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家長 何爲「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出來了!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對網絡成癮的定義及其診斷標準進行了明確界定。

什麼樣的行為算得上是網絡成癮?

所有家長 何為“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出來了!


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範疇。

統計數據表明,全世界範圍內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的發病率是6%,我國比例接近10%。目前,我國關於這一領域的治療規範仍在制定之中。

12—16歲的青少年是網癮高發人群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12—16歲的青少年是網癮高發人群。雖然目前尚缺乏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數據,但既往研究顯示,遊戲成癮的流行率約為0.7%—27.5%。

是什麼造成了網絡成癮?

第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第二、溝通和社交能力低。

第三、存在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

如果孩子有下列表現,他可能已經網絡成癮!

01

產生耐受性:最初,孩子可能玩10分鐘就滿足了,之後卻需要越來越長的時間時,說明他可能已經對上網成癮。

02

對其他事情喪失興趣:如果一個孩子過去很喜歡踢足球、與小夥伴們一起玩或者喜歡爬樹,現在卻對諸如此類的事情喪失興趣,而只喜歡花上幾個小時玩上網,說明他可能已經對上網成癮。

03

控制力下降:成癮者通常控制力下降。如果父母強行不讓他們玩上網,他們可能會有一些不良表現,但不一定是成癮表現。

04

撒謊:偷偷將上網帶進臥室或者在其他隱秘的地方玩,又或者通過欺瞞家人的方式讓自己多玩一會上網,所有這些都是成癮表現。

05

迴避負面情緒:玩上網的孩子如果迴避悲痛、壓力或者負面情緒可能是成癮的一種表現。例如,如果你的孩子在和人打架或者和父母爭吵之後便玩上網,說明他可能在用這種方式應對負面情緒。

06

成績下降,失去朋友:失去重要朋友和學習成績下降也是成癮的表現。如果過度沉湎於上網,孩子的人際關係可能出現問題,失去朋友,同時學習成績也會下降。上網成癮的孩子會將自己與外部世界隔離開來。

孩子難斷網癮,家長脫不了干係

關鍵詞:不瞭解、差關係、缺引導、壞榜樣。

不瞭解

指的是父母不瞭解孩子的上網狀況,只有5.6%的14歲少年表示,父母瞭解他們,而加父母為好友的比率僅為3.7%。父母不瞭解他們的交友,不知道他們是否有直播賬號,不知道他們的上網喜好。

差關係

指的是沉迷網絡狀態下的親子關係,父母知道長期上網玩遊戲不好,卻控制不了他們,於是只好強硬地搶奪手機等網絡設備,而這種強硬的方式更是讓親子關係雪上加霜。

缺引導

指的是在幼兒時期,一些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一些家長甚至用手機帶孩子,讓孩子自己看動畫片,於是孩子在成長為青少年的時候,更容易沉迷網絡。

壞榜樣

指的是家長自己也沉迷網絡,孩子做作業,家長就在一邊玩手機。一個孩子這樣向我們反映:我爸爸說手機是電子海洛因,但是他自己正吸得開心呢。這就是壞榜樣。

英國確診首例“網癮”少年

近日,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NHS)確診一名15歲的少年患有“網絡遊戲成癮”。這是NHS首次認定網絡遊戲上癮是一種疾病,同時這也意味著未來此類“患者”可在NHS體系下接受治療。

所有家長 何為“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出來了!


據英國媒體報道,這名住在倫敦的少年由於沉迷網絡遊戲,已休學一年,因為他“喪失了邁出家門的信心”,只能生活在網絡遊戲的世界中。

所有家長 何為“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出來了!


在此之前男孩的母親也一直在不停奔走,希望兒子的病症能夠得到應有的認定和治療。目前,這名少年已在醫院住了8個多星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