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中健脾第一方 理中丸

點擊右上角關注,閱讀更多養生知識!

溫中健脾第一方 理中丸


溫中健脾第一方 理中丸


溫中健脾第一方 理中丸


理中丸及其衍生出的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是中醫治療脾胃虛寒常用的經典方。近年來有相關科學研究表明, 其對腸炎、腹瀉、胃炎、胃潰瘍、呃逆等多種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隨著現代醫藥科技進步, 其已被製成中成藥, 成為脾胃虛寒患者必備或常用的藥物之一。中醫講整體觀念, 也講辨證施治, 平時該如何正確使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以及桂附理中丸呢?且聽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劉冬梅慢慢道來。

理中丸

理中丸出自《傷寒論》, 又名“人參湯”

理中丸出自《傷寒論》, 又名“人參湯”, 是中醫溫中健脾的代表方劑, 由人參 (現多用黨參代替人參) 、乾薑、甘草、白朮四味藥組成;具有溫中祛寒、補氣健脾的作用, 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脘腹疼痛、嘔吐洩瀉、納呆食少、口泛清涎、手足不溫或胸痺、心下痞滿等病症。

方中乾薑溫中祛寒, 能恢復脾陽, 為君藥;輔以人參補氣健脾, 振奮脾胃功能;佐以白朮健脾燥溼;使以甘草調和諸藥, 兼補脾和中。中醫學認為脾主運化水谷精微, 它是喜燥惡溼的。如果脾陽不足, 外界溼濁之邪容易乘機入侵;同時中陽不足、脾失健運, 就會痰溼內生, 如同陽光照不到的陰暗角落會生長青苔一樣。本方中, 乾薑溫陽, 人參補虛, 白朮燥溼, 甘草調和, 一溫一補一燥一調和, 共同起到調理中焦, 強健脾胃的作用, 所以叫做理中丸。

理中丸可以用來治療中焦虛寒、陽氣不足所導致的一系列病症, 比如肚子疼, 喜溫喜按, 或者喝點熱水可以緩解, 或者抱個暖水袋就會舒服很多, 以及進食冷飲會加重的人就可以服用理中丸。而疼痛難忍, 伴有口乾口渴、舌紅舌苔幹黃之人不能使用。嘔吐清水或泛酸水, 食慾差, 畏食生冷食物之人可以服用;而嘔吐物酸臭、氣味重之人不宜使用。


溫中健脾第一方 理中丸

因具調理中焦的作用, 故稱“理中丸”。

溫中健脾第一方 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出自《閻氏小兒方論》

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礎上加用附子而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也載有此方。此方具有溫陽祛寒、益氣健脾之效, 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洩瀉、手足不溫等病證。

附子能夠助陽散寒, 因此與理中丸相比較, 附子理中丸驅寒止痛的作用更強, 凡是理中丸證 (注:即具有上文所提及的理中丸適應症之人) 的重證患者可選用附子理中丸。比如長期腹瀉, 口服理中丸效果明顯但長期服用難愈者, 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四肢厥冷 (注:即手腳冰涼, 冷過肘膝) , 口服理中丸稍有緩解者, 可改用附子理中丸。需要注意的是, 雖然附子溫中散寒的力量強, 但屬有毒之品, 儘管經過炮製毒性減弱, 仍不宜長期服用。

桂附理中丸


溫中健脾第一方 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礎上加用附子、肉桂, 用炮姜代替乾薑而成的方劑。其中, 肉桂能夠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 乾薑溫散多於溫補, 炮姜溫補多於溫散。所以綜合來說, 桂附理中丸能夠補腎助陽、溫中健脾, 用於治療腎陽衰弱、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洩瀉、四肢厥冷等病症。

與理中丸相比較, 桂附理中丸增強了補腎溫陽祛寒之力, 適用於治療理中丸證又兼有四肢不溫、肢冷怕涼、腰背寒涼、夜間尿頻、腹瀉清冷甚至出現五更瀉者。

在使用上述藥物時, 有幾點注意事項:首先, 飲食上宜吃精細易消化的食物, 難消化的食物會增加脾胃負擔, 禁止食用生冷、寒涼之品。其次, 生活起居上要避免陰冷潮溼、涉水淋雨, 可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另外, 對於感冒發熱的病人不宜服用理中丸及其加減方, 否則易助長病邪;孕婦要慎用, 因附子、乾薑都屬於妊娠禁忌藥;兒童及哺乳期婦女需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患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腎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也應當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中成藥雖然方便服用, 但口服一段時間後症狀改善不明顯或服用後不良反應明顯的患者, 還是應當及時就醫。古人云“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 莫要自己給自己當醫生, 也不要諱疾忌醫, 或有病亂投醫, 只有接受及時合理的診療, 才能儘快痊癒。

有患者或平日大便稀溏不成形, 無臭味或臭味不重, 每天數次, 每次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 嚴重者甚至連續不斷;或大便秘結, 多日不解;或經常感覺渾身乏力、沒精神、手腳冰涼、怕冷、小便色清, 這時候就可以服用理中丸來溫助陽氣。而對於腹痛洩瀉, 伴有肛門灼熱, 時有便意卻排便困難 (中醫稱“裡急後重”) ;或者便秘, 大便乾結如粒, 肚子脹氣厲害, 甚至疼痛不敢觸碰, 小便黃赤量少者不宜使用。這時候若使用理中丸就如同火上澆油, 會加重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