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分享|獵人與獵狗的故事

一、關於動機

一條獵狗將兔子趕出了窩,一直追趕他,追了很久仍沒有捉到。

牧羊看到此種情景,譏笑獵狗說:“你們兩個之間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

獵狗回答說:“你不知道我們兩個的跑是完全不同的!我僅僅為了一頓飯而跑,他卻是為了性命而跑呀!”

二、關於目標

這話被獵人聽到了,獵人想:獵狗說的對啊,那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獵物,得想個好法子。於是,獵人又買來幾條獵狗,凡是能夠在打獵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幾根骨頭,捉不到的就沒有飯吃。

這一招果然有用,獵狗們紛紛去努力追兔子,因為誰都不願意看著別人有骨頭吃,自已沒的吃。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問題又出現了。

大兔子非常難捉到,小兔子好捉。但捉到大兔子得到的獎賞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頭差不多,獵狗們善於觀察發現了這個竅門,專門去捉小兔子。慢慢的,大家都發現了這個竅門。

獵人對獵狗說:最近你們捉的兔子越來越小了,為什麼?獵狗們說:反正沒有什麼大的區別,為什麼費那麼大的勁去捉那些大的呢?

三、關於動力

獵人經過思考後,決定不將分得骨頭的數量與是否捉到兔子掛鉤,而是採用每過一段時間,就統計一次獵狗捉到兔子的總重量。按照重量來評價獵狗,決定一段時間內的待遇。於是獵狗們捉到兔子的數量和重量都增加了。獵人很開心。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獵人發現,獵狗們捉兔子的數量又少了,而且越有經驗的獵狗,捉兔子的數量下降的就越利害。於是獵人又去問獵狗。

獵狗說:“我們把最好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您,主人,但是我們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老,當我們捉不到兔子的時候,您還會給我們骨頭吃嗎?”

四、長期福利

獵人做了論功行賞的決定。分析與彙總了所有獵狗捉到兔子的數量與重量,規定如果捉到的兔子超過了一定的數量後,即使捉不到兔子,每頓飯也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骨頭。

獵狗們都很高興,大家都努力去達到獵人規定的數量。一段時間過後,終於有一些獵狗達到了獵人規定的數量。

這時,其中有一隻獵狗說:“我們這麼努力,只得到幾根骨頭,而我們捉的獵物遠遠超過了這幾根骨頭。我們為什麼不能給自己捉兔子呢?”於是,有些獵狗離開了獵人,自己捉兔子去了。

五、骨頭與肉兼而有之

獵人意識到獵狗正在流失,並且那些流失的獵狗像野狗一般和自己的獵狗搶兔子。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獵人不得已引誘了一條野狗,問他到底野狗比獵狗強在那裡。

野狗說:“獵狗吃的是骨頭,吐出來的是肉啊!”,接著又道:“也不是所有的野狗都頓頓有肉吃,大部分最後骨頭都沒的舔!不然也不至於被你誘惑。”

於是獵人進行了改革,使得每條獵狗除基本骨頭外,可獲得其所獵兔肉總量的n%,而且隨著服務時間加長,貢獻變大,該比例還可遞增,並有權分享獵人總兔肉的m%。

就這樣,獵狗們與獵人一起努力,將野狗們逼得叫苦連天,紛紛強烈要求重歸獵狗隊伍。

考核激勵是企業管理的永恆話題。考核激勵決定了行為導向,考核激勵什麼,就得到什麼。許多企業不同階段考核激勵的重點不一樣。

但從單一到全面,從粗淺到精細,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從獵狗的故事可以看到,考核激勵要實現精細化,實現人性化,做到公司與人員的雙贏,這樣的考核激勵才是最有成效的。

企業要做好股權激勵,也會跟狩獵者一樣,慢慢的摸索,而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將股權激勵做好而因此安枕無憂的。

初創期:一股獨大,掌握絕對控制權

資金在公司創業早期階段固然重要,但股權更是彌足珍貴:資金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是可再生的,而股權不能;每一元現金的價值在公司發展過程中是幾乎不會增加的,但每一股的價值卻可能會翻高几十倍甚至於數百倍。因此,股權設置與分配的第一個核心原則就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不要用“股權”來解決。

對於創始股東之間如何劃分股權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創業最終成功的企業,在股權上往往是“一股獨大”,這樣能夠提高決策與行動效率。而因合夥人團隊分崩離析導致創業失敗的案例中,又常見於公司股權在合夥人團隊進行平均或相近分配的情況,在中國更是如此。

初創企業的創始人股份最好在67%以上,以保證絕對的控股權,這樣可以順利的貫徹相關的政策,確保企業運行順暢。

發展期:兩權分離,新老業務劃段

企業處於發展期,公司逐步走向規範化,企業老闆逐步將經營執政的權利下放,公司中層、高層初具雛形,企業發展迅速。此時,老闆可以抽身出來,進行企業的戰略規劃,長遠思考。

創業初期我們提倡“一股獨大”,但是一股獨大之後老闆不能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這樣是做不成企業的,因此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還要實行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兩權分離”,也就是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一定要分離,經營權一定要下放給能人,創始人只需要享有控制權就可以了。

在企業發展期,如果創始人要實現相對控股,最好擁有大於1/2的股份,51%是個分水嶺,這主要是針對上市考慮的。

擴張期:完善治理結構 ,擴大公司規模,做好股權激勵

企業一方面需要吸進引風險投資,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治理結構,做好股權激勵。股權的價值在這個時候凸顯,股權激勵的效果也會非常明顯。

這個時期在主體公司業務基礎之上向外拓展,做大公司體量,比如跟經銷商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拉動銷售,跟供應商成立公司,建立長線戰略關係,兼併或者收購其他公司,成立子公司,這些業務我們稱之為“機會性業務”,公司的規模基本上都來自於子公司的擴大。

在擴大公司規模的過程中釋放的股權比例一般在10%~15%,這個範圍比較合理,經過這個階段對外釋放的股權,創始人最好擁有公司1/3以上的股份,這意味著老闆擁有企業重大事件的否決權,以保證公司的安全。

成熟期:強化寡頭地位,盤活基層公司活力

隨著企業繼續發展,公司逐步走向成熟,這個時期創始人就不要掌握1/3以上的股份,哪怕你擁有企業3.5%股份,那也非常優秀了,因為企業已經實現了公眾治理。

這個時期企業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規模和市場影響力,那麼強化獨佔鰲頭的寡頭勢力是重中之重,其關鍵是要掌握好股權的控制權及其穩定性,並保保證公司戰略方向的穩定。

另外,這個時期公司機構相對龐雜、臃腫,容易出現官僚主義,或者員工出工不出力的現象,這個時候就需要充分釋放下層的股權,調動各層級新老員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團隊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