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四大名绣,却两度入选非遗,800年前是国宝,尼姑也愿当绣女

如今提起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刺绣,人们一般会想起四大名绣。但在刺绣工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还有一种曾远超四大名绣的绣法,叫“汴绣”。曾经有人说过:“将汴绣和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并称为五大名绣,还有点委屈汴绣。”那么,这种少有人知的汴绣有着怎样的特色呢?

不是四大名绣,却两度入选非遗,800年前是国宝,尼姑也愿当绣女

首先,汴绣绣工精致、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早在宋代就已闻名全国,被称为国宝。因为当时宋朝的首都在开封(又称汴京),这种刺绣手法得名汴绣。宋朝时汴京是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都生动描述了当年这座城市的繁华盛景,给汴绣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的优良的土壤。

不是四大名绣,却两度入选非遗,800年前是国宝,尼姑也愿当绣女

史料记载,1104年,宋徽宗下诏设立文绣院,这是汴京城中一所以刺绣为专业的“大学”,此后徽宗又设绣画专科,300多名绣女云集京师,交流刺绣技术,接下来一百多年,汴绣达到历史最鼎盛时期,上自天子的“乘舆服御”,下至东京市民“宾客祭祀用绣”,皆为汴绣,当时的开封城里,还有一批由特殊的民间绣女团队,她们是寺庙里的尼姑,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北宋灭亡后,王朝南迁建立南宋,大批绣女被带到了南方,作为昔日都城的汴京,在连年的战乱中也变得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昔日的繁华盛景不复存在,很多私营的绣坊相继关门,汴绣仅存于开封及周边地区的百姓日用绣品中,鼎盛一时的汴绣逐渐衰落。

不是四大名绣,却两度入选非遗,800年前是国宝,尼姑也愿当绣女

至清末民初,中国“四大名绣”渐渐为世人认可。而此时的汴绣也因为中原大地连年战乱,经济水平落后,汴绣质量不断下滑,最终在四大名绣的评选中落榜,只能在中国五大名绣中获得一个末席。而往前追溯至汴绣的兴隆时期,四大名绣还未成气候,影响也远远比不上汴绣。

不是四大名绣,却两度入选非遗,800年前是国宝,尼姑也愿当绣女

《东京梦华录》曾记载汴绣,说它:“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汴绣色彩搭配较其他绣种明快、奔放,而且在透明上常采用夸张的手法,且层次错落有致,跨度较大,针法细腻,每一针都非常细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阎立本的《步辇图》都是汴绣的代表作品,2006年和2008年,汴绣两次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终于为自己正了名。

不是四大名绣,却两度入选非遗,800年前是国宝,尼姑也愿当绣女

近些年来,国家和当地政府越来越重视保护和复兴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凝聚着民族智慧的传统文化和技艺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创新,正在绽放出新的生机活力和时代光彩,我们也期待着汴绣能再次大放异彩。关于汴绣,你有什么想分享的,欢迎在评论中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