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將陷入失去的十年

樓市將陷入失去的十年

1

最近有個朋友問我,杭州市的房子最近漲勢很好,準備貸款搞一套投資如何。

我問他的資產配置是什麼,他說幾乎全投在房產上,已經有兩套房了。

我說,買的話,做好套牢十年的心理準備。

樓市很複雜,先聽個歷史故事。

在80年代中末期,日本簽下廣場協議,日元不斷升值,外加採取貨幣寬鬆,低利率政策,吸引了不少熱錢流入房地產,東京的房價後被炒到能買下整個美國。

當時日本經濟指標非常漂亮,日本人收入不菲,有的企業甚至願意提前預支半年工資來招人,而房產也是大家都認可能保值增值的資產,不少應屆畢業生剛畢業拿到收入就開始按揭買房,他們當時月入40萬日元,買一套房每月要還25萬按揭,壓力很大,但經濟基本面大好讓他們相信收入會一直上漲,房價也能保值增值。

後來的結果大家很清楚,海灣戰爭爆發,油價攀升,企業成本上升,加之銀行過度發放房貸,企業資金鍊斷裂出現壞賬,最後日本股市、樓市雙雙崩盤,員工大批失業,收入驟減。

當時月入40萬日元的Q,金融危機後收入降到了25萬日元,甚至剛好夠還按揭,而房產價格也是下跌到不足原先一半,只得讓配偶參加工作,共同負擔房貸減輕負擔,才勉強度日。

一晃近三十年過去了,日本的經濟並沒有太大好轉,Q一家的收入仍然保持在45萬日元左右,仍然揹負著每月25萬的按揭,過著清苦的日子。

而房價,也一去不返。

樓市將陷入失去的十年

這個故事,和美國08年時次貸危機類似,當時美國房價已經漲了近二十年,人們普遍認為房地產能夠保值增值,可最終爆發次貸危機,直至十年過後房價才解套。

樓市將陷入失去的十年

講這個故事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告誡大家兩個道理。

1. 房產並不是無風險資產,只有當其他資產(基金、股票、貴金屬、股權、ABS等)缺乏吸引力,投資人才會爭相貸款買房,如果有一天房產脫離了投資人預期,房產就將不再是剛需。

2. 房地產限售政策鎖死貨幣沒有意義,金融危機來臨時,限售只會引起更為慘烈的踩踏,外匯管制同理。

為什麼日本人、美國人現在都不敢拼命貸款買房,而中國敢?

那是因為中國還沒吃過大虧,真吃虧,可能就一輩子都緩不過氣來了。

2

未來樓市怎麼走,短期看貨幣,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一、貨幣政策

從貨幣政策來看,6月國家已經將棚改審批權收回,開始嚴控棚改貨幣化投放,投放量大幅縮減,8月棚改貸款投放91億,甚至不足2月份1500億的零頭。

樓市將陷入失去的十年

樓市將陷入失去的十年

這意味著棚改所帶來的購房增量資金基本告一段落,拆遷戶炒房得到抑制。

從貨幣信用擴張的角度來看,M2也已經進入緩慢增長節奏,由於我國超發的貨幣70%以上最終以房貸的形式流入房地產市場,而M2代表著市場上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因此M2的增長速度,基本就代表著房價長期漲幅的上限。

比如近十餘年來M2的年複合增幅幾乎與北京二手房價接近。

樓市將陷入失去的十年

當然絕大部分地區的房產都不能像北京房子一樣追平M2,比如近年來漲幅不錯的杭州,充其量也就是M2增幅的一半多點而已。

樓市將陷入失去的十年

當前M2增速正在不斷創造歷史新低,降至了8.2%(如下圖),要知道過去十年M2的平均增速高達16.4%,假如未來M2並無反彈,那麼長期來看平均房價漲幅大概率也會遠低於8.2%。

以首套房貸款利率上浮15%,利率為5.635%,貸款投資買房(不考慮出租回報),漲幅極有可能出現無法覆蓋利息的情況。

樓市將陷入失去的十年

二、土地政策

從土地角度來看,政府國有土地出讓金的歷年數據如下:

樓市將陷入失去的十年

大家會發現,2017年地方性政府的國有土地出讓金大幅增加,達到50609億,比15年直接增加了近70%,雖然地價較前兩年有所上漲,但出讓金暴增,這就說明了國家供應了大量土地。

今年土地出讓數量同樣非常驚人,5月披露的出讓金數據全國同比大漲111.5%,其中以杭州、重慶、嘉興為甚。

之所以16年中下旬房價能暴漲,與15年國家限制土地供應有非常大關係,我們知道開發商從批下土地到拿到預售證開盤,一般在1.5年左右,時間推下來就是16年下旬到17年這個時間點。

因此從短中期(1-2年)來看,國家大幅增加土地供應,將從供給端有效抑制房價的上漲。

三、人口趨勢

房價長期來看取決於人口,先看一張人口年齡佔比分佈圖。

樓市將陷入失去的十年

以2016年的數據分析,我們會發現25-29歲年齡人群佔總人口比為9.21%,20-24歲的年齡人群佔比為6.83%,20-29歲合計佔比16.04%。

20-29的年齡段基本屬於剛畢業工作不久或者剛結婚,屬於典型的剛需購房年齡。

但是接著看10-19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群,15-19歲年齡段人群佔比為5.32%,10-14歲年齡佔比為5.22%,10-19歲佔總人口10.54%。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

說明未來十年,22歲-31歲(根據16年數據加兩歲)這個年齡段人口占比將從16.05%大幅下降至10.54%左右,下滑50%。

所以這就能解釋為什麼近兩年房地產熱度依舊能保持較高,因為剛需需求旺盛,恰好趕上第二波嬰兒潮成年了。

但是這一波過去之後,未來十年下一波22-31歲的剛需購房人數將會驟減50%,中國建那麼多房子,到時候能消化嗎?

不過從長遠來看,由於現今0-9歲的人口占比12.81%高於10-19歲的10.54%,因此未來二十年後這個剛需年齡段人數又會有所回暖。

順帶提及一下當前嚴肅的老齡化問題。

以下是40-69歲各個年齡段人口結構隨時間變化比例圖。

樓市將陷入失去的十年

仔細看上圖,我們會發現2016年,55-69歲這個退休中老年人年齡段比例分別是55-59:5.15%,60-64:5.85%、65-69:4.18%,合計15.18%。

而40-54歲這個年齡段則分別是40-44:8.18%、45-49:9.03%、50-54:8.43%,合計25.64%,這個時段佔比高主要是第一波嬰兒潮的原因。

這也意味著15年後,55-69歲退休的中老年人數量比例將比現在至少增加70%!

現在社保看著還夠用,但以後養老人群大增,社保基金很難頂得住,所以國家為什麼讓稅務局統一徵收社保,保證按實際工資徵收?因為要向年輕人多收錢好應對接下來的養老問題。

總結下來,從人口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剛需購房人群數量在未來十年會達到一個低谷,隨後才開始有所回暖。

樓市將陷入失去的十年

最後我對未來房價的看法是,從短期貨幣政策(1年內)來看,國家收緊信貸,控制棚改,短期房價難以出現下一波暴漲;從中期土地(1-2年)供應來看,近一年國家正以創新高的速度增加土地供應,供給端增加將進一步抑制房價的走高;從長期人口(10年內)來看,剛需購房年齡人群比例不斷降低,人口趨向老齡化,將進一步抑制房價的需求端;在未來十年後,隨著人口結構回暖,房價開始進入平穩上行通道。

因此僅供建議,剛需購房,量力而行,炒房投資,大勢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