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四十一願至四十二願

請看下面一段經文:

【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一願“樹現佛剎願”

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極樂世界的眾生,想要看到十方諸佛國土的人、事、物等種種莊嚴,都能在寶樹行間看到,好像從明潔的鏡子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樣。如果以上兩願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

這兩願是指“無量色樹願”“樹現佛剎願”。

這一段願文尤其不可思議。世尊當年在講經說法的時候,佛用神力把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顯現出來給與會的大眾看。佛滅度以後,後世的弟子、高僧大德們,有這樣能力的人就不多。隋唐的時候還有,宋以後就很少了。就是能把十方剎土現在眾生面前的,有這種能力的人,是非常少了。

〖欲見諸佛淨國莊嚴〗

“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在寶樹間都能見到。

“樹現佛剎”,就像《觀無量壽佛經》,佛一共給我們講了十六觀,第四觀是寶樹觀。說“此諸寶樹,生諸妙華,湧生諸果”。由此可知,極樂世界的寶樹,不但是枝葉繁盛,有花有果。因為它是眾寶所成,所以它有大光明。光明中化現出幢幡寶蓋。幢幡寶蓋數量很多,也是沒有辦法可以計算出來的。寶蓋中就“現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佛事是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的狀況,都從寶蓋光明中顯現出來。

後兩句又是一個意思,是“十方佛國,亦於中現”,這個範圍就更廣大了。

十方諸佛的剎土,每一尊佛的剎土都有十法界。極樂世界特別,它沒有十法界,它只有一真法界,是純菩薩的法界。其他的諸佛剎土跟釋迦牟尼佛的教區大致相同,有十法界,有六道、有三途,在寶樹幢幡羅網光明中,你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

生西方淨土,就是生一切諸佛剎土;見阿彌陀佛,就是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西方世界的大眾,他們的神通道力能隨意遍至諸佛國土。

有許多同修嚮往彌勒淨土。因為彌勒菩薩是下一尊佛,將來要到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有很多人想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做他的大弟子,就像釋迦牟尼佛會中的舍利弗、目犍連一樣。不少人有這種願望,一心一意求生彌勒淨土,而忽略了西方淨土。彌勒淨土容不容易往生?相當不容易。請注意“相當”兩個字。

要想往生彌勒淨土,必須要修定。經上講,要修“唯心識定”。因為彌勒菩薩是唯識專家,他是法相唯識宗的始祖。唯心識定要修“五重唯識觀”,就是這個定有五個層次,由淺而深,你能修成了,才有資格往生兜率內院。如果修不成,你就去不了。

從前有師子覺菩薩、無著菩薩、天親菩薩,這三位是非常要好的同參道友,都是修彌勒淨土的。三個人曾經有一個約定,哪一個人先往生,生到那邊去,回來報個信。後來,師子覺先往生了,去了很多年沒有音信。再以後,無著又往生了。過了三年,回來給天親菩薩報信。天親菩薩就問他,你怎麼去了三年才回來報信,怎麼去了這麼久?無著告訴天親,天上的時間長,我不過是到彌勒菩薩面前打了個轉就回來了,哪裡知道這個世間已經三年過去了。接著天親問無著,師子覺到哪裡去了?無著告訴他,說他生到兜率天,在外院遇到了許多天女,他已經被天女迷住了,沒有到內院去,在外院享樂呢。

諸位想一想,以師子覺的修行功夫,從外院到內院,沒等到內院呢,在外院就墮落了,可見不容易!沒有往生淨土穩當。這就是說,你有沒有能力能經得起誘惑。我們人間的美女不算美,好多人都被迷住了。天女可了不得,那是真美,你有能力不受迷惑嗎?一受迷惑就又搞三途六道,多麼可怕!換一句話說,你的抗誘惑的能力能超過師子覺嗎?你的修行功夫能超過師子覺嗎?

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到底殊勝在哪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既然就是一切諸佛剎土,難道兜率內院彌勒菩薩還除外嗎?當然也在其中。何況我們這一部《無量壽經》,後半部是彌勒菩薩當機。彌勒菩薩與西方淨土的關係,從這一部經上,我們可以清楚明白地看得出來。

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說法,彌勒菩薩天天去聽,從來不缺席。你要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看到彌勒菩薩跟你坐在一排,你跟他是同學。如果你跟他說,下課以後我到你的內院去玩玩。彌勒菩薩一定是會很歡迎的,就帶你去兜率內院參觀遊覽。如果你求生兜率內院,那麼你是彌勒菩薩的學生,他是你的老師。你看,他的輩分高你一等,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是不一樣的。

所以要想見彌勒菩薩,親近彌勒菩薩,要想參訪兜率內院,有近道啊!這個近道就是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近道。你不必修唯心識定,那很麻煩,不太容易修成功。就是修成了,要是通過外院,如果你像師子覺那樣,經不起類似的誘惑,那就完了,這多可怕!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四十一願至四十二願

這一段我覺得大家應該聽明白了,就是說,你要親近彌勒菩薩,你是要做他的同學,還是要做他的學生?哪一條道是近道?

這一部《無量壽經》、唸佛法門,是十方一切諸佛普遍為一切眾生宣揚的經典,普遍勸勉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這樣的一個特殊的難信的法門。我們如果能夠相信,能夠依教奉行,你不僅是世尊的第一弟子,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第一弟子。這是事實真相。

正是夏蓮居老居士所說的“億萬人中一二知”。幾個人知道?你今天知道,你明白了,你這才知道你是多麼的幸運。億萬人中一二知,你居然就是那億萬人中的一二,所以要珍惜啊!要把握住這一生最好的機緣,決定圓滿成就菩提。

怎麼圓滿?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決定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一句佛號貫徹始終,這就成功了。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四十一願至四十二願

請看下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二願“徹照十方願”

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所居住的極樂世界,廣闊無有邊際,莊嚴清淨,光明晶瑩,像鏡子一樣,能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諸佛國土。十方世界的一切眾生,如果看到極樂世界的光明,都能生起稀有殊勝無上的菩提心。如果此願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

看幾個詞語:

“廣博”是廣闊無邊。

“光瑩”是光明晶瑩。

“徹照”是無所不照。

“希有心”:指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廣博嚴淨”

這是說西方極樂世界佛國土廣大無邊,可以說是無邊無際。“嚴淨”是美好、莊嚴、乾淨、沒有汙染。

潔淨是指沒有汙染。這裡的汙染,不僅僅指環境而說,更重要的是說心理的汙染。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精神的汙染、思想的汙染、見解的汙染。這些汙染已經相當嚴重了,有時我們自己還不能覺察。這種汙染之深,汙染之廣,汙染之嚴重,佛要不說出來,我們真的想像不到。

讀了佛經,才知道這汙染的嚴重。飲苦食毒啊,我們還不覺知。西方極樂世界無論是在心理上、在環境上,決定沒有汙染。我們能相信嗎?我們沒有去過極樂世界,只聽釋迦牟尼佛這樣講。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不會打妄語,我們相信“聖言量”。

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對聖賢的教誨一點不懷疑。一般的凡夫對聖人說的話喜歡打問號。今天有很多出家人,特別是出家多年的老法師,都不承認釋迦牟尼佛的智慧是圓滿的,德能是圓滿的。稱佛“萬德萬能”,不過是稱讚之詞而已,未必是真發自內心的。這就是依凡夫之心測度聖人之境界。

淨土是清淨心變現出來的。“心淨則土淨”。什麼人的清淨心?是自己的清淨心,是自己的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在因地修清淨心,果地上成就了清淨土,又接引十方身心清淨的眾生,往生淨土。所以我們知道極樂世界的大眾,無論是依報,還是正報,都是清淨的,沒有染汙的。

我們這一生認定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目標。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可以相信,但是它的清淨純度,我們無法想像。

下一句:

〖光瑩如鏡〗

這一句,是形容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淨純度的,清淨得像一面鏡子。這是講依報,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山河大地。一切萬物放光,光明“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這是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光?這個“光”是心光,是性光,這是科學家沒有辦法探測到的本性光明。本性就是自性,是遍法界的,性德之光當然也是遍法界的。

怎麼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是性德之光?佛在大經上跟我們說過,“依報隨著正報轉”。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正報,心地清淨。清淨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他居住的環境也是性德變現。所以光明遍照法界。法界裡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不但照,還“徹照”。這是指依報光明之德用,也就是自性的德用。

今天的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

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