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小球時代最後的近台大師:國乒劉國梁、馬琳,歐洲還有兩位

乒乓球小球時代最後的近臺大師:國乒劉國樑、馬琳,歐洲還有兩位

1999年荷蘭埃因霍溫世乒賽是38mm小球時代的最後一次乒乓球單項世錦賽,在代表乒壇最高技術水平的男子單打項目上,四位優秀的運動員成功殺入了半決賽階段的爭奪,他們分別是——劉國樑、馬琳、瓦爾德內爾(瑞典)和施拉格(奧地利)。

這四人雖然打法並不完全相同,風格也各有差異,但大家的球風裡卻有著一個顯而易見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以近臺前三板技術為主的乒乓球選手。

乒乓球小球時代最後的近臺大師:國乒劉國樑、馬琳,歐洲還有兩位

中國這邊的兩位選手,劉國樑自不用多說,中式直拍正膠快攻選手,當然是以前三板為技術核心。馬琳雖然是反膠選手,但卻同樣是靠發接發、近臺搶攻與控制致勝的運動員,和今天直拍選手的主流打法——王皓式兩面弧圈無推擋有很大不同。

歐洲那邊的二位雖然是橫拍兩面反膠球手,但打法風格卻也是站近臺為主。

乒乓球小球時代最後的近臺大師:國乒劉國樑、馬琳,歐洲還有兩位

瓦爾德內爾老球迷們都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乒乓球大滿貫運動員,發球比許多中國直拍選手還要厲害,一場比賽下來對手常吃發球吃得天旋地轉,稍不注意就直接吃死或者接高被搶攻。

而施拉格對前三板的依賴比瓦爾德內爾還嚴重:老瓦退臺後好歹還能正手對拉,施拉格一退臺就基本上是靠放高球續命的節奏,正手幾乎是個擺設,反而是反手有時候能找準機會打個回頭。

乒乓球小球時代最後的近臺大師:國乒劉國樑、馬琳,歐洲還有兩位

這其實是沒辦法的辦法——施拉格江湖人送“最懶世界冠軍”的名聲,平時連體能訓練都很少參加,贏球幾乎全靠近臺的發、接發環節給自己製造主動局面,然後搶先上手得分。一旦前面的三板斧沒幹掉對手,那麼後面的相持他就得碰運氣了。

不過人們常說施拉格打球聰明,是天才型的運動員,這話一點都不假。大家都看得到施拉格基本功有限,實力球吃力,但他偏偏又特別能揚長避短。

乒乓球小球時代最後的近臺大師:國乒劉國樑、馬琳,歐洲還有兩位

哪怕是在器材方面,施拉格也挑選了那些底勁足的底板和彈性大的套膠,以此來強化自己單板球的質量,另外彌補自己動作不太規範的毛病。

我們看施拉格的很多進攻都是直挺挺地拍死對方,動作幅度很小,但爆發力驚人,一拍一個準,這種技術在別人那裡用得不多,到施拉格這兒就成主要得分手段了,因為他只能將將近臺的所有技術發揮到極致,才能彌補自己的其他技術缺陷。

乒乓球小球時代最後的近臺大師:國乒劉國樑、馬琳,歐洲還有兩位

世乒賽是三大賽中參賽選手和比賽輪次最多的比賽,所以一般認為前三板型運動員比較吃虧,而相持型選手則比較佔便宜,但99年世乒賽的結果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孔令輝、佩爾森、普里莫拉茨三個橫拍雙反弧圈球選手都倒在了八強賽。

即便是直拍與直拍的對抗,中遠臺能力明顯更強的金澤洙也不敵馬琳。到半決賽的時候,馬琳和劉國樑兩個直拍又擊敗了瓦爾德內爾和施拉格兩個橫拍,真是沒有更近(臺)、只有更近啊!

乒乓球小球時代最後的近臺大師:國乒劉國樑、馬琳,歐洲還有兩位

99年世乒賽的形勢讓無數中國老球迷們都對直拍和近臺打法再次燃起了希望——自88年漢城奧運會以來,歐洲人的橫拍兩面弧圈技術確實牢牢壓制了中國的直拍運動員,而接下來幾年裡只有劉國樑在96年拿了奧運會和世界盃的單打冠軍。

然而隨後沒多久,劉國樑就在97年世乒賽上“二輪遊”,之後世界盃也打得不好。

乒乓球小球時代最後的近臺大師:國乒劉國樑、馬琳,歐洲還有兩位

眼看著“劉國樑奧運會奪冠是碰運氣”、“直拍終究還是落後打法”的觀點開始在一些球迷口中流傳,99年的時候他和馬琳總算是站出來為自己和直拍給正了名,一起殺入了世乒賽的男單決賽。

那麼,劉國樑的直拍正膠快攻打法和馬琳的直拍反膠弧圈打法的比拼,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呢?一場乒乓球史上非常經典的巔峰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原標題:《乒壇二十四年(214):38mm小球時代,前三板選手的勝利?》,連載未完待續。

乒乓球小球時代最後的近臺大師:國乒劉國樑、馬琳,歐洲還有兩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