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始末,如何化解危機?

貿易戰始末,如何化解危機?

今天有一個重磅新聞。

原先市場普遍認為老美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只會徵收10%的關稅,結果現在特朗普政府給出的態度是9月24日徵10%,再在19年1月1日加到25%。

除此之外,還對外宣傳如果中國採取報復措施,將會啟動“第三階段”,對約267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

很顯然,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宣稱9月先徵10%,明年1月再開始加徵至25%,擺明了是要用中間這段間隙期去尋找能替代中國商品的進口國。

中國已經表達如此強硬的態度,但特朗普卻沒有絲毫放棄的跡象,看來並不是嚇唬人而已,要玩真的了。

很多人擔心貿易戰來臨,中國經濟會崩潰,甚至會擔心會和日本走原先的老路。

我們今天從根源分析三個問題。

為什麼美國要和中國打貿易戰?為什麼中國要同美國死磕到底?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將產生多大影響?

回顧日美的貿易爭端史,或許能看出一二。

貿易戰始末,如何化解危機?

1965年時,美國首次出現對日貿易出現逆差,即日本對美出口額大於進口額,這一出現,就長達十多年。

貿易逆差的體現在,石油危機爆發後,省油實用的日本汽車在迅速佔領了美國市場,克萊斯勒瀕臨倒閉,美國工人開始失業,美國的經濟一度陷入“滯脹”。

美國為了減少貿易逆差,對日本發起長達十餘年的毛衣戰,包括對日本發起15次“301調查”,範圍包括汽車、鋼鐵、電信、半導體制藥等產品。在1987年甚至對日本電子產品徵收高達100%的關稅。

日本比較欺軟怕硬,在美國的脅迫下,在貿易爭端方面做出不斷的妥協,一方面同意限制自身電腦、電視等相關產品對美國的出口,任由美國提高稅率;另一方面,自身開放本國市場,同意加大對美國的投資。

可縱使日本不斷妥協,美國的貿易逆差也一直都沒有得到改善,隨後美國再變臉,開始指責日本操縱匯率,使美元對於日元過於高估,從而使日本出口商獲得不公平的貿易優勢。

最終由美國主導,美、日、德、法、英幾大國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最終簽署了廣為人知的“廣場協議”,其促使美元對各國貨幣進行適當有序的貶值,以此解決美國貿易赤字的問題。

美元貶值後果真開始奏效,美國對日本貿易逆差開始迅速下降,日元貨幣一路升值,在1985年至1988年三年間,日元對美元升值為原先近3倍。

日元升值抑制了日本的出口,隨後日本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並降低貸款利息,本想借此機會刺激海外投資來振興日本經濟,然而過剩的貨幣和過低的利率,導致大量熱錢開始流入房地產、股市。

1989年,此時一個東京已能買下整個美國的國土,日本迎來經濟最高峰,各項經濟指標達歷史高位,日經225指數站上38957點峰值。

日本國民沉浸在一片股市、樓市永不下跌的美好幻想之中,但隨著海灣戰爭爆發,石油價格暴漲,日本製造業成本攀升,銀行資金由於過度流向股市與地產,額度緊缺,企業開始出現大量壞賬,而美國投行資本家也開始做空日本股指,最終樓市、股市徹底雙雙崩盤,至此,有了日本失落的二十年之說(日經指數截止今天仍只有23420點)

很多日本人在85-89年時背上鉅額的房貸,卻迎來了失去的二十年,房價暴跌,工作失業,甚至於終身被禁錮在房貸壓力之下,不得安生,不少人提及房地產至今仍心有餘悸。

貿易戰始末,如何化解危機?

日本失敗的故事的前半段,是不是特別像我們的中國當前所面臨的情況?

貿易逆差,加徵關稅,貿易戰,世界第二大國崛起,匯率操縱……

所以美國為什麼要同中國打貿易戰?

保障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提高就業率、國內製造業企業的競爭力,重振霸主地位。

那麼中國為什麼對於特朗普的要求零容忍,反抗到底?

在見證日本的故事後我們明白,如若不還以顏色,美國不能達成其降低貿易赤字的目的,後續極有可能提出更多的無理要求,比如繼續對中國加徵關稅,要求對美國出口進行限制,甚至聯合其他國脅迫人民幣對美元進行主動升值。

那麼屆時中國也將進入十分被動的局面。

關於貿易戰,將具體如何影響我們的經濟?

申萬證券的分析師李一民認為,“6.15”500億美元徵稅計劃和“7.10”2000億美元徵稅計劃的合計加稅將對中國GDP的影響在0.38%左右。

但如果貿易戰全面化,中國對美近500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全部加徵25%關稅的話,屆時總影響額可能將達到1400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GDP佔比達1.1%,以當前GDP6.9%增速來看,將下降至5.8%以下。

屆時後果將非常嚴重,甚至拖累中國從高速發展國家成為中速發展國家。

因此為了迎接好這一波貿易戰,一方面我們決不能輕易向美國妥協,絕不做被掐在手裡的軟柿子,否則只會散失更多的權益。

另外也好做好準備中國GDP可能會因此而下滑的事實,既然出口要涼涼,消費內需也已到一定瓶頸,如果國家想保住GDP的增速,接下來大概率會發力投資基建領域。

當然要投資,政府就需要舉債,政府舉債要還就只能靠印錢,印錢最後就是讓老百姓買單,所以我們也要擔心錢袋子被稀釋的風險,但長痛不如短痛,挺過這一波,市場風險才能得以釋放。

目前A股的下跌預期已經表現的非常充分甚至超前,但短期仍然看不到太多機會,我們當下最好的投資策略,就是進行多批次資金建倉權益市場,保證自己的成本處在低位,或者持有貨基或短債觀察後市的政策變化,隨時準備入市,對於小白而言,顯然前者更容易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