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話民俗之中秋節的由來與習慣

趣話民俗之中秋節的由來與習慣

中秋節吃月餅,是大家都知道的風俗。看著桌上那又圓又大的月餅,還沒開口送進嘴裡,恐怕大家就能想象出它的香甜與可口了。可是,月餅是怎麼來的呢?又是誰發明了它呢?這些你可曾想過嗎?

據說在我國古代,各朝各代的帝王都要在春季祭日、秋季拜月,這是一種沿襲千年的禮制了。每逢重大傳統節日,帝王們還有很多關於祭祀日月星辰的禮制,其實在民間也是如此。每逢八月中秋節,老百姓們也會拜月或祭月,而在皇宮中還會舉行宴會,不論是宮廷酒宴還是尋常人家的餐桌上,在農曆八月十五日這天必定少不了月餅。

最初,月餅本來是用於祭祀月神的供品,可是並不可能真的有月神下凡到人間來品嚐月餅,大家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東西不能就這麼隨便丟掉吧。於是,人們就把拜月、祭月之後的供品拿來給自家人吃,因為月餅形狀正圓,因此也象徵著一家人團圓快樂。

趣話民俗之中秋節的由來與習慣

中秋節吃月餅習俗的由來

在唐朝時期,月餅還成為軍隊祝捷的食物。在唐高祖年間,有位叫李靖的大將帶領軍隊與外敵作戰,經過慘烈的戰爭,終於在八月十五日那天得勝歸來。

唐朝時期是一個十分開放的時代,有許多來自異域外邦的商人、讀書人云集在唐國都長安,而且有些人在學習了華夏文化之後還留在唐朝做了官。李靖將軍打了大勝仗的捷報傳到唐高祖李淵那裡後,就有一個西域來的人敬獻了一個禮盒作為祝捷禮物。

李淵看這個禮盒製作得很是精美,以為裡面裝的不過是尋常的珠寶玉石,可萬沒想到這禮盒裡放的竟然是圓餅。唐高祖李淵笑著說:“這圓餅寓意很好,現在打了勝仗,將士們也該回家與人家團聚了。”說罷他還隨口唸了一句詩“應將胡餅邀蟾蜍”,還把這些圓餅分給朝廷忠臣一起品嚐。

在南宋時期有個叫吳自牧的人,他有本著作叫《夢梁錄》,其中就提到了“月餅”。到了明代,有一本《西湖遊覽志會》,書中對民間中秋賞月、共吃月餅的風俗有比較詳細的描寫:“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越是到了後世,月餅的製作也越是精細,品種也越是繁多。在食用月餅的同時,人們通常還會選擇一些水果,這些水果的外形也以圓形為主,只為圖個“閤家團圓”的好意頭罷了。

趣話民俗之中秋節的由來與習慣

中秋節吃月餅與朱元璋起義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有一個歷史故事是這樣講的:

相傳在元朝,很多百姓都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暴統治,各地紛紛起義反抗元朝。朱元璋在積蓄好力量之後,便聯合各路人馬,準備抗元起義。

可是,當時朝廷早已對民間力量有所防範,派出大量官兵四處搜查,一旦查到有什麼人行動可疑馬上就會處死。所以,在當時的環境下要想傳遞消息就變得十分困難了。

唉,如果消息不能傳遞出去,那可怎麼辦呢?朱元璋急得團團轉,可劉伯溫卻想出一條計策,他命令手下人把字條藏在餅子裡,這麼多夾帶著字條的餅子又被人四處傳送,各路起義軍在見到字條後便紛紛響應。起義那天,正是農曆八月十五,抗元的旗號剛一打響,各地的義軍便紛紛行動,抗元之勢如同星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

徐達攻下元朝都城的喜訊很快便傳到朱元璋這裡,等大家合力推翻元朝統治之後,朱元璋想到馬上又要迎來一箇中秋節了,想當年還是劉伯溫的點子好,把號召起義的字條藏在那圓圓的餅子裡,才得意躲過官兵的搜查。朱元璋於是下令把那種圓形的餅子賞賜給群臣,並在八月十五這天大家一同品嚐。那餅子如同天上圓月一般,惹人喜歡,同時也寄寓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趣話民俗之中秋節的由來與習慣

中秋節有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在中秋節這晚祭祀月神的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早在周代就已經開始有中秋夜祭祀月神的儀式了,對月神的祭祀儀式源自於遠古先民對月亮的崇拜,高掛天上的月亮被賦予了人格,成為有情感和覺知的生命體。

在後來,人們又認為月宮裡住著神仙,因為月亮象徵著陰性,被看作是女性的化身,所以人們便認為月亮上有仙女在,之後,諸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神話故事便產生並流傳開來。

最初,能夠祭月的只有皇室成員,或者說是帝王才有資格祭祀日月星辰,後來慢慢地,民間也開始有了一些祭月禮俗,這些禮俗不如皇家的禮制那麼嚴格,但是卻充滿著生活氣息和活潑輕鬆的意味。

在上古時代是沒有中秋節的,只有祭祀月亮的節日,可以這樣說,現在我們所熟知的中秋節是從遠古時期的“祭月節”發展演變而來。最先的祭月節據說是定在了秋分這一天,可先民們發現秋分這天不一定有月亮,也不一定會出現又大又圓的滿月。說是祭月,可如果沒有月亮,那還祭祀個什麼勁兒?好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很是聰慧,發現農曆八月十五這天的月亮又大又圓又明亮,好吧,就把祭祀月神的日子定在這一天了。

中秋節成為全國性節日是在唐朝,而且中秋節也有很多不同的名稱,比如八月節、團圓節、追月節、拜月節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中秋節祭月拜月的習俗,並不僅僅是漢族才有,很多少數民族也存在祭月、拜月的習俗,並且具有顯明的民族特色,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趣話民俗之中秋節的由來與習慣

中秋節的“偷菜”習俗很有趣

在湖南侗鄉,人們在中秋之夜有一種“偷菜”風俗,而且還是偷“月亮菜”,這個有趣的民俗與當地的一則神話傳說有關。

相傳在古時候,每到中秋夜晚月中的仙女都會下凡來到人間。這些仙女把月宮中的甘露灑在人間的各個角落,所以大家在中秋之夜要一起享用帶有甘露的各色蔬菜、水果。所謂的“月亮菜”,就是帶有月宮仙女灑下甘露的蔬菜。

可是,田地裡的蔬菜水果那麼多,你怎麼能知道哪一個是“月亮菜”呢?這個很好判斷啊,凡是中秋節那天,菜園裡的所有蔬菜都是“月亮菜”,過了中秋可就不算了。

侗族姑娘打著小花傘在自己意中人的菜園子裡“偷菜”,而且還偷得心安理得,臨走時還要高喊一句:“我把你的菜都給摘走了,你要不要來我家品嚐一下啊!”

若是哪位姑娘夠幸運,摘到一個並蒂的果子或蔬菜,那就表示著她能收穫幸福的愛情。所以,女孩子們對那種成雙的豆角很喜歡,這種豆角也成了她們“偷菜”的主要目標。

有時候,已婚婦女也會加入到偷菜的隊伍之中,她們希望能“偷”到一個看起來很“胖”的瓜,或者一把青翠的毛豆,因為這些都象徵著健康可愛的小孩,所以,求子的婦女們在偷這些菜時格外地用心。

除了女性,小夥子們也會加入到“偷月亮菜”的隊伍裡面,原因很簡單,他們也想借助月宮仙女的“法力”獲得愛情和幸福。但是,小夥子們偷來的菜絕對不能帶回家,只能在野地裡煮了吃完。說不定一鍋菜還沒吃完,而東方已經大亮了。

這些有趣的中秋節民俗若是通過文字瞭解,還只能瞭解個皮毛,若是能親身參與其中,你才會發覺這些民俗活動的快樂。

趣話民俗之中秋節的由來與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