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諾獎之花不落中國?對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一些新認識

對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一些新認識

作為科學界的盛事,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又再次擾動了國人敏感的神經,聚焦了大家的目光。我也不例外, 這幾年一直在關注諾獎。

不過我不是來追蹤研究熱點,凝練國基項目的科學問題的(玩笑)。我只是吃瓜群眾,看看熱鬧。

這兩年,我也看出一些門道來了,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希望和有興趣的朋友一起探討。

为什么诺奖之花不落中国?对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一些新认识

國人最大的焦慮之一,為什麼我國一直沒有諾貝爾獎?(“三無”科學家屠呦呦得到了諾獎,很多科研大咖心裡面酸酸的)

有人說我國基礎教育出了問題,中小學生只知道刷題考試,影響了創造力。最近又說問題出在高等教育,大學生太輕鬆,不好好學習,因而又對本科教育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出適應和促進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

可是,出國留學的人都知道,美歐日的中小學生也是要刷題的,大學裡混日子的學生也是有的,本科階段老師們的授課內容和中國的也差異不大,差異是在博士階段產生的。

但從這幾年的表現來看,博士研究生的水平也基本和國外持平了,因而怪罪教育是沒有理由的。

科研方面,政府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逐年加大,CNS論文,專利也比肩美歐,而國家自然基金的項目也強調必需有創新點才給予支持。由此可見,國家對基礎研究是多麼的重視,而我國科學家的優良表現也證明了他們的創新力不弱。

既然教育和科研都沒有問題,那麼為什麼諾獎之花不落中國?

其實我國政府已經看到了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恰恰與諾貝醫學生理學獎爾獎的宗旨不謀而合,即對人類(國家)有重要影響或對人類(國家)有巨大幫助。這是典型的實用主義。

沒錯,諾貝爾獎主要是獎給基礎研究的科學家的原創工作的。但大家注意到沒有,如果沒有後期的轉化應用,且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那前期的基研究成果基本上不會和諾獎沾邊。

也就是說,是轉化研究使這些論文變廢為寶,體現出了它們的重大價值。

如果這些成果不和我們的實際生活發生重大聯繫(比如生物鐘影響我們的生活,青蒿素治療了瘧疾,PD-L1推動了抗腫瘤免疫療法),那麼這些論文將永遠是一堆廢紙,僅供科學家們自娛自樂(別拍磚哦)

問題已經很清楚了,我國很多基礎研究成果僅以論文和專利形式呈現,而未被轉化應用,國家需要一些象陳列平教授這樣能慧眼識靶點和通路,且能轉化應用的科學家來配合完成論文後期的工作。

但這僅僅是問題的一部分。

其實,全球的醫學產業界人士一直都高度關注生物醫學領域的有價值的科研成果,他們天天都在收集與產品開發相關的信息。如果您論文中描述的靶點通路、疾病機制真有開發價值,他們一定會登門造訪,不會把您忘記的,這是市場規律。

所以基礎研究不用跟風追熱點(國基應該資助原創),我國科學家們應獨闢蹊徑,大膽開展前人沒做過的研究。

另外,國家要在轉化研究上繼續加大投入, 促進我國基礎研究成果轉化,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這樣也就符合諾貝爾獎的理念了,諾貝爾獎也一定會花落中國。

此外,如果我國基礎研究領域暫時沒有出現有重大轉化價值的研究成果(大家別拍磚),也不必著急,國家應繼續資助和鼓勵科學家向新的領域探索,做開創性的工作 。

而轉化科學家則可以把國外基礎領域的重大成果引入我國,研發新產品,促進產業的提升和發展,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這樣基礎研究領域也會受益,獲得更多的經費支持,做到良性循環,皆大歡喜。

總之,諾貝爾獎是個系統工程,和科研成果一樣,有一定的運氣成分, 大家做好自己的事,快快樂樂地生活,沒有諾獎的時間裡,就欣賞一下這些基礎研究領域幸運兒的成果吧 。

(作者單位:昆明醫科大學分子臨床醫學研究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20486-1138411.html

注意!微信又雙叒叕更新了......

此次改版後,每個用戶最多可以設置12個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往常的大圖封面展示。為了不錯過科學網的推送,請根據以下操作,將我們“星標”吧!

點擊“中國科學報”進入公號頁面→點擊右上角的···菜單 →選擇“設為星標”,搞定!

为什么诺奖之花不落中国?对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一些新认识
为什么诺奖之花不落中国?对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一些新认识为什么诺奖之花不落中国?对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一些新认识
为什么诺奖之花不落中国?对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一些新认识为什么诺奖之花不落中国?对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一些新认识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