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上工業利潤“斷崖式”下跌,山東傳統制造業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今年前三季度,作為製造業大省的山東卻出現了規模以上工業多項指標下滑的局面: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為63947.4億元,同比降低3.3%;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為2754.5億元,同比降低16.5%。

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後出現的山東經濟增速下滑由此引發了多種解讀。

但實際上,山東並不著急,山東的底氣在於“十強”產業的培育

前三季度,山東“十強”產業快速發展,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力度加大,服務業增勢良好,成為支撐經濟增長、轉型升級的主導力量,前三季度服務業佔比超過一半,對GDP增長貢獻率為77.0%,拉動經濟增長4.1個百分點。

新動能正在起勢,已經成為山東經濟增長的強力引擎。

山東面臨的真正問題或者說真正的考驗是,常林、晨曦、大海、勝通、東辰等越來越多500強企業出現在破產的名單上,被歸為“舊動能”的焦化、紡織、礦產、造紙還包括一些低端製造業等企業,只能等待被淘汰的命運嗎?這些“舊動能”是否能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實現轉型升級,成為助推山東發展的另一股“新動能”?

NO. 1|壹

種子在2008年種下。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為了應對危機,廣東選擇了趁著危機淘汰落後產能——這與山東現在正在進行的“新舊動能轉換”別無二致。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轉型陣痛之後,又再度強勁復甦。

但山東沒這麼幹,為了保住經濟增長速度,政府幹預銀行放貸,為產能過剩的企業續命。在從天而降的資金刺激下,企業們開始大幹快上,擴大規模者有,瘋狂多元化者有。

2013年年末,濱州市鄒平的長星集團傳出60多億貸款無法還息付本,將近十七家企業捲入了數十億的擔保危機,貸款涉及十多家銀行。

正是在2008年,造紙的長星決定進軍風電行業。一個總資產10億元的企業,從紙業轉投風電,並計劃在全球範圍內建設100個風力發電場,總投資逾500億元——這一計劃一開始就偉大得不可思議。

這些當年矇眼狂奔的企業可能到現在才明白:那些年從天而降的幸運,背後都標註了代價。

但我們也應該回過頭來想一想,這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

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利潤稀薄甚至虧損;直接融資渠道的逼仄,只能通過高槓杆的間接融資渠道。

“往前一步是江蘇,往後一步是東北。”這是經濟學家管清友對山東的看法。

NO. 2|貳

山東規上工業數據不好看,青島也“壓力山大”。

今年前三季度,青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2.5%,規上工業利潤總額累計增速為-5.4%。這與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15.3%的數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以說直接拖了青島GDP的後腿。

規上工業利潤“斷崖式”下跌,山東傳統制造業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總規模下降,新興產業佔比也不高。

2018年,青島全市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僅佔規模以上工業的10.7%,戰略性新興產業僅佔28.7%,不但遠低於深圳高技術製造業65%的佔比,還落後於南京新興產業40%的佔比水平。

作為山東經濟引擎和龍頭的青島,製造業在全國發展格局中“失位”、“缺位”,原因說來也很簡單,2008年之後,青島和山東一起行差踏錯,在從天而降的資本潮水中,慢慢錯失了製造業轉型的機會,也慢慢錯失了產業升級的機會。

外界普遍在問,規上工業利潤斷崖式下跌,包括青島在內的山東傳統制造業還有未來嗎?

規上工業利潤“斷崖式”下跌,山東傳統制造業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NO. 3|叄

更早之前,青島一些傳統企業就已經開始嚐到通過新技術賦能的甜頭。

在傳統服裝領域,紅領從一個傳統的代工廠,藉助新技術手段,轉型為C2M,為中國製造業摸索出了一條轉型之路,從傳統企業走向時代型企業,正是中國主流企業要思考的變革與創新之路。

規上工業利潤“斷崖式”下跌,山東傳統制造業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NO. 4|肆

山東,全國第二大的ToB市場,如何發揮既有產業基礎優勢因地制宜進行進行數字化轉型創新?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抑或開啟第二曲線,培育新物種,甚至成長為獨角獸?

作為省級數字經濟產業園區,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以打造新動能產業加速平臺為目標,除了提供傳統園區和傳統孵化加速器提供基礎服務和孵化加速外,是否可以走出一條不一樣的市場化之路?

JM2020第23屆濟南國際機床展覽會將於2020年3月12-15日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展覽面積將達到60000平米,匯聚了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逾700家中外展商前來參與,預計將吸引60000人次專業觀眾。且在主題專區的設立及劃分上亦將更加精準與極致,全力打造製造業一站式展示交流平臺,向業界呈現更為專業化、數字化的嶄新面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