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网上有人问:工夫茶在潮州人心目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有个神回复:哪怕你是去到对方家里吵架,也要喝茶。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工夫茶里,一把壶,很寻常的物件,把工夫茶与潮州人承接起来。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带外地朋友来广济桥上走,在荡月亭意外地发现一位制壶的手工艺人,他有一手绝活。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他的壶是用手捏的,还能嵌铜。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潮州手拉壶是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手工拉胚法使之成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因为是轮制法,拉出来的壶身都是圆形的。这位手工艺人会手拉,也会手捏,用雕塑的手法,一团按比例调制好的泥土在手里百般揉捏,斜的,方的,扁的,随意成型。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手指捏塑,留有随意的指纹痕迹。经烈火煅烧,也磨灭不去那些天然的印记。某些部位恰到好处镶嵌上紫铜,产生出流光溢彩的作品,美得有些触目。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交谈中发现,这位制壶人是林潮明,潮州枫溪人,他的制壶手艺不是祖传,一切都是因为兴趣,然后摸索自学,连很多的制壶工具都是自制的。凭着一股契而不舍的精神,谁反对也没用,才有了今天的作品和成就。现在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师,潮州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的金银奖项。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林大师说:“在这桥上,五湖四海很多做壶的也来跟我买壶,据我所知,全国只有我一个人有这种壶嵌铜的工艺。我喜欢听建议,跟他们交流,这样推广了潮州文化,也能互相学习,就像李小龙的拳术,糅合了很多人的路数,最终自成一派。”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制壶没有捷径,一切都要靠自己积累,勤力,下苦功,一坐就是几个钟头,手经常带伤。为的是能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手工艺不止要传承,还要发扬光大,这是学无止境的。”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除了手捏,嵌铜,林大师还有绝活,就是把打碎的壶用嵌铜工艺重新修复起来,很多收藏者的珍贵藏品不小心损伤了,壶嘴,壶把,甚至整个壶裂成几瓣,找到林大师便能巧妙地修复好,甚至比原来还更添加了艺术性,一举两得,他的名声也因此更广。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细腻的壶身镶嵌粗旷的铜,闪着古朴的金属光泽。泥与铜经过巧妙的艺术结合,呈现一种难以捉摸的魅力。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在林大师的手中,一块普通的泥土,也是有生命的,历经春雨秋霜浸润。能由有心的手艺人赋予壶形,便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价值。从此与识壶的人不离不弃,和茶相偎相依。繁复的制壶工艺中,如何注入自己的独特心思,成为壶文化价值的一个体现。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在大师的眼里,手工艺就是丈量生命尺度的方法,人之所以投入感情与时间,并非为得什么回报,只是希望从这细微之中,感悟世界的欢喜。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广济桥上的一手绝活

而我更深的感触,则是站在这湘子桥上,看着这亭台楼阁,江风簌簌,流水悠悠,有感于历史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