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魏鳳春:A股調整 後市下跌空間或不大

上週,國際主要股市普遍下跌,歐美股市因擔憂特朗普稅改能否在年底落地而略有下跌。 A股結構分化,大盤藍籌股指小漲而中小創指跌幅較大,港股恆指強於國企指數。大宗商品方面,因美國原油庫存意外調增,布倫特原油下跌1.8%;因需求下滑以及庫存上升,銅鋁鋅等金屬價格偏弱運行,國內價格普遍弱於國際市場。美元指數繼續走弱,黃金小幅反彈。上週資金面由緊轉松,5年期國債期貨小幅反彈,但利率債、信用債仍然下跌。

展望本週,海外經濟市場,11月FOMC會議顯示,12月加息沒有懸念,擔憂低通脹可能持續更久,擔心金融穩定。對低通脹的擔憂放到中長期看是利空。短期12月加息利空或基本出盡,12月FOMC決議看點不是加息與否,而是2018年加息次數的前瞻指引。國內經濟方面,先進製造、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結合成為一下階段重點佈局方向,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等成為新增長點。

具體來看,A股基本面的變化不大,但投資者對風險的擔憂略有上升,較低的風險偏好以及年底的流動性緊張可能抑制市場表現。經過近期的調整,短期看市場下跌空間或已不大,但或將延續低位震盪局面,展望到年底,一方面仍要堅持金融、消費的配置格局,另一方面對科技及週期板塊的配置或可逢低加倉。

港股因估值與盈利穩定,短期或仍可維持強勢,但受A股調整的拖累,近期也有小幅調整的可能,而遇調整或仍是加倉時機。從結構看,受益於內地經濟改善的相關標的可能會受到盈利與估值的雙擊,彈性也相對更大。

國內金融去槓桿使得債市發生深刻調整,經濟增長預期並不支持國債收益率大幅走高,但市場行為或可能致債市調整過度。債市或迎來左側配置時機,保守者以高等級、中短久期信用債為主,激進者可趁債市進一步調整逐步提高長久期國債配置。

原油市場方面,未來油價波動幅度或加劇。隨著原油供需基本面出現持續性改善以及11月底OPEC減產會議延長減產概率增大,看好油價中樞緩慢抬升。短期看,油價已包含中東政治風險溢價,若OPEC會議結果推高油價,也可趁機獲利了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