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前,爲什麼要打屁股針呢?

很多做過手術的朋友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明明都要上手術室了,為甚在病房還要多打一兩針呢?

手術前,為什麼要打屁股針呢?

其實這是就是我們所說的麻醉前給藥。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種:

1、鎮靜:讓病人減少恐懼,解除焦慮。

2、鎮痛:減輕術前置管,局麻,搬動體位時的疼痛

3、抑制呼吸道腺體分泌

4、調整自主神經功能,消除或減少一些不利反應

手術前,為什麼要打屁股針呢?

其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有鎮靜和抑制呼吸道腺體分泌兩種,通常會在術前在病人屁股打了兩針。那麼,這兩針又究竟是什麼東東呢?

1、鎮靜藥:主要是巴比妥類藥物,常用的是苯巴比妥(又叫魯米那)。能抑制大腦皮層,有鎮靜催眠和抗驚厥作用,並能預防局部麻醉藥物的毒性反應。不過,年老,體弱,休克和甲狀腺功能低下病人,應減少劑量。有巴比妥類過敏史禁用。

2、抑制呼吸道腺體分泌:主要是抗膽鹼藥,主要使得氣道粘膜劑唾液腺分泌減少,保持呼吸道通暢。主要有阿托品和東莨菪鹼。

手術前,為什麼要打屁股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