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合陽《關雎》誕生地的創業傳奇

陝西合陽《關雎》誕生地的創業傳奇

沿黃觀光路合陽段全長42.7公里,“早知有洽川,何須下江南”,合陽的文化、合陽的風景在沿黃觀光路上舉足輕重。

“位於合陽境內的洽川在黃河之濱,是全國最大的溫泉湖泊溼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詩經·關雎》即誕生於此地。洽川景區包括處女泉、福山、莘國水城和夏陽瀵。這裡蘆蕩萬頃、神泉千眼、珍禽百種、荷塘十里、黃河一條,這裡不是江南,卻勝似江南。”洽川景區的張文雅介紹。

合陽被人們稱之為北國江南、渭北水鄉。記者在這裡採訪時,為“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意化景色驚歎的同時,更為這裡的人們脫貧致富、堅韌不拔的精神所折服,為他們勇於創業、屢仆屢起的傳奇故事所感動。

“葫蘆宋”的創業史

洽川的葫蘆精緻、漂亮、好玩,記者此前每次參加合陽的旅遊推介會時,資料袋裡都會裝一個精美的小葫蘆,令人愛不釋手。7月下旬,記者慕名採訪了與葫蘆有關的一個小夥子——“葫蘆宋”。

“葫蘆宋”叫宋朋傑,“葫蘆宋”是大家給他起的綽號。“葫蘆宋”是洽川鎮南義社區人,1988年出生,最大的特點是說話時臉上有一個酒窩,說到過去創業中的尷尬或者得意,會害羞一笑。

“葫蘆宋”從一個高中畢業的鄉里娃,一步一步把葫蘆產業做大了。目前他有很多耀眼的身份:共青團全國十八大代表,合陽縣第十七屆黨代表,縣政協委員,渭南市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渭南市中級職業農民。另外,他還是洽川葫蘆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17年葫蘆賣了大約200萬元。

“葫蘆宋”說,小時候,他爺爺老玩葫蘆,在葫蘆上雕刻,他也就愛上了玩葫蘆。上學的時候,別的同學課餘去玩耍,他在紙上畫畫。後來有空就在葫蘆上用鉛筆畫,用彩筆畫。

高中上完,沒有考上大學,回家務農。所謂的“務農”,就是種蓮菜。宋朋傑說,農民真的很苦,種蓮菜一年四季很多時候都在水裡,村裡百分之八九十的老人都有風溼病,都是種蓮菜得下的。還有終生難忘的,在黃河灘裡種棉花。全家人每天早上太陽沒有出來就提上饃和開水去黃河灘種棉花,中午吃點冷饃喝點涼開水在棉花地裡休息一會兒,下午一直幹到太陽落山回家。自己感覺受不了,每天都在想怎麼能夠改變自己和家裡人的命運。偶然一次看電視報道,山西一位老人雕刻的葫蘆賣了300元。對於當時的宋朋傑來說,300元簡直就是天文數字,所以他就開始在網上搜葫蘆的資料。終於找到黃河對岸山西一個工藝美術大師的地址,第一次拜師沒見人,第二次終於見到了。

當時,大師名氣不是特別大,家也在農村,拜師後,宋朋傑時常幫師傅幹農活,閒了就跟師傅刮葫蘆,學制作。從農村到農村,家裡人很不理解,催他回來好好幹活攢錢娶媳婦。但是也有人支持他,比如教書的姨父,就全力支持宋朋傑學葫蘆製作。

入門以後,宋朋傑又獲悉行業內天津有大師培育的葫蘆模具,就去天津學習,然後又輾轉湖北和山東拜師深造。學習葫蘆的栽種以及葫蘆工藝的綜合製作流程,融各家之長,宋朋傑推出了自己首創的吉祥如意鏤空葫蘆燈。

2010年,葫蘆做出來了,宋朋傑拿到縣城的禮品店去推銷,禮品店的人看了作品都說好,聽了成本卻直搖頭。宋朋傑悻悻而歸。

一籌莫展的時候,宋朋傑看到處女泉景區門口小攤販跟前的旅遊產品賣得很好,就商量讓攤販代銷他做的葫蘆,算了算成本,一個要賣30塊錢才夠本。葫蘆放到攤子上後,他躲在不遠處的樹背後看,有點害羞,有點緊張,3天時間,遊客拿起葫蘆又講價,完了又放下。宋朋傑的心拔涼拔涼的,爺爺也沒了耐性,直接讓他收手不要乾了。

天無絕人之路。一次偶然的機會,宋朋傑的葫蘆被當時縣上旅遊文化開發中心的老總髮現了,邀請他攜帶產品去西安參加文博會。宋朋傑說:“西安確實是國際性的大都市,當時帶去的葫蘆全部賣了!賣了5000塊!”賺到第一桶金的宋朋傑還喜逢人生大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老總把外甥女介紹給宋朋傑。結婚後,宋朋傑帶上妻子在西安成立了“福祿居葫蘆藝術工作室”,繼續淘金。隨著葫蘆業務越做越大,租房已經不夠用,把葫蘆運到西安也很麻煩,兩口子決定把業務搬回老家,帶動鄉親一起致富。

在洽川葫蘆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200多戶群眾學習種植和加工葫蘆,現在有28戶在合作社種葫蘆,種了60多畝,其中有6戶貧困戶。

宋朋傑說,管理好的,一畝地能收入15000元,一般的能收入6000元左右。種葫蘆的,除了按照市場價收購以外,貧困戶一畝地他給補助400元,其餘的補助300元。宋朋傑善良,他說,能看過眼的葫蘆他都收,收回去不行的就燒炕、燒鍋,一年四季葫蘆的下腳料燒不完,但是儘可能不讓種植戶受損失。

對於將來,宋朋傑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說,陝西的葫蘆尤其是洽川葫蘆與外地的有所不同,皮厚,有質感,自己計劃搞個“葫蘆大觀園”,爭取把世界各地的葫蘆弄來,種到地裡讓遊客來看稀奇。

沿黃觀光路在洽川鎮經過,“葫蘆宋”更好的日子順路來了。

處女泉旁的農家樂

洽川鎮抽黃主幹渠西有兩排十多戶農家樂,位於旅遊景點處女泉的西邊,車到巷口就不停有人招呼吃飯和住宿。趙家四合院的張新芳從2006年以來就一直在家經營農家樂。

張新芳說,近些年來,隨著洽川景區知名度越來越高,來的客人越來越多,現在她家裡有11間帶衛生間的客房,她說現在的人要求都高了,自己也不斷提高客房檔次和服務水平,客房週末一般都會住滿。來的客人吃的都是自己做的農家飯,可以點菜,還可以吃每人25元的套餐。平時自己家裡三四個人就夠了,到了節假日最少要七八個人才能忙過來,除了僱人,還需要請親戚朋友來幫忙,最多的時候,曾經一次性接待過17桌餐。

張新芳說,沿黃觀光路開通以後,遊客顯然增多了,多數都是自駕遊客。韓城和大荔的一些人還專門開車來吃一頓飯,逛逛就走了。除了大部分西安的客源外,延安、山西、河南甚至四川的也有。

張新芳告訴記者,她經常參加縣社保局舉辦的一些培訓,提高水平,把飯菜和住宿都做到乾淨、衛生、放心,不掙黑心錢,所以來的都是回頭客。

洽川鎮黨委書記王輝講,洽川鎮主要以旅遊、漁業和蓮菜為主。沿黃觀光路開通以後,給洽川帶來了極大的發展機遇,促進旅遊業、漁業和農副產品向縱深發展。目前,北菜園村正在打造民宿群,年底可以投入運營。南菜園村搬遷點打造銅鍋泉水煮魚。王村鐵鍋魚自從6月份開業以後,已經有不少遊客慕名前去品嚐。隨著各種產業的大發展,當地約有四分之一的村民回到家鄉務工或者做生意。

王村成立了旅遊發展公司,對有意願發展服務業的村民予以大力支持。今年以每戶投資5000元的標準支持5家農戶在家裡辦了鐵鍋魚,廚房裡安裝上監控,消費者可以坐在餐桌上看廚房裡的廚師現場操作。村幹部說,必須按照嚴格的要求把飯菜做好,讓消費者滿意,發現欺客宰客的嚴肅處理,吊銷執照,禁止從業。

經營戶楊海雲說,她家裡兩個人,週末和節假日僱用附近聯繫的貧困戶,鐵鍋魚的材料多半是從附近的魚塘撈和地裡採摘,保證了綠色和新鮮。遊客還可以跟他們親自去魚塘邊撈。從6月15日開始,每天都有人去品嚐,最多的一天吃了5桌,遊客非常開心,自己的收入也非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