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壇智庫」「人不能沒有信仰,它離我們很近」,哲學家李德順講述中國人的信仰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齊魯大講壇”

「讲坛智库」“人不能没有信仰,它离我们很近”,哲学家李德顺讲述中国人的信仰

青少年應該如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信仰的意義是什麼?

9月2日,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李德順做客第163期齊魯大講壇,以“無神論與唯物史觀”為題,向受眾解讀信仰、唯物史觀等內容。本次大講壇由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孫書文主持。

「讲坛智库」“人不能没有信仰,它离我们很近”,哲学家李德顺讲述中国人的信仰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 李德順

信念構成人生選擇的出發點

在講座開場時,主持人孫書文就點出,本期講座的題目看起來高大上,其實這個問題關乎信仰,關乎大是大非,關乎世界觀、人生觀,離我們很近。

在講座中,李德順首先談到價值觀的問題。他指出,價值觀念和人的知識、學問、理論不是一回事,它不是由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體系構成的,而是由信念、信仰和理想的體系構成的。

信念是什麼?李德順說,信念就是人們對某種事物抱有堅定信任的心理狀態。比如聽到一個流言,有的人認為無風不起浪,有的人則相信流言止於智者。“人生有許許多多的信念,這些信念都構成人生選擇的標準或者是出發點。”李德順說,信念是非常多的,有時是隨時隨地遇到具體事情,都能夠產生或者表達出來。

「讲坛智库」“人不能没有信仰,它离我们很近”,哲学家李德顺讲述中国人的信仰

面對未知領域,信仰決定態度

信仰和信念有什麼區別?

李德順介紹,信念非常多,但是總有一個最高的、總的信念,把所有的信念都能夠統一起來,指導指揮,有時遇到具體事還創造信念,這樣統帥一切的信念,叫做“信仰”

他舉例,比如雖然世界上的事非常多,人的信念也非常多,但是把所有信念歸結到一點,認為世界上一切事到底是怎麼造成的,是誰決定的,到底聽誰的,對於這樣的根底的思考和信任信念,就是信仰

李德順說,在已知的範圍內,我們可以用知識、用理論,用它的方法來指導我們生活;但面對未知的範圍,就憑腦子裡的信仰和信念,去決定我們的態度。比如“美國宇航局提出一個科學探險方案,探索外太空到底有沒有人類,需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美國國會審議它的時候,批不批這個錢呢?那是國會議員腦子裡的信念和信仰決定了。”

李德順分析,在沒有任何現成答案的情況下,國會議員無非是兩種想法,一種就是認為弄明白到底有沒有外太空人比不弄明白好。而且美國先弄明白,比等著別國先弄明白好。憑著這種信念,他們就贊成花這筆錢去搞研究;如果多數議員腦子裡的信念是,管外太空的事幹什麼。出於這種信念,他們肯定就不贊成撥這筆錢。

「讲坛智库」“人不能没有信仰,它离我们很近”,哲学家李德顺讲述中国人的信仰

現場聽眾與李德順教授互動

中國自古就有人本主義信仰

“所以人類的信仰往往越是在知識不到的地方,越顯出它的作用。”李德順說,信仰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

人不能沒有信仰,但是信仰什麼,又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按照唯物主義和科學的精神,用世界本身來說明世界,而不是去找世界之外的因素來說明世界,稱為“無神論”;另一類認為世界本身和人本身都沒辦法回答問題,只有尋求在世界之外的萬能的最高的終極的神秘力量,一切都用它來解釋,由它來安排,此即“有神論”

在李德順看來,中國自古以來的人本主義信仰相對超前。從周易開始,就表明中國人信仰天地,特別是天。人們把人所能想到的一切最有力量、最聰明、最高尚的東西,都用天來代表。所以中國自古喜歡拿天地做根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都是按天和地的品格來要求人自己,執行人自己的權利和責任。

李德順說,古人還悟出個道理,天的眼睛就是通過老百姓的眼睛看,天的耳朵就是通過老百姓的耳朵聽。

天其實就是人,而且就是所有的老百姓的人心。從信仰角度來講,這樣的說法實際是很先進的,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有了自己以人為本的信仰風格。

李德順說,他主張在這個基礎上保持它的長處,克服它的短處,形成中華民族新時代的信仰方式和風格。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歷史唯物主義本身產生於信仰科學,信仰知識,信仰真理,本質上也就是信仰人和人自己的努力。相信人通過自己不斷努力,可以掌握自己,並把未知變成已知。

「讲坛智库」“人不能没有信仰,它离我们很近”,哲学家李德顺讲述中国人的信仰

教育孩子立三觀,示範比灌輸有效

信仰如何運用現實生活中?在現場,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觀眾們關心的焦點話題。

“不要動不動就從‘娃娃抓起’。”孩子需要學什麼,要從孩子本身出發,不是從大人現在的興趣出發。不要侵犯孩子的權力,而是要讓他學會用自己的權力去選擇,並自己負責。李德順強調,對孩子的價值觀教育,不要迷信灌輸,要善於啟發。不要怕青少年的價值觀一時不成熟、不端正。因為99%的人在親身實踐中會形成和當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念。

“大人的示範作用比給孩子的一味灌輸更有效果。” “孩子跟大人學的東西,只有三成是你教他的,七成是他自己看你怎麼做悟出來的。”李德順舉例,一個孩子學了打人罵人,家長在教育他的時候很粗暴,那麼孩子就會想“都是因為我小,等我長大了,就可以打人罵人了。”

圖/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中

「讲坛智库」“人不能没有信仰,它离我们很近”,哲学家李德顺讲述中国人的信仰

齊魯大講壇山東省社科聯、山東大學、齊魯晚報、山東博物館聯合主辦,以“搭建思想平臺、共享精神財富”為宗旨,每期邀請一位嘉賓擔任主講。大講壇堅持公益性原則,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搭建思想平臺

共享精神財富

齊魯大講壇

新浪微博:@齊魯大講壇

地址欄輸入:齊魯大講壇.手機

發現不一樣的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