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山海探秘(五)—《山海经》里的小怪兽(五)

|小记|山海探秘(五)—《山海经》里的小怪兽(五)

今天我们来讲南山第三山—虞山上的小怪兽们。


║犀

《山海经—南山经》:“(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

|小记|山海探秘(五)—《山海经》里的小怪兽(五)

犀生活在南方第三大山系虞山东边的祷过山上。犀形似水牛,长着野猪的头,大象的脚,只有三个蹄子。普遍的体型很肥胖,通体黑色。头上有三个角,一个在头顶,一个在额头,一个在鼻子。

|小记|山海探秘(五)—《山海经》里的小怪兽(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犀出自西番、南番、滇南、交州等地方,居住在山林中,人们经常能看得见。又说,犀角可以解毒,犀角是犀的精华聚集的地方,能解各种毒药。


║兕

《山海经—南山经》:“(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兕[sì],……。”

|小记|山海探秘(五)—《山海经》里的小怪兽(五)

兕也生活在祷过山上。兕是一种独角兽,形状像水牛一样,全身都是青色,只长了一个角,重达千斤。

|小记|山海探秘(五)—《山海经》里的小怪兽(五)

古书《三才图会》记载:兕体型比较小,不吓人。晚上喜欢独自站在山顶的绝壁旁,听山泉的声音,喜好安静,直到清晨鸟鸣叫的时候才回去。兕是文德之兽,是力量与威猛的象征。


║象

《山海经—南山经》:“(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多象。”

|小记|山海探秘(五)—《山海经》里的小怪兽(五)

象生活在祷过之山,是巨兽,野兽里体型最大的一个种类,长着长鼻子,长牙最大的能长到一丈长。

|小记|山海探秘(五)—《山海经》里的小怪兽(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象生长于两广、云南、西域等地,象成群结队的生活,番邦的人都驯服来驮重物,番邦酋长将最好的那一只装饰起来做自己的座驾。象有灰、白两种颜色,最大的能长到的好几丈长,四条腿像柱子一样粗壮,没有指头但是长着指甲。走路的时候先迈左脚,不能躺下,只能用臀部坐下,头无法低下去,脖子也不能向后转。象的肉非常肥美,全身各个位置集合了所有十二个生肖的肉,但是只有鼻子是它本身的肉,无论烤制还是腌制都非常美味。


║瞿如

《山海经—南山经》:“(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鵁[jiāo]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

|小记|山海探秘(五)—《山海经》里的小怪兽(五)

在祷过山中生活着一种神鸟,它的形状像鱼鹰,但头是白色的,长着三只脚和人的脸。这种鸟的名字叫瞿如,它的叫声和它名字的发音听起来非常的像。

|小记|山海探秘(五)—《山海经》里的小怪兽(五)


║虎蛟

《山海经—南山经》:“(泿[yín]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小记|山海探秘(五)—《山海经》里的小怪兽(五)

泿水中有一种叫虎蛟的动物,身形像鱼,但是长着蛇一样的尾巴,他的叫声和鸳鸯的叫声一样,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浮肿病,还能够治疗痔疮。

|小记|山海探秘(五)—《山海经》里的小怪兽(五)

|小记|山海探秘(五)—《山海经》里的小怪兽(五)

往期

|小记|山海探秘(五)—《山海经》里的小怪兽(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