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爲官」,有什麼深意?

如果你騎著一匹日行億萬公里的飛馬,追上時光遠去的身影,你會發現歷史上很多的奧秘,也可能被一本書絆倒了。

在中國古代想搏取功名做官要讀四書五經;要抒情言志、提高想象力,那就去讀詩。屈原、李白、杜甫、陶淵明,隨便一個人所寫的詩都能讀上幾天幾夜讓人浮想萬千……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有什麼深意?


如果想了解真實的人生,就要看一看民間的格言警句,不喝酒也能辣到頭暈。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前兩句出自《增廣賢文》,後兩句流傳於現在網絡中,有人說也出自《增廣賢文》釋文中。

慈不掌兵,比較容易理解,古代最會用兵的孫武接受吳王考驗,就選宮中美女練兵。大家嘻嘻哈哈的以為是遊戲,孫武三令五申後果斷將兩個美女隊長斬了,吳王求情也不好使。

然後再次擂鼓練兵,美女們都一絲不苟完成口令指示,就如同在老兵一樣。吳王一看孫武是真有本事,不但能寫《孫子兵法》還能真刀真槍開幹。

話又說回來了,孫武慈愛一點,憐惜美女一些,恐怕吳王還認為他是浪得虛名色狼呢。到了戰場上兩軍對壘死人是常有的事,在生死攸關時刻,統帥如果有婦人之仁,恐怕會面臨全軍滅亡的結局。一將成名萬骨枯雖然殘忍,卻是古代的戰爭常態。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有什麼深意?


義不掌財,道理上講的是過分追求仁義名聲的人不適合掌管錢財,你想一個行俠仗義的人讓他管理錢莊,恐怕會辦成慈善堂。

就連民國時杜月笙這樣的人,身為上海灘青幫首腦,平時很講究義氣,雖有千金收入,常有萬金花銷,到了後來他到避難到香港以後已經沒多少現錢了。臨死時叫來家人把所有的借據燒掉,不讓家裡人去討債,也是為了防止禍事。生意理財上的事畢竟有法則,往往講究義氣的容易輕信人,一個合同也寫不準就會把公司和自己扔到深淵中,是不適合做生意掌管錢財的。

情不立事,有點與中國的人情社會對沖,仔細一想也對。做人重情沒錯,但做事時感情用事就危險。研究高鐵發射航天飛機都需要冷靜理智的頭腦。就是平常人駕駛車輛也要避免感情用事,開賭氣車,搞不好就車毀人亡。好多中國公司都是家族企業,如果任人唯親,會影響企業壯大。當朋友有困難時應幫助,但不能讓對方產生過分依賴感,事事都得替他扛,那樣也會害了對方……

善不為官,這個道理有點黑,如果想想古代官場中和珅這樣的貪官實在與善無緣,有這樣一個官員就苦了不知多少人。如果想在古代乾乾淨淨行善積德,就不能同流合汙,也不要想著升官就要發財的事,踏踏實實做點公益實事為好。

真理是相對的,凡事有個尺度。做人要有包容善心,講情懷重義氣,做事也有個度,否則物極必反。有些將軍在帶兵時極端嚴謹認真,當他回家抱起孫子時又滿面春風,呈現出不同生活工作狀態。

有些人拿這些名言不看明白就自以為是,本著自私自利角度理解,恐怕會成為偽善自私的小人。在名利兩字上,很多人把持不住,成為心狠手辣的負能量,汙染周圍。真的要仔細精讀《增廣賢文》。

明朝時,市井民間高人很多,已經不只依靠唐詩宋詞來奶自己心靈。歷史的厚重,生存的艱難,讓明朝人感概萬千,急需總結出立竿見影的人生警言來時時提醒自已。詩詞是前人的心靈雞湯,世界黑暗需要醒智苦藥溫補智商。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有什麼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