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宣布組織架構第三次大規模調整 To B成重頭戲

騰訊宣佈組織架構第三次大規模調整 To B成重頭戲

30日,騰訊官方宣佈,將進行成立以來的第三次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在原有七大事業群(BG)的基礎上進行重組整合成六大事業群。

具體來說,原有的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微信事業群(WXG)將會保留,而新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和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與此同時,騰訊還會成立技術委員會,並升級整合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通過內部分佈式開源協同,加強基礎研發,提高技術資源的利用效率。此外,騰訊還表示將會持續投資未來前沿基礎科學,繼續加大對AI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和量子實驗室的投入。

騰訊創立以來,先後經歷過三次重大戰略升級和架構調整。第一次是2005年,騰訊推出BU(Business Unit)事業部制,使其由一家初創公司轉向規模的生態協同,從單一的產品變成了一站式的生活平臺。而第二次是2012年,3Q大戰之後,騰訊將BU升級為BG(Business Group)事業群制,確保騰訊從PC時代走向移動互聯網時代,並建立起了開放的生態。

這次是第三次戰略升級,騰訊方面稱是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前瞻思考和主動進化,也是對自身“連接”的使命和價值觀的傳承。

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此次主動革新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戰略升級,互聯網的下半場屬於產業互聯網,上半場騰訊通過連接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下半場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助力產業與消費者形成更具開放性的新型連接生態。作為一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和文化公司,技術是騰訊公司最堅實的底層基礎設施,面向AI以及即將到來的5G時代,騰訊將以技術為驅動引擎,探索社交和內容融合的下一代形態。

“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清醒,充滿危機意識和前瞻性,才能引領騰訊進入下一個時代”,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表示,“連接一切”是騰訊的戰略目標,“通過互聯網服務提升人類生活品質”是騰訊銘記於心的使命,它們是騰訊不斷進化的動力。在互聯網的上半場,騰訊儲備的經驗和優勢將成為迎戰互聯網下半場的利器,但同時騰訊必須以“計分表重新清零”的心態,謙卑又進取地面對新舊產業和互聯網的融合趨勢,主動進化,扮演好“連接器”和“生態共建者”的角色。

新成立事業群專注To B業務

從調整來看,騰訊此次新成立了兩個事業群,分別是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與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前者是完全新成立,後者是將原有的三個事業群原社交網絡事業群(SNG)、原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原網絡媒體事業群(OMG)整合為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進行整合。

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主要整合騰訊雲、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即這些業務都是To B的業務,這也是騰訊近年來發力的重點。之前,這些To B業務分散在騰訊原有七大事業群中間,不利於資源整合。此次騰訊單獨將To B業務成立新事業群,可以看出騰訊在這個領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決心。

具體產品上,新成立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包括騰訊雲、智慧零售、安全產品、騰訊地圖、優圖等核心產品線,目的是在幫醫療、教育、交通、製造業、能源等行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這也符合騰訊近年來對自己“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的定位。

事實上,在騰訊具體收益上,To B業務也貢獻不菲。今年上半年騰訊財報顯示,騰訊的其他業務收入錄得同比81%及環比10%的增長,主要是支付及相關金融服務以及雲服務的貢獻。騰訊支付業務用戶6月末月活躍賬戶已逾8億,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逾40%。騰訊雲的收入同比翻倍。在2016年與2017年,騰訊雲的收入增長都超過了100%。

與阿里雲相比,騰訊雲起步較晚,但依託遊戲、視頻領域的深耕,騰訊雲快速佔據一席之地。騰訊雲已經從遊戲、視頻等垂直行業入手,大力拓展了金融、醫療、電商、旅遊、移動應用、在線教育等領域,很快便擴展到百餘個業務場景。

對於中國科技互聯網發展來說,BAT的每一次變革都既受潮流引領,又在引領潮流。如今騰訊所進行的戰略與組織架構調整,勢必會進一步推動前沿科技的行業落地,引發一輪新的行業大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