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變不離其宗!從《孫子兵法》「九變篇」聊聊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你是否感覺到生活越來越累,時間越來越不夠用,往往一天過去,一月過去,一年過去,忙忙碌碌卻沒有太大的收穫?你是否覺得世界變化太快,自己折騰來折騰去,始終慢一節拍,心也越來越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可能是你忘了初心,或者是不知道該如何做到不忘初心。今天我們就從《孫子兵法•九變篇》講講面對變化,我們該何去何從?首先,“九變”這裡的“九”是虛數,古代人喜歡用“九”或其倍數作為數字的修辭手法,比如“九九八十一難”、“十八羅漢”、“三十六天罡”等等。

上一篇文章已經說了五個不變的原則,接下來我們再聊聊五個需要變化的地方。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九變篇》

萬變不離其宗!從《孫子兵法》“九變篇”聊聊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1、第一變:塗有所不由

塗的意思是路途,整體就是有的路不可以走。比如,你現在帶領一支兵馬,要到某地去,過程中要經過一條非常兇險的小道,在這裡一旦被埋伏,就有可能全軍覆沒。那麼為了安全起見,你就需要變化,可以繞道,或者可以先派斥候前去查看。三國時期,和諸葛亮齊名,有“鳳雛”之稱的龐統就是死在了險地,導致歷史地位遠遜於“臥龍”。

2、第二變:軍有所不擊

意思是有時候遇到敵軍可以不用去打他,畢竟打仗是要死人的,也是需要消耗時間的。在拿破崙最後一戰滑鐵盧之戰中,如果格魯希放棄追蹤普魯士軍隊,而直接去援助拿破崙,那麼也許歷史就會被改寫。在抗日戰爭中,紅軍在敵後開戰廣泛的游擊戰爭,也並不是遇到日本軍隊就打,而是按照戰略目標,有選擇性地打擊敵人,這也是變化的一種。

萬變不離其宗!從《孫子兵法》“九變篇”聊聊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3、第三變:城有所不攻

意思是並不是所有的城池都要去佔領,畢竟攻城拔寨也是損耗極大的。當年,燕王朱棣為什麼能夠造反成功呢?當時的燕國以資源和軍隊來說是遠遠比不上中央政府的,如果一城一池地攻打,基本沒有勝算。於是他改變戰略,先克揚州,獲得水軍後,直接拿下鎮江後,攻克南京。

4、第四變:地有所不爭

這個與“城有所不攻”意思差不多,古代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這地利一項有時候要根據環境和形勢的變化去判斷,去做改變。在街亭之戰中,馬謖違反諸葛亮的指令,在山上紮營,按照兵書記載,從山上往下打,確實有地利,但要根據現場環境做變化,山上沒有水源,不能久持,屬於“絕地”,在前面孫子已經說過一個不變的原則“絕地不留”。

萬變不離其宗!從《孫子兵法》“九變篇”聊聊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5、第五變:君命有所不受

這個很簡單了,經常在電視上面都能看到,一般情況下不能抗命,聖旨駕到嘛。但是如果軍情緊急,就需要做一些變化了。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當年霍去病就是這樣子才創下了封狼居胥的不世功業。

6、五種危險

在《九變篇》裡面,孫子還交代了作為將領的五種危險,都是性格上的弱點。第一“必死可殺也”。如果你不怕死,凡事都蠻幹,那麼真的會死。因為勇敢的人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而不願意因為危險而去改變自己的計劃,這樣的話,極容易導致失敗。

第二條“必生可虜也”。如果你特別怕死,怕都沒有鬥志和血性,那麼你必將會被俘虜。越怕死越有可能覆滅。兩軍尚未交戰就出現逃兵,那麼極有可能所有人都逃不掉。

第三條“忿速可辱也”。意思是容易憤怒的人,最容易受到侮辱。因為一憤怒,人就會失去分寸,一失去分寸就極有可能被打敗,這樣就會遭遇更大的侮辱。

第四條“廉潔可辱也”。這裡的廉潔不是指貪汙,而是指特別愛惜自己名聲的人,容不得自己身上有一點汙點。如果你一壞他名聲,他就要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樣的人極容易中計。

第五條“愛民可煩也”。意思是如果你熱愛自己的人民,你就會被搞的很麻煩。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有時候要治理好國家,就需要嚴刑峻法,要規矩來控制,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如果你有這五種性格,必要的時候也是要做一些變化調整的。

萬變不離其宗!從《孫子兵法》“九變篇”聊聊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7、如何去面對這些變化呢?——不忘初心

一言以蔽之,就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將手裡的資源做最大的集中,集中所有的力量去突破敵人的戰略重心,做到一戰而定。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怎麼變,我們的一切行動都要圍繞著戰略重心來進行。項羽為什麼沒有奪得天下,因為他沒有戰略重心,雖然勝多敗少,但勝卻不能定天下,終究要自刎於烏江。

現在很流行一句話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突發情況發生,但如果你的目標堅定,終有一天你能看到你選擇道路的終點,而不是每條路都走了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