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華做客「齊魯大講壇」,解讀《孔門理財學》與文化自信

9月22日,《孔門理財學》譯者、國家圖書館研究員、歷史學博士韓華做客“齊魯大講壇”,從陳煥章和他的百年經典著作入手,講述近代中國學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山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魏建主持講座。

講座伊始,韓華就向觀眾娓娓講述起陳煥章以及他的百年經典著作《孔門理財學》。

“陳煥章舊學與新學的造詣均極為深厚,他在中國傳統科舉制度下金榜題名考取進士,又接受了當時最好的西方教育獲得博士學位,從清代進士到美國經濟學博士,一人在中西兩種教育體系中皆取得最高學位(科舉廢除之後新式學堂畢業生被授予同科舉功名者除外),歷史上再無第二人。”韓華講述道,《孔門理財學》羅列了文獻55種,首先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其次是孔子、儒家及諸子,同時大量引述中國理財制度。“在此之前,中國沒有《經濟思想史》這門學科,雖然幾千年來,士大夫對經濟學有很豐富的思考,也展現了很豐富和深刻的經濟思想,但是形成一門經濟學科,這還是第一次。”韓華說。

她進一步講述稱,陳煥章在寫這本書的時候,西方經濟學已全屬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在這樣的背景下,陳煥章提出用中國傳統士大夫的以正義原則為根據管理財富的理財學思想。《孔門理財學》定義了一個和經濟學類似的概念,顯然這個概念和西方經濟學的概念是不一樣的。

韓華介紹,《孔門理財學》面世後即獲得高度評價。1911年《孔門理財學》作為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經濟和公共法律叢書,45卷、46卷112號、113號同時在紐約和倫敦初版,此後在近100年時間裡,又相繼在英美多家出版社重印。這是哥倫比亞大學第一次為中國留學生用公費出版博士論文。

“《孔門理財學》對西方產生很大影響,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堅持文化自信的亮點。在那樣的背景下,這本書就像一道眩目的光,不僅讓中國的傳統在西方亮了一下,影響了西方學界。從書中,西方經濟學家讀出了傳統中國社會對婦女和老人的保障,讀出了中國古代農業制度‘常平倉’、中國貨幣制度的變遷、人口理論的發展等等。”韓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