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還是正義?《歸去來》直擊當下年輕人痛點

《歸去來》收官,收視率登頂之外,網播也已突破70億,成績十分耀眼。

自開播以來,《歸去來》引起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即使收官熱度仍不減,給持續低迷的影視劇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利己還是正義?《歸去來》直擊當下年輕人痛點

為什麼這部嫁接在海外留學生之上的貪腐劇能叫好又叫座?究其原因,是它觸動了當今社會最為敏感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年輕一代如何在與父輩的價值觀衝突和複雜的現實中,堅守內心的“田園”,完成自我蛻變。

“田園將蕪”的五次遞進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陶淵明的"田園將蕪"貫穿全劇,一共出現了五次。第一次是書望參加書澈的畢業典禮後在回國路上發給兒子的短信,當時書澈已經發現父親出軌、貪腐,看到信息恍然大悟,父親對自己堅守正義是欣慰的,以詩寄情,希望兒子能理解並原諒自己已迷途難返。

利己還是正義?《歸去來》直擊當下年輕人痛點

之後書澈關閉公司,寫下這四個字,這是第二次出現。難道他心中的田園要荒蕪了嗎?這時候,蕭清出現,點醒陷入崩潰的書澈:“田園始終都是你的田園,既然有勇氣讓它荒蕪,也應該有勇氣將它重建。”

利己還是正義?《歸去來》直擊當下年輕人痛點

“田園將蕪”的第四次和第五次亮相則是在大結局。蕭清找到了躲在柬埔寨的書澈,雖然書澈也很想念她,卻無法面對過去和現實。蕭清臨走時留下了對他的期盼:“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之後書澈終於走出困惑,以面試者身份出現在蕭清面前。當蕭清問他為何要來律所做實習生時,書澈答:“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利己還是正義?《歸去來》直擊當下年輕人痛點

甘願頹廢、前路迷茫,迷途未返、迷途知返、迷途已返,導演賦予“歸去來”的價值意義在情節推進中逐漸升華,讓觀眾直觀感知到書澈面對兩代人價值觀衝突時,在撕裂的痛苦中完成的蛻變,和劇中六位年輕人一樣,流年笑擲、未來可期。

利己還是正義?《歸去來》直擊當下年輕人痛點

“公平與正義”價值觀符合大眾期盼

現實題材的影響力常常在於內容的普遍性。《歸去來》劇情裡所呈現的校園暗戀、撞車頂包案、權錢交易、父母生病等所表現的內容都有廣泛的社會覆蓋性和現實性。

在劇作手法上,“草蛇灰線,伏延千里”,青春戲、法庭戲、反腐戲、家庭戲等各種劇目輪番登場,多條敘事線齊頭並進,每一幕劇都可成為單元劇,但彼此又都有暗線相連,人與人之間的個人關係包含在社會大關係中。

但是這部劇最終取得廣泛關注並不只是依靠純熟的表現手法,而是嫁接在故事情節上的價值觀引發觀眾共鳴。6位青年不同身份、不同背景,在不同的價值取向間來回搖擺,抉擇價值觀上的“歸去來”。

利己還是正義?《歸去來》直擊當下年輕人痛點

愛情的“門當戶對”主要是價值觀上的“門當戶對”,這種愛情觀無疑擊中了當下年輕一代內心對愛情的真正追求。

寧鳴對繆盈的純情,是絕大多數人心中嚮往的幸福。但在過去的電視劇題材中,這種家庭背景差距過大的愛情會受到階層阻礙,往往不得善終。而在《歸去來》中,寧鳴依靠自己的努力,打破階層固化,事業愛情雙豐收。這樣的happy ending雖然略微脫離現實,但能看出導演和編劇追求的是建立在獨立人格之上的愛情公平。

利己還是正義?《歸去來》直擊當下年輕人痛點

再比如一邊是該做的事,一邊是想做的事,如何選擇?選擇考量的尺度是什麼?蕭清便處於這種兩難之中:要麼選擇正義,交出證據讓犯罪分子伏法;要麼保全愛情,對知道的事情閉口不談。

在愛情與正義的痛苦抉擇中,蕭清堅守了自己心目中的底線,選擇了正義。

利己還是正義?《歸去來》直擊當下年輕人痛點

書澈也是如此。當繆盈向他隱瞞了兩家父親進行非法交易的事,他會覺得被欺騙,被“汙染”,他會殘忍斬斷看似無辜的愛情,以此保全心中的安寧;當他懷疑自己的事業被牽扯進父親權商勾結的陰影中時,他會直接放棄公司以示抗爭。

利己還是正義?《歸去來》直擊當下年輕人痛點

也正是因為書澈和蕭清擁有相同三觀,兩人才能歷經波折後仍然走到一起。

這種建立在共同人生追求上的純粹愛情不正是當下人最嚮往的嗎?

年輕人在面對殘酷現實時,如何堅守內心的純粹,如何守護內心那片純淨的“田園”,選擇“利己”還是“正義”,《歸去來》的價值觀導向為我們做了一個最好的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