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間尤其注意!市疾控中心發布十月健康警示

十一假期臨近,要注意預防這幾種病

市疾控中心發佈十月健康警示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十月秋高氣爽,天氣不斷轉涼,晝夜溫差變化大,逐漸進入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同時我市開始進入腎綜合徵出血熱的高發時節。“十一”假期期間,聚餐機會增多,發生食源性疾病的幾率也將上升。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注意預防流感、猩紅熱、出血熱以及食源性疾病,做好防寒保暖,健康運動,外出旅遊要做好旅途衛生,注意安全。

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儘量不去擁擠場所

秋冬季節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流感和猩紅熱分別是由流感病毒和乙型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都是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流感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高熱、頭痛、全身乏力,伴有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常發生局部甚至大範圍暴發流行。猩紅熱以發熱、咽峽炎、全身瀰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脫屑為特徵。

預防此類疾病,要做到

1.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汙濁的毛巾擦手。

2.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汙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在疾病高發期,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汙濁的場所。

3.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4.學校和托幼機構要加強晨檢和健康觀察,如發現出現不適症狀者應及時去醫院診治。教室、家居等應注意定時開窗通風(冬天要避免穿堂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5.從10月份開始,是市民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的最佳時期,可以有效保護自己避免患上流感,減少併發症,特別是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高血壓、糖尿病)、學生等。

出現“三紅”“三痛”應及時就診

我市屬腎綜合徵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的高發地區,10月進入高發期,家鼠和野鼠都可傳播,郊區農村為主要流行區域。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三紅(面紅、頸紅、胸部紅)、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可發展為低血壓休克、腎臟損害等,可危及生命。我市疫情表現為“高度散發”,因此個體防控十分必要。

市民要注意做到:1.做好防鼠、滅鼠、保糧工作,加強個人防護,儘量避免與鼠類及其排洩物(尿、糞)或分泌物(唾液)接觸,滅鼠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個人防護。2.秋收及野外作業時,必須加強個人防護,防止接觸感染。3.如發現有突然出現的高熱、“三紅”和“三痛”及皮膚粘膜出血點等腎綜合徵出血熱症狀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4.提前接種出血熱疫苗可有效預防該病。

探親旅遊聚餐應注意衛生,不光顧無牌餐飲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攝食而進入人體的有毒有害物質(包括生物性病原體)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包括常見的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所引起的疾病。臨床上主要有腹痛、腹瀉、噁心、嘔吐、部分病例可伴有發熱、乏力等症狀。發病形式可表現散發,亦可呈群體性發生。“十一”假期期間人們或探親旅遊,或參加婚慶喜事,聚餐飲酒等亦隨之增加,如一旦忽視飲食衛生,尤其在食品加工製作過程中受到病原菌汙染易引發群體性發病。

市民預防食源性疾病要做到:1.牢記“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後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吃熟食,生熟食品要分開,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尤其是海產品,無牌餐飲不光顧,腐爛不潔食品不要吃;喝開水,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淨。2.在旅途中應多進食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並加一些蔬菜和水果,若出現腹瀉等疾病,應儘快到醫院診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注意防寒保暖,最好每天走6000步

10月冷暖交替,晝夜溫差大,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與兒童等體質弱的人群。在早晚要根據氣溫的變化適當的增減衣服,晚上要蓋好被子,不要貪涼。

適當的體育鍛煉非常重要,可以進行一些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比如健走、爬山、跑步等,增強身體素質。當然,在鍛鍊時,要注意防止運動過度,避免大汗淋漓。健康人可以根據運動時的心率來控制運動強度,每週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

(記者 趙波 通訊員 綦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