干擾後,以白樺為主的闊葉樹種侵入形成,所以白樺—興安落葉松林在組成、結構上極不穩定,但分佈廣泛。白樺的壽命一般僅為70年~100年,而興安落葉松壽命較長,隨著林齡增加,白樺逐漸衰退,便恢復成各類興安落葉松林。雖然白樺—興安落葉松林不穩定,但白樺在改善森林土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興安落葉松林演替的重要階段。[14]

大興安嶺是中國東北部的著名山脈,也是中國最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它北起黑龍江畔,南至西林木河上游谷地,全長1200多公里,寬200公里—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林區,木材貯量佔中國的一半。[15]

大興安嶺東南坡較陡,西北坡向內蒙古高原和緩傾斜。經過長期侵蝕,山頂渾圓,以海拔2029米的黃崗梁為最高。東南坡夏季受海洋季風影響,雨水較多,西北坡卻較乾旱,成為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北部漫山遍野都是密密層層、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林帶北寬南窄,跨緯度7°,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約為62%。[16]

大興安嶺中有許多優質的木材,如紅松、水曲柳等。落葉松、白樺、山楊等是這裡的主要樹種。由於這裡的樹木十分稠密,只有拚命地向上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到陽光,因此,這裡的樹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築材料。有的大樹長到60多米,樹幹仍然筆直。[15]

大興安嶺盛產藍莓(俗稱篤斯、都柿),而且都是純野生的,是中國主要野生藍莓產區。藍莓,意為藍色的漿果之意。一種是低灌木,矮腳野生,顆粒小,但花青素的含量很高;第二種是人工培育藍莓,能成長至240cm高,果實較大,水分較多,花青素含量相對偏低。全世界分佈的越橘屬植物可達400餘種,主產於美國又被稱為美國藍莓,中國主要產在長白山及大、小興安嶺林區尤其是大興安嶺中部。[17]

共2張

興安落葉松林

動物資源

大興安嶺的林地有73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4.1%,在浩瀚的綠色海洋中繁衍生息著寒溫帶馬鹿、馴鹿、駝鹿(犴達犴)、梅花鹿、棕熊、紫貂、飛龍、野雞、棒雞、天鵝、獐、麋鹿(俗稱四不像)、野豬、烏雞、雪兔、狍子(矮鹿、野羊)等各種珍禽異獸400餘種,野生植物1000餘種,成為中國高緯度地區不可多得的野生動、植物樂園。在大興安嶺流淌著甘河、多布庫爾、那都裡、呼瑪、額木爾等二十多條大小河流,最終注入了邊陲人民的母親河---黑龍江。這裡盛產鱘鰉魚、哲羅、細鱗、大馬哈、江雪魚等珍貴的冷水魚類。[17]

鳥類:大興安嶺的代表種類首推松雞科,雖然新疆、甘肅、青海、四川也有松雞科分佈,但該區無論在種類或數量上均居全國之首位。主要有三種:黑嘴鬆雞(棒雞)、黑琴雞(烏雞)、花尾榛雞(飛龍)。它們不畏嚴寒,常年留居大興安嶺。多在地面棲息,也常上樹活動。春夏季吃樹芽、樹葉、昆蟲等,秋冬季吃鮮紅色的越桔果實、落葉松嫩枝、樺樹和榛子的花序、芽等。晚上鑽進雪窩過夜。它們在地面營巢,但其巢隱蔽甚好,極難發現問題。它們在本區屬於典型的冬候鳥。

雞類除松雞科處,雉科有三種,雉雞僅見於伊勒呼裡山以南,斑翅山鶉等有一定數量。

陸禽除雞類外,還有山斑鳩,在這裡是常見的夏候鳥。巖鴿見於山崖附近。

遊禽在大興安嶺鳥類中佔有相當的位置,包括目、雁形目、鷗形目三個目。大興安嶺地區是多種雁鴨類的天然繁殖場,其中鵲鴨、斑頭秋沙鴨等只在該區繁殖。

涉禽包括鸛形目、鶴形目、鴴形目,共40種,其中鴴形目種類最多,它們是沼澤溼地和河邊水域的居住者,都是候鳥。

猛禽在大興安嶺鳥類中所佔比重不小,有隼形目19種,鴞形目10種。它們在控制齧齒類的數量,維護自然界生態平衡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攀禽包括鵑形目、夜鷹目、佛法僧目、形目共13種,是重要食蟲鳥類。其中形目7種,是冬季林中的常見鳥類。

鳴禽共114種,是大興安嶺地區鳥類種數最多的一個生態類群。除鴉科、山雀科、文鳥科、雀科的少數種為留鳥外,絕大多數是候鳥。雀形目鳥類除雀科、文鳥科、百靈科外,大多為動物食性,是控制害蟲、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因素。

與國內其它地方相比之下,該區特有種除松雞科外還有烏林鴞、猛鴞、鬼鴞、雪鴞、雪鵐等。此外,雖在國內其它地方可以見到,但繁殖區僅限於或主要在該區者,有鵲鴨、丘鷸、斑頭秋沙鴨、短耳鴞、北噪鴨等。

獸類:大興安嶺的動物區系在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依全國動物地理區劃,大興安嶺屬於古北界、東北區的大興安嶺亞區。從生態分佈上看,大興安嶺的獸類屬於寒溫帶針葉林動物群。廣闊的森林植被給獸類提供了良好的掩蔽條件、食物資源與棲息生境均較草原優越,而且人為干擾較少,為大型有蹄類動物以及森林齧齒類動物提供了大面積的適宜生境。駝鹿、馬鹿、狍、麝和野豬的數量很多。由於該地區的氣候嚴寒且較乾燥,昆蟲的種類與數量較少,因而食蟲目與翼手目動物種類不多。

據調查:大興安嶺地區哺乳動物總計6目16科56種。獸類資源十分豐富,已知56種中有許多屬於稀有珍貴的獸類,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9種。

兩棲、爬行類動物資源:大興安嶺屬於寒溫帶氣候,冬季酷寒而漫長,生活條件較為嚴酷,作為變溫動物,兩棲、爬行類動物在這裡分佈的種類比較少,現有種類都是比較耐寒的,而且有冬眠的生態習性。受高寒氣候條件的影響,大興安嶺兩棲、爬行類種類單一、數量少。根據調查,大興安嶺地區兩棲、爬行類動物共4目14種,主要常見種類黑龍江林蛙、胎生蜥、中介蝮等。

大興安嶺地區高寒的氣候條件,成為兩棲、爬行類動物向北分佈的主要限制因子。小鯢科動物世界上有30餘種,國內有13種,但僅有1種分佈到該區,即極北鯢,它是本科中最耐寒的一種,向北可達到北極圈的北緯65°。該區無尾兩棲類較多,有6種,蟾蜍有2種,林蛙有2種。[18]

共4張

部分鳥類

淡水資源

大興安嶺有以黑龍江、嫩江為主的水系,以伊勒呼裡山為分水嶺,嶺北為黑龍江水系,嶺南為嫩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多古河、呼瑪河、塔河、多布庫爾河、甘河,流域面積50km2以上河流154條,流域面積1000km2以上河流有28條。大興安嶺河流河谷開闊,河床蜿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582mm,1月份最小,5月份最大。

黑龍江水系各河流年均徑流量為125.9億立方米。嫩江水系徑流總量為44.2億立方米。大興安嶺水資源人均佔有量為35093m3,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5]大興安嶺地表水資源量最多,年徑流深為262.4mm,摺合水量為170.0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相對較少,地下水位從年初呈緩慢下降趨勢,在3~5月份地下水位最低,此後降水量不斷增加,地下水位普遍開始抬高,8~9月份地下水位達到全年的最高值後,又逐漸消退。

河流水量主要集中於夏汛雨季。當年11月至次年4月為封凍期,河流水量主要靠地下水補給,水分逐漸減少,一些中、小河流發生斷流或連底凍現象。但降雪及冰凍也為河流儲蓄了一定的水量,到了春季氣溫回升,地面積雪、冰凍融化,匯入河流,則河流水量驟增,尤其發源於大興安嶺東側和伊勒呼裡山北側的河流表現明顯,常常形成春汛,出現當年最高洪水,徑流的時空分佈不均,年內及年際變化很大,在全年徑流中雨水補給約佔75%~80%,融雪補給約佔20%~25%。

大興安嶺地區內各條河流穿行於山谷間,坡陡流急,水量豐沛,除小河在冬季部分時間發生連底凍外,較大河流常年川流不息,流域內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輕微,河流含沙量少。[19]

大興安嶺林區擁有河流溼地、湖泊溼地、沼澤溼地、人工溼地四大類型的溼地。[20]

共7張

興安嶺美景

礦產資源

大興安嶺礦產資源也很豐富,是國家重點成礦帶,德爾布乾和大興安嶺兩個成礦帶橫貫全區,是國家19個重點成礦帶和3個重要找礦靶區之一;已發現礦種44種,約佔全國已發現礦種的1/4;礦產地584處,礦床119處,[21]自古就以出產黃金著稱。已有多條鐵路伸入林區。[17]大興安嶺地區礦產多為稀有礦藏,品種多、品位高。[21]

阿爾山市

旅遊資源

大興安嶺,春夏秋冬景色優美。“五花山”滿山遍野的越桔(北國紅豆)、都柿、榛子、稠李子、山丁子以和各種名貴的中草藥材。

2009年8月8日,在加格達奇召開了第一屆國際藍莓節,大興安嶺主要旅遊景點:漠河、胭脂溝、石林、五道豁洛島影視基地、豐林自然保護區、尼爾基水庫、大興安嶺資源館、洛古河、映山紅滑雪場、璦琿城、沾河漂流、帶嶺動植物資源館、國際狩獵場、金山屯大森林探險漂流、恐龍博物館、林中園、龍骨山、桃源湖·鄂倫春民族風情、黑龍江風光、勝山狩獵場、藥泉山、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桃山國際狩獵場、北極村、加格達奇北山公園、莫爾道嘎國家原始森林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