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岩起伏的激盪感

原野香一詞,並不記載於典籍,更未錄入到關於普洱茶國標之中。嚴格地說,這是一個生造詞。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但哲人曾經說過,存在即合理——在這裡,我並不妄圖將這個由歲月知味定義的詞語寫進國標,不過若能因此讓普洱茶愛好者中能真正地對原野香有些認識,也算善莫大焉。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原野香,顧名思義,即充分具備原野氣質,茶樹的生長環境優越,不被甚至少被人打擾,所出產之原料幹茶質地較重,是因為果膠質含量較高,茶湯濃稠度高,入口微苦,但極富有飽滿度與層次感,三杯過後,體感較好的茶友身體迅速發熱,手心出汗,所謂“茶氣”十足,也正是我們所說的野韻十足。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倘若要進行準確對位的話,在易武茶區當中的同慶河所出產之原料,則正是原野香帶最典型的代表。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在之前的文字裡我曾經對於整個易武的茶葉區域做了較為細緻的劃分:

以薄荷塘、哆依樹為核心的花香帶;以麻黑、落水洞為核心的蜜香帶;以茶王樹為核心的綜合香帶;而原野香帶的代表,同慶河是當之無愧。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事實上,同慶河並非易武茶區中被人所知甚多的區域,直到2011年之前,甚至沒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這與同慶河的位置有很大關係。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同慶河,又名銅箐河,之所以用河流名稱命名,是因為前往茶園需要踏遍千山萬水,並要通過一條名為同慶河的河流,逆流而上,方可到達。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行政上,同慶河,是屬於勐臘縣瑤區瑤族自治鄉,歸屬於中山上寨和中山下寨,海拔在1450-1900米之間。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這是一條神奇的天路”,韓紅在歌裡這樣唱到,對於同慶河來說,這話同樣適用。想要前往同慶河,需要足夠好的體力。從易武鄉到同慶河有幾十公里路程,山高林密,地廣人稀。由灑代方向進入,是僅供一車通行的坑窪沙石路,山石林立,懸崖深淵,但樹林茂密,人跡稀少。車至中山寨之後,便只能步行。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你必須先沿著河邊行走三四個小時的水路穿過原始森林,接著進入幾乎無路可尋的茂密森林,那是一段蜿蜒而曲折且具有一定危險的艱辛旅程,路途的遙遠和艱難超出想象。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所幸沿途的原生態景緻可以抵消部分身體的疲勞,那些參天樹木上長滿了野生石斛,野果,菌類,開著不同顏色的花朵,美麗至極,河裡不時有小魚躍起,稍有常識的人就知道這是生態優良的最好佐證。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對應一下之前對於原野香的定義,只有最優良的生態環境才能生長出最為動人心魄的好茶——在這個人慾橫流的世界當中,同慶河這片尚算得上淨土的區域對於生態二字的呈現,可謂淋漓盡致。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而到達同慶河之後,眼中能看到的茶樹,則更深刻地詮釋了生態二字。同慶河的茶樹依山崖而生,頗有陽崖陰林之感。樹根盤中錯節,在地下深耕延伸開來。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從茶樹生長的自然環境來看,山高霧重、土地肥沃的同慶河生態自然、腐殖質厚,土壤有機含量高、森林覆蓋率高,植物共生生態系統保持良好,是一個十分難得的茶樹生長地。並且同慶河茶園裡,原本種植的大部分茶樹在自然選擇下在森林中散生生長,形成獨有的自然雜生林現象。日照係數較為合理,生長的速率較慢,採摘頻率低。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下,同慶河的茶樹高度多在十幾米以上,根深冠大,茶葉葉片肥大,帶有特殊“野味”。但茶地僅存的古樹林稀疏,產量極少。且茶不聚集,太過分散,難以集中觀察,費時費力,採摘難度較大。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2011年,歲月知味率先進入同慶河,同年,歲月知味的第一款“同慶河”問世。當時在行業界並沒有多少人知道這款茶,而在百度上也難以搜尋關於“同慶河”的任何訊息。但正因為同慶河獨特的原野香,我們決定歲月知味全面進入同慶河。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而對於同慶河是否能傲視群倫,我是一直堅信是的。這個觀點及言論的最終結果不論是因我的無知又或是我僥倖言中,終究需要交給時間和有心之人去評斷,我僅有的底氣也只是源自我對易武茶的粗淺瞭解,和對同慶河的多年解讀。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不過作為在前幾年同慶河還不太被人關注時,我說它兩三年內必火的預言,在2017年和2018年春茶季期間已經被高度應證。但無論如何,箇中無論是有喜還是有憂,都不會妨礙同慶河的原野香。


同慶河的茶性沉雄,苦澀的不協調帶來跌巖起伏的激盪感



在這篇東西的最後,讓我們再複習一下同慶河的味道:同慶河最大的特點是“野”,喝完之後生津爆發力極強,湯厚水甜。茶湯濃稠且清甜,入口微苦回甘強,極富有飽滿度與層次感。那是真正屬於原野的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